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思考

时间:2022-10-15 05:41:00

导语: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思考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本,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优秀专家资源的开发与配置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专家队伍,对于提升区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攒后发优势,提高区域经济的对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晰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竞争突出体现在人才、特别是优秀专家的竞争上。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各地区相继出台了吸引优秀专家的优惠政策,这就使地处偏远的**林区面临着更加激烈的高层次人才竞争的挑战。加强优秀专家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探索加强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是组织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市优秀专家队伍的历史沿革和构成分布

(一)我市优秀专家队伍的历史沿革

自**年,我市就把市级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评选工作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先后五次评选了市级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364名。从历史发展趋势上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年,这期间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各类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由**年的首批64人,发展到**年第四批的95人(其中**年第二批86人,**年第三批70人),在数量上达到了一个历史的峰值。期间,尽管有一些人员不断流失,但综合新评选的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在数量上保持了增长态势。第二阶段,**—**年,由于人才外流、拔尖人才离退休和提高评选标准等因素,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队伍数量呈下滑趋势。**年初,市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从适应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需要,与上级优秀人才评选相衔接等方面考虑,把本地优秀人才的名称确定为“优秀专家”,科学确定了评选标准,在全市开展了优秀专家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全市各类优秀专家49人。实施了以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标志的优秀专家选拔、激励和使用制度;建立了以“**市学科(专业)梯队带头人管理办法”为标志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制度;建立了以“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标志的吸引优秀人才、优秀专家的相关政策规定等等,使我市优秀专家队伍建设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我市优秀专家队伍的构成分布

我市现有的优秀专家,均是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其专业水平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在省内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人才,是我市人才队伍中的佼佼者。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更新的加快,我市优秀专家的选拔标准越来越高,优秀专家优胜劣汰、有进有出,队伍不断更新,客观上呈动态发展趋势。

**林区开发建设五十多年来,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优秀专家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优秀专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逐步得到改善;优秀专家的创新热情不断提升,研究和攻关领域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已经和正在得到推广和应用;优秀专家和成长和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同时,我们也感到,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与省内、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着许多亟待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方面的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修订了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制度框架体系,但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协调管理体制,各职能部门存在各自为战,缺少工作信息沟通和协调的现象,导致工作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合力。

二是市场化基础薄弱。一方面,受旧的传统体制的束缚,优秀专家的配置基本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模式,大都由行政指派来完成,属于所在单位的专有财产,优秀专家所有制的色彩比较浓,自由择业和流动的空间不大,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优秀专家自由流动的原则相悖。另一方面,培养市场的前提没有,单位与单位之间缺乏信息互动,优秀专家研究的课题和项目同市场脱节,所完成的科研成果也没有形成市场。

2、政策和措施方面的问题。

一是科学公正的专家评价机制尚未形成。比如在优秀专家评价方面,有时过分强调和获奖证书的数量,致使一些优秀人才急功近利,难有长远打算。

二是符合优秀专家成长规律和特点的选拔、使用、管理、激励的政策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存在重选拔、轻使用,重激励、轻管理的问题。

三是改善优秀专家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投入偏低。优秀专家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档次较低,科研经费不足,优秀专家的满意度不高,致使一些优秀专家外流。据统计,仅**—2003年,全市共流失优秀专家47人,占专家总数的近50%。

3、优秀专家队伍自身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历层次不高。我市优秀专家队伍中没有硕士以上学历,本科学历占55%,专科学历占37%,中专学历占6%,高中学历占2%。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中,有近30%是通过高自考、函授等形式获得的,含金量相对较低;正规学历人员中,国内、省内名牌院校毕业的较少。

二是专业结构不够合理。文化艺术、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等领域优秀专家比重过大,占总数的39.6%;林业、经济、农业等领域优秀专家比例较小,分别占14.6%、8.3%和10.4%;信息、金融、外贸、外语、法律及现代管理方面优秀专家更少,有的领域甚至一个没有,很难适应入世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

三是行业分布不均。从行业分布看,优秀专家主要集中在林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木材精深加工、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北药开发、生态畜牧”等“五大特色产业”及科技含量较高产业的优秀专家力量严重不足。这与我市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培育和壮大“五大特色产业”对优秀专家的客观需求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

四是区域分布失衡。从地域分布看,优秀专家64.6%集中在市直机关、直属企事业和中心区,21个县区优秀专家仅占总数的35.4%,市中心区以北地区优秀专家仅占全市总数的8.3%。

五是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受地域、信息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优秀专家大多知识结构单一,知识更新缓慢,创新能力不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专家较少;既能搞科研、又会搞开发,了解国际惯例、善于把握市场、能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复合型、外向型优秀专家尤为稀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归纳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观念和认识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优秀专家队伍的重要地位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认识不够。有些地方、单位和部门的领导热衷于抓经济、抓指标,对优秀专家队伍建设“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有些地方、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认为抓优秀专家队伍建设周期长、投入大、产出小、效益低,得不偿失;有些地方、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认为,在相当长时期内**还是传统产业占主要地位,发展高科技产业只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建设优秀专家队伍没有必要。

