处理党群关系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16 08:36:00
导语:处理党群关系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2**年中组部党建所课题组对党的群众工作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这几篇《新时期党群关系调研报告》,就是这样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一整套党群关系的理论,而且积累了自处理党群关系的丰富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形成并始终坚持了一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将党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在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群众观点,这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根据执政后的新特点,进一步将群众观点表述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这些观点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我们党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而且通过系统总结党长期以来群众工作的经验,创造性地把这一观点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之中,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这就是党的群众路线。这条独具特色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处理党群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通过群众路线这条纽带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能够切实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理论和政策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溶化在党的全部活动之中。
一是深入群众,宣传和动员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党一建立,党员就深入到群众之中,将正确的理论宣传给群众,并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团结吸引群众跟党走,从而能够组织和发动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掀起数次革命高潮,给反动统治以强有力的震撼。在上地革命战争中,给红军规定了除打仗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等任务。通过“打土豪、分田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使得千千万万农民志愿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党所领导的红色根据地能够在白色恐怖中存在和发展,依靠的就是党员深人的群众工作和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作为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主张全民族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直接导致了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蓬勃发展和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两者的鲜明差异。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淮海战役就是靠人民“用手推车推出来的”。党正是通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不断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中汲取推动革命事业前进的不竭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善于把关心和解决群众的各种实际问题同完成革命和建设任务联系起来。在革命根据地,党不仅发动和领导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和,使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而且办教育,赈饥荒,修桥筑路等等,凡是有关人民疾苦的事情,都去关心,凡是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努力创造条件去解决,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贫苦农民支持革命的热情。对此讲得很深刻:“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实际问题解决了,需要满足了,群众必然会说:“共产党真正好”,“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党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必然给党以加倍回报。不论哪个时期,人民群众都积极投身于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以尽其所能的人力、物力大力支援革命。有的老同志在回忆中深有感触地说:“那时候,人民真是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上战场,把最后一碗米当作军粮,把最后一分钱用于军饷,把最后一件老袄盖在担架上……。”正是无数这样的“最后”,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三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深人群众、深人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不管局势怎样险恶,都不放松对周围的环境和形势进行周密的调查。他在大革命时期就在湖南的七个县作过系统的社会调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又在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延安时期发动全体中央机关干部对陕北农村进行调查。通过深入凋查,写出了一系列著名的调查报告,对思想的形成,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提出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时共产党人的调查研究,不是在领导干部的圈子中转,而是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最基层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符合群众要求、得到群众支持提供了保证。新时期,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也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同志一再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下去,同群众交谈,多看多听,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总结群众的创造。”中央领导同志每年都用大量时间到地方和基层调研,特别是到“老、少、边、贫”地区和困难企业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全党树立了表率,谱写了坚持群众路线的新篇章。
二、始终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不断探索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优良作风,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
人民群众认识我们党,往往是从观察党的每一个成员的具体形象,尤其是作风开始的。在8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中,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也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第一,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三大作风”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党的作风建设成功与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认为,中国共产党只有正确对待马列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才能充满蓬勃生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大作风”既是党的作风的核心内容,也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我们党正是通过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才解决了中国革命的路线和策略问题;正是因为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唤起了广大人民积极参加革命的热情;正是通过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才有效地解决了党内矛盾,增强了党的活力。
第二,形成了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斗争,书写了无数感天动地的事迹。战场上,共产党员总是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工作中,他们总是吃苦在前,勇担重担。他们生活在群众之中,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组织群众的力量,集中群众的智慧,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为了保护群众的利益,宁愿牺牲自己。他们求真务实、为政清廉、艰苦奋斗的形象更是有口皆碑。在延安,党的领袖和战士、群众一样吃小米、穿粗布,一样挥锄头、摇纺车。所有来到延安的观察者,看到的是一个与贪污成风的国统区迥然不同的地方。他们中的多数人往往少至数周,多至数月,便会尽弃陈见,并成为延安作风和红色中国的赞美者与支持者。人们通过耳闻目睹发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创出了崭新的政治局面。说,我们要养成一种新风气,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革命的朋友甚至革命的敌人,都从党的作风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经过在延安的所见所闻,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相信:“中共早晚会成为执政党……中国的命运不决定于,而决定于他们。”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能够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什么在延安这样一个衣食贫乏、条件艰苦的地方,能够聚拢那么多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邓小平就曾讲过,我们党过去能够战胜千难万险,渡过重重难关,“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党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也给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及时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广大党员牢记这一教导,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注意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了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受群众信任。20世纪60年代初能够迅速战胜困难,与党员干部的这种作风是分不开的。那个时期的好作风,给人民群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第三,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各种有效方式。80多年来,我们党根据形势和条件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创造了作风建设的许多好形式、好方法。比如:组织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解决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思想方法问题;及时发现党内不健康的风气和问题,抓住典型,开展批评和斗争,对违法犯罪者严加惩处,坚决遏制歪风邪气的滋长,等等。这些方式方法,对党不同时期的作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为标志,我们党创造性地通过整风这种形式,开展较大规模的整风或整党运动,集中解决党内比较突出和普遍的作风问题,从而开辟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党借鉴的成功经验,从1950到1957年的七年间,先后进了三次整党整风运动;三中全会后,为了推动拨乱反正,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在1983—1987年间进行了整党;在世纪之交的1999—2001年,我们党又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三讲”教育活动。这些整风教育活动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20**年1月开始,全党又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三、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法,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探索并形成一系列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既与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形成了鱼水关系,也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第一,深入细致地宣传教育群众。我们党懂得,要让群众革命,首先要用革命理论武装群众。强调宣传工作要深人细致,要“讲得十分明白”、“十分实际”,采取“工人、农民所喜欢接受的方式”“。要从具体的环境和群众情绪出发,细心了解每一地区群众不同的最迫切的要求,用群众心坎内的要求鼓动群众起来为这些要求而斗争。共产党员进工厂,下矿井,走田埂,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并善于启发等待,直到群众觉悟为止。
第二,广泛组织发动群众。我们党认为,组织群众“是党的基本任务”,“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和群众的需要,去选择适当的群众组织的形式”。“要使最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组织在工会农会之内;“强调群众工作要有正确步骤,掌握基本规律,发动与组织群众任务完成后应将重心转向对群众的政治教育,要把组织群众的程度作为群众发动与否的重要标准。
第三,充分重视群众团体工作。党十分重视利用各种团体去开展工作,认为“支部应分配适当的党员到各个群众团体中去积极参加工作,与群众在一起,领导他们,同时向他们学习”。特别强调要讲求正确方法,指出领导党与领导群众在方式上是不同的,必须“采用完全民主的工作方式与组织方式”,“用说服群众的方法使群众自愿接受党的政治主张,而绝不采取强迫的手段压迫群众依照党的方向行动”。“党的决定仅是对群众的一种提议,必须经过群众的通过之后,才能以群众的名义去执行”。党通过这些方法有效动员和组织了群众,建立了巩固的群众基础。
- 上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意见
- 下一篇:党员发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