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难点对策思考
时间:2022-10-15 04:05:00
导语:新农村难点对策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在此进程中,贫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更加突出的困难、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认清现实、把握关键、立足市情、超常推进,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实现强区、固边战略目标。本人来**市工作已有二年时间,现结合调查研究和工作实际浅谈**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及对策,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市位于新疆最南端,地处喀喇昆仑山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间,全市南高北低,北宽南窄,由南向北倾斜。是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的冲积平原。地处东经79°50′20〞-79°56′40〞,北纬36°59′50〞-37°14′23〞,东西最宽为60公里,南北最长约200公里。海拔在1300-1450米之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1.1℃-13℃,全年日照充沛。距乌鲁木齐1500公里。于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从**县划出,1984年8月18日正式成立。是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市东邻洛浦县,西、南、北与**县相接。市辖五乡(肖尔巴格乡、古江巴格乡、伊里其乡、吐沙拉乡、吉亚乡),二镇(拉斯奎镇、玉龙喀什镇),一个管理区(阿克恰勒管理区),四个街道办事处(古勒巴格街办、纳尔巴格街办、古江巴格街办、奴尔巴格街办),一个工业园区(浙江工业园区)。全市人口约2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万人,共计***个行政村,**年农村总产值**亿元人民币,农牧民人均收入****元,在全疆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全国范围来看还是贫困地区。
一、**市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农牧民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沙漠边缘区沟壑纵横、沙漠荒凉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沙漠化、盐碱化程度严重,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繁繁发生,而广大农牧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市农村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
2、公共服务体系脆弱。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资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购物难、用电难等问题。如乌古孜汗实业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生产清真糕点以及玫瑰花茶的民营企业,进入冬季,由于**市电力紧张,该企业经常遭遇停电,经营者为此十分烦恼。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乡镇(管理区)卫生院医疗设施严重落后,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因医保、社保未建立,广大农牧民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牧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突出。调查显示,**市阿克恰勒管理区农村妇女只有**%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广大农牧民看书难、看报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羊叫,晚上听驴叫”是农村文化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晚上只有多造孩子来排除寂寞,致使计划生育工作很难开展。同时也使封建迷信、赌博、地下讲经点、反动分裂思想、极端宗教势力乘虚而入,既败坏了社会风气,又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牧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的多数农牧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对**市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的抽样调查显示,小学文化的达***%。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市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同时,农牧民培训机制不顺,培训方式方法不太符合当前农牧民文化素质现状,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使农牧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牧民收入。但由于**市农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牧民文化程度低、观念落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与质量的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牧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如**市阿克恰勒管理区2001年农牧民人均收入***元,**年也只有****元,这一现状是制约**市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级组织作用偏弱。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支两委和广大党员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但是**市农村一些党支部、村委会和党员干部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观念偏后的“四偏”现象。有的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后继乏人,个别村党支部甚至是“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组织,很难成为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有的党员干部“双带”能力不强,在群众中的标杆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二、**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1、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要建设好村支部。首先要选好“领头雁”,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重视培养选拔带头人,切实把思想素质好、有能力、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分子选拔为村支书,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广大农牧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其次要大力推行每个村级班子要有一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名具有农业专业技术职称的实职干部的“一村一大一技”工程,并实行乡镇干部下派到村任职充实村级领导力量。二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两带”,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机制。适当放宽乡镇干部的晋级条件,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干部队伍和担任乡镇领导,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三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班子的稳定性。只有政策稳定、班子稳定,广大农牧民才能大胆投资,放心去干,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性。反之,农牧民只能是持观望的态度,更不会普下身子去干,这样整体经济能力得不到提高,更无从谈起农牧民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市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一定区域的农村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行政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可结合抗震安居工程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集中连片,达到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当地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牧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牧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顺从当地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避免产生新的“空心房”、“空心村”;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牧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抗震安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管理好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3、抓教育,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树立“没有新型农牧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牧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牧民教育责任制,建立培训基地,改进教育方式,结合“八荣八耻”教育、文明村(户)评比等,开展农牧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牧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牧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动作用。