二是对优秀专家的概念和标准的认识存在偏差。一种观点错误地认为优秀专家应该是高学历、高职称的突出人才,是某领域的精英,这样的人才本市根本没有,有了也留不住;另一种观点片面地要求优秀专家应该既有学历又有本事,认为有学历没有本事的不是专家,有本事没有学历的也不是专家,把很多优秀专家排斥在视野之外。

三是缺乏服务意识。对优秀专家队伍建设讲得多、做得少;对优秀专家的工作要求多、关心少;对优秀专家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解释多、解决少;对优秀专家的科研成果挤占多、支持少。同时,对优秀专家的舆论宣传不够,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专家、关心专家、支持专家、爱护专家的良好氛围。

2、客观物质条件方面的原因。

我市地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导致优秀专家的物质待遇普遍偏低并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这是导致优秀专家流失、补给困难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地处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以及气候寒冷、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等诸如此类属于暂时无法解决的客观问题,也是难以留住和吸引优秀专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3、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

受“注重所有、忽视所用”、“重物质资源、轻人才资源”、“舍得花钱上项目、舍不得花钱引人才”等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对优秀专家的管理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手段,实行所有制管理,强调权利、忽略义务,强调服从、忽略专家的主体意识,这是导致管理体制陈旧的主要原因。由于职责明晰、优势互补的管理机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和鼓励优秀专家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科学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由于对贡献和业绩的奖励不够,重学历、轻能力,重论文、轻效益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得部分优秀专家热衷虚名,缺乏进取意识,致使真正有所建树的优秀专家相对不多。

4、优秀专家队伍自身的原因。

一些专家对自身估价过高,只看待遇不看贡献,牢骚多、贡献少,相互攀比多、埋头钻研少,建设性意见多、实质性成果少,这也是导致我市专家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不能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优秀专家队伍建设应把握的原则

优秀专家队伍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优秀专家队伍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扎实推进,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环境创新,是加强优秀专家队伍建设总的思路和要求。按照这样的思路和要求,重点要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政策和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政策和市场分别是调整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资本价值的“有形”和“无形”的手。加强作为高层次人才重要组成部分的优秀专家队伍建设,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发挥政策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做到两者兼顾、两手并用。一方面,开发、使用好优秀专家资源,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优秀专家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由市场供求关系确定优秀专家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发挥优秀专家这一重要人才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优秀专家创新积极性的政策体系。制定不同类别优秀专家培养、吸引和使用的宏观政策;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的人才,制定和采取保障与安全措施;通过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的奖励和激励,形成优秀专家建设的正确导向。

(二)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

自主培养优秀专家与积极引进优秀专家相结合是各地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普遍原则和基本做法。目前,我市在激烈的优秀专家争夺中面临巨大压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引进优秀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难度较大。因此,应把重点放在本地优秀专家的自主培养和自我发展上,通过有效运用各种培训手段,提高优秀专家队伍整体素质。在此同时,对本地重点产业紧缺和急需的优秀专家实行政策上的倾斜,靠政策吸引外埠优秀专家以各种形式为我所用。在本地优秀专家培养上,要改进培养方法,加强科研机构与生产单位的合作,使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技资源,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在优秀专家的引进上,不求拥有,但求所用,以人才共享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最大限度地吸引外埠优秀专家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三)优秀专家队伍建设与人才队伍整体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优秀专家队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人才金字塔的顶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优秀专家队伍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因此,要把优秀专家队伍建设放到人才队伍建设的范畴内统筹谋划,使两者紧密结合,不能脱离人才队伍建设抓优秀专家队伍建设。一方面,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政策措施、运行机制和管理手段要与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相符合。另一方面,两支队伍建设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要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通过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优秀专家提供成长的土壤,通过加强优秀专家队伍建设,带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档次和水平。

(四)业务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业务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是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都要抓。业务能力不强,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的要求;职业道德不过硬,整个优秀专家队伍就不能健康发展。目前,我市优秀专家队伍建设在业务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上,还一定程度存在重业务能力建设,轻职业道德建设的现象,忽视团队协作,缺乏奉献精神,创新意识不强,视野不宽,过于注重虚名,自己牵头的科研项目全力以赴,配合他人的科研项目则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层次相对较低的现象在一定范围还有所表现。因此,加强优秀专家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业务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并重,这也是加强优秀专家队伍建设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四、加强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加强优秀专家队伍建设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既有一致性又有其特殊性。就总体上讲,加强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措施,既要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相协调,又要体现优秀专家队伍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基于这样的认识,加强优秀专家队伍建设重点应建立健全以下六项机制: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专家评价机制

优秀专家评选是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基本前提,也是调动优秀专家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建立公正、科学的优秀专家评价机制至关重要。首先,要科学确定标准。随着优秀专家测评技术的发展,关于优秀专家自身素质和潜能方面的评价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对优秀专家创造性劳动及其成果如何考量,目前还没有更科学的评价方法。当前一般都采取定性的方式,比如使用“省内或市内领先”、“较大或突出贡献”、“为省市同行公认”等等,这是一种原则的和概括的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随机性和片面性。一般来说,确定优秀专家的标准,“具体条件”比“原则条件”好、“量化指标”比“模糊指标”好。因此,要研究建立一套体现各类优秀专家特点,科学、准确、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看能力不看学历、看潜力不看资历、看主流不看小节、看作用不看身份”,不以“学历”论高低、不以“职位”论短长、不以“资历”论英雄。第二,坚持信息和政策公开。优秀专家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优秀专家,要坚持公开透明,群众公认,注重体现民主,杜绝暗箱操作和人为倾向。第三,要严格程序。明确优秀专家申报、提名和推荐主体,规范审核、考察、决定、公示程序,避免申报、提名、推荐、决定等环节的随意性。

(二)建立健全动态的专家管理机制

所谓“动态管理”,是指对优秀专家的管理必须做到有进有出、留强汰劣、不断更新,保持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对优秀专家队伍实行动态管理,要重点建立健全以业绩考核、科研项目立项和成果备案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按年度考核优秀专家学术或技术研究进展情况、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或重大项目(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并据此每四年对优秀专家队伍进行一次调整,并保持市级优秀专家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二是建立科研项目立项、科研成果审核备案制度和科研成果质量评估制度。分类制定科研项目立项标准,完善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手段,严格把好科研项目立项审批关和科研成果质量评定关。对在科研周期内取得的经权威部门认定的科研成果,及时登记备案,作为考核评选优秀专家的重要依据。对评选周期内没有科研项目立项或没有科研成果的优秀专家,及时调整出优秀专家队伍,形成优秀专家队伍吐故纳新的良性循环。三是完善优秀专家职业道德评定标准。对剽窃他人技术学术成果、泄露重大科技项目内容和某一领域核心技术、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较大损失、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以及触犯国家法律的优秀专家,坚决予以调整。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专家激励机制

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对优秀专家进行激励,是增强优秀专家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形成向心力和聚集力,激发优秀专家持续创造潜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一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薪酬制度。探索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股权和期权收益、年薪制等分配方式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允许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建立突出贡献重奖制度。设立重大科技成果特别奖,对在科技创新重取得重大突破和取得重大成就的优秀专家,给予特殊奖励。三是建立健全专家利益和成果的保障体系。尊重和保护优秀专家的利益和成果,是优秀专家队伍建设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要健全制度,保障优秀专家的政治和生活待遇;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优秀专家的专利权、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四是建立优秀专家“荣退制度”。对达到退休年龄,贡献突出的优秀专家,保留专家津贴,颁发荣誉专家称号。五是加大优秀专家业绩的舆论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优秀专家在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先进事迹,在全市营造有利于优秀专家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专家发挥作用的协调机制

优秀专家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在人才队伍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专家的才智和作用,是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一是建立优秀专家决策咨询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优秀专家咨询小组、优秀专家协会等形式,组织优秀专家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工程、重大科技经济问题的研究论证,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专家在重大工程(项目)决策中的智囊作用。二是注重发挥优秀专家在科研攻关中的领军作用和骨干作用。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制定通过组织调配的手段和措施,让优秀专家领办和承办重大科研项目,并集中优秀专家的力量,群策群力,协同攻关,使优秀专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建立老专家推荐、聘用制度。发挥老专家慧眼识才的伯乐作用,鼓励老专家举贤荐能;选聘身体力行的退休离职老专家,通过加入顾问团或继续担任科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等途径,继续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五)建立健全信息化的专家服务机制

优秀专家管理信息化是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运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及时分析优秀专家队伍状况,为制定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宏观政策提供依据。二是建立市级优秀专家信息库,并以此为核心,实现与县区级以及外埠专家信息的连接、反馈和互应,推动专家“柔性流动”和资源共享。面向发展壮大“五大特色产业”的客观需求,组织引导优秀专家进行广泛的科技经济对接和技术服务,尽快把人才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变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开辟服务优秀专家的“网络通道”,实现“零距离”交流和服务。利用组织系统局域网的信息优势,定期公告优秀专家待转化的科研成果和已立项的重大科研项目,寻找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要素的合作伙伴,最大限度地聚集智力和财力联合攻关;开通优秀专家咨询服务电话,及时听取优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为优秀专家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四是在维护优秀专家信息资源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开发优秀专家的智力和成果信息,形成优秀专家成果和项目信息库,推动智力成果及时转化。

(六)建立健全统分结合、协调互动的专家工作运行机制

优秀专家队伍建设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委、政府要把优秀专家队伍建设摆上工作的重要日程,有效整合工作力量,形成目标一致、责任明确、分工细化、配合协调、共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一是建立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依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能,明确组织、人事、科技、教育、财政等部门在优秀专家队伍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教育、科技、财政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协调一致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加强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把对优秀专家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力度、资金投入以及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增强抓好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建立优秀专家队伍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定期通报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有关信息,研究解决优秀专家队伍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就优秀专家队伍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组织协调。三是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专家制度。确定各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专家的具体对象,在联系时间、联系方式、责任范围等方面予以明确,在领导干部和优秀专家之间建立一个联系沟通的渠道,确保优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优秀专家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