要积极引导农牧民做乃玛孜要适可而止,不能耽误生产、生活和工作。二是加强农牧民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牧民培训机制,建立市级统筹、乡镇具体负责、行政村配合的培训组织体系,形成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要以村小学为依托,运用农牧民夜校、冬季农闲办班等形式,对农牧民进行种养加工业生产操作和家政服务技术培训,使年满18周岁的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对“守护型”农牧民中的种养大户、个体经营者、产业化带头人、返乡创业者等进行重点教育,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从现状来看,贫困区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要狠抓“两基”工作,严厉打击雇佣童工现象。要按编制数配齐教师,及时补充年轻教师,实行能者上,平者让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制度、输出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等方法逐步提高教师水平;大力发展双语教学,从小学抓起,严格考核、保证质量。提高教师待遇,向农村教师发放特殊津贴,用待遇稳定贫困区教师队伍,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在农村推进“东风工程”、“西新工程”、“村村通”电视工程,恢复农村广播系统,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发展,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要求在**市农村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手段,强化过硬措施,努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贫困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如阿克恰勒管理区红枣、甜瓜等;探索推进土地流转的有效机制,促进土地适度集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业主制、合作制、公司制、产业化的“三制一化”等合作经济组织,也可发展企业+农户的形式,让生产者与经营者联合起来,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使农牧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外出务工,使之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比如总长424公里的阿(拉尔)-**沙漠公路今年7月份通车,届时从**到阿拉尔的距离将由现在的1000公里缩短到不足600公里,每年可以组织大量的农牧民工到阿克苏进行拾棉花,每人每年至少可得收入4000元。正如**地区有关领导说的那样“阿克苏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主战场,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有足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两地经济互补性很强,第二条沙漠公路贯通后,对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引导农牧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要充分发挥政府驻外办事处的作用,切实保护好务工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免费为外出务工农牧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三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建立完善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扶持、化解债务、土地使用、财政支农等系列配套政策和机制,加大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培育一批能带动农牧民致富的集体企业。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牧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牧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四是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农村信贷政策和信用环境,探索出台有利于增加农村信贷的正面激励措施,促进信用合作社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对农村的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加强小额贷款力度。尝试成立新农村建设担保中心,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就**市而言,以发展“六个30万”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兼顾粮食、西瓜、甜瓜和食用菌的全面发展,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拓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已是必然选择。五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市地处沙漠边缘,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农牧民增收创收提供一个致富的平台。比如**市阿克恰勒管理区深处沙漠腹中,有上千亩原始胡杨林资源,加之沙漠公路即将开通,道路也比较方便,完全可以建一个原始胡杨林公园,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又带动了当地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市吉亚乡离**市中心只有5公里,又紧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完全可以成立一个沙漠旅游探险基地,建立农家乐等场所,让广大农牧民养骆驼出租、出租沙漠摩托车、卖烤肉等等,如果以骑骆驼15元/小时计算,饲养10匹每天至少可收入150元。这样既解决了**市休闲娱乐景点单一的问题,又增加了农牧民收入,还可以让广大农牧民通过与游客交流达到增长见识,获取信息,发现致富门路,为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市古江巴格乡可围绕新农村建设示范乡的要求,较好地实施村乡互动,城郊联运,商贸推动的三大战略。市肖尔巴格乡立足于城郊经济,以科技示范园、示范村、示范户,民营科技企业为载体,大力实施蔬菜、林果、畜牧三大工程建设。六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结构。让产业形成规模,形成品牌,适当时还可以申请品牌保护地,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赚取外汇。
4、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尽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改善农村农牧民生产生活环境,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分类建设。一是国家要结合贫困区财力困难的实际,在项目支持上降低或取消县、乡配套资金比例,改革农牧民投工投劳办法,加大中央及自治区对贫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牧民集中居住点,要让贫困区的农牧民都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改善贫困农村农牧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要加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对部分沙漠腹中的农牧民,要痛下决心,加大力度,一次投入,通过移民搬迁的方式使群众摆脱其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
5、变观念,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改变过去那种扶贫化肥卖掉换烤肉,果树长得大而瘦,小麦不收赶巴扎,骑圈毛驴就回家的落后观念,要牢固树立勤劳致富光荣的思想。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生活有了困难就只靠上级来救济,自身没有造血功能。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黑龙江兴十四村那种转变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超前谋划的精神。
6、抓机遇,促进全面发展。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对开发大西部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对口援助政策,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免征农业税等惠民政策,比如**地区**年国家投入11亿元、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波波娜水电站及**-莎车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将为**市的用电提供了可靠性。只有全市广大农牧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提高整体素质,才能促进**市新农村全面、协调、和谐和健康持续发展。(
- 上一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汇报
- 下一篇:村基层党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