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思考

时间:2022-10-13 11:42:00

导语: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思考

当今世界,最抢手的是人才,最抢眼的是人才市场,最热门的话题是人才大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面对新的形势,**市委、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人才规划纲要》,紧紧围绕“科教兴市”的战略目标,实施“121人才工程”,突出抓好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的工作重点,着力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管理等工作。**年、**年连续被评为省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市。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动全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探索与实践

一、统一思想,增进共识,牢固确立“人本”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知识分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时代需要的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保证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市委、市政府从战略的高度,牢固确力“人本”,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科技人才队伍。一是加强调研,充分认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科技人员总量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我们就全市的科技人员现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表明:全市现有各类科技人员4758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974人,占各类科技人才总数的2.04%,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65人,占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科技人员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二是出台文件,为科技人才的选拔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跨世纪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工作“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市乡村优秀科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关于选拔**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优秀科技人才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建立了每两年选拔一次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对培养对象的选拔工作。三是强化宣传,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营造“双尊”氛围。近年来,先后利用《**大众报》、电视台的《先锋队之歌》、电台的“科技之光”专拦、“护士节”、“教师节”、“科普宣传周”集中宣传100多名优秀知识分子的事迹,拍摄电视专题片有20多部。编印了《教育先锋》、《红烛颂》专辑,大力弘扬全市优秀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的崇高精神。组织对全市近50名乡村学用科技致富带头人的主要事迹进行整理,汇编成册,印发全市各镇。每年春节前市委、市政府召开优秀知识分子代表座谈会,市领导还专程慰问了省市的突贡专家。此外,还评选表彰了“优秀教师”、“十佳优质服务标兵”、“科普先进工作者”,为科技人员的不断进取树立了榜样。

二、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加大科技人才选拔力度。近年来,我市根据《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泰州市“311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和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办法》和《**市乡村优秀科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举贤荐才活动。选拔中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质量,认真组织了省“333工程”、泰州市“311工程”、**市“121工程”培养对象的选拔工作。通过群众举荐、专家推荐、个人自荐等形式,三年来共推荐上报各类优秀科技人才460多名。经过择优推荐、专家评审、逐级审批,现已有246人被评为省、泰州市和**市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对象。其中入选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5人;入选泰州市“311工程”第二层次以上培养对象27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13人。评选出92名省、泰州市及**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推荐选拔活动,优化了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完善了各级科技人才网络。

三、制订政策,正确引导,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科技人才是新的生产力的开拓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前提。市委、市政府以强化用人意识为主导,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专门指导有关部门制订、完善激励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参谋作用,引导知识分子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和经济发展急需的领域去施展才能,建功立业。一是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机构并经常开展活动,实行重大决策和项目听取专家意见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我市先后成立了高新技术发展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卫生科技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就基础设施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卫生科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重要课题分别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聘请了南京大学袁傅荣,中国科技大学李玉兰,南京理工大学张世琪等100多名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为我市人民政府高级经济顾问,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激发了他们的热情。近年来,我们先后选派了60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到镇、村工作,壮大了基层科技人才队伍。三是支持现有科技人才到经济主战场建功立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业科技企业和示范园区的意见》。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肖跃成同志带领9名科技人才,租用近200亩土地建立农业示范园区,主要用于蔬菜、花卉生产的试验示范和各种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省“333工程”培养对象高泰东同志扎根沈高镇,开发绿色食品(沈高镇被联合国命名为“生态环境全球500佳”)。三年来,全市科技人员先后举办科技现场讲座1232次,各类长短期培训班900多次,有近30万人次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开展技术服务660多人次。我市“121工程”培养对象中共有89人承担或参加了国家、省部级和市厅级科研课题的研究,496篇、开发新产品91个,开展技术转让、成果转化24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123万元。

四、不拘一格,招才纳贤,充实现有科技人才队伍。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市关于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意见》、《**市引进和聘请优秀人才的办法》、《关于建立优秀人才引进工作督查制度》等文件,并成立了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扩建了人才市场,配强了人员力量。2001年春节前,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了优秀人才引进工作会议,主要负责同志就牢固树立“人本”观念,加快优秀人才引进,努力营造世纪发展新优势作了重要讲话。人事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了市大中型企业到省、泰州市人才市场设摊招聘人才,三年来我市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四百人,其中具有硕士学历或高级职称的各类优秀人才136名。

五、创造条件,抓好教育,强化科技人才自身建设。为适应知识时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培养对象的自身建设,多渠道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我市先后制定了“九五”、“十五”人才的培养计划。利用党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干部学校、中国农函大学**分校、扬州工学院**分部,通过岗位培训、委托代培、与高等院校联办研究生课程班等形式,实施政治理论和专业的继续教育工作。三年来,先后举办了“青年知识分子培训班”、“工业企业优秀科技人才培训班”,“优秀科技人才政治理论培训班”,参培人员200多人。市领导亲自带队组织规模企业的厂长经理到东南大学举办培训班。先后选送李益民、肖跃成、黄桂林、夏汉关、肖林元等培养对象到日本、韩国、非洲塞内加尔等国家进行进修、考察或项目援助。通过种种形式把培养和再教育工作较好结合在一起。

六、强化考核,优化结构,建立科技人才管理体系。为加强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把优秀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市知工领导小组专门发出《关于组织对市“121工程”培养对象实行双向目标考核的通知》,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年度考核制度和业绩档案制度,并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根据其德才表现、业绩成果、贡献大小,进行调整补充,确定新一轮候选人。**年新选拔培养对象71人,98年以来,经考核淘汰不合格或年龄偏大的培养对象14人,通过考核、评审,选优汰劣,优化了结构,激发了活力,使全市优秀科技人才队伍始终保持较高的素质。

七、落实措施,搞好服务,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抓好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注重选拔和培养工作,还应树立服务意识,落实措施,为知识分子多办实事。一是落实人才培养基金。98年初,我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体成员会议,专题下发了《**市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市财政确保每年20万元市科技人才培养基金。三年来,共为培养对象发放图书资料补贴10多万元。二是加大重奖力度。99年市委、市政府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祝士平一辆桑塔纳轿车,同时奖给五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10万元人民币。**年对实施科技“四大工程”中取得显著成绩8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170名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予以表彰。2001年在全市知识分子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对21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71名培养对象进行了表彰。三是提高科技人才的政治生活待遇。98年以来,我市培养对象中先后有一人提拔副处级,有16人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30%的培养对象已经到中层岗位。四是解决实际困难,做好科技人员健康检查和疗养工作。98年以来,先后解决了330名知识分子分居的实际困难,为1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的家属办理了农专非。组织18名科技工作者赴外地疗养活动,建立了两年一次的中老年知识分子健康检查制度,全市两年来共有2800余名中、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接受了健康检查。五是建立安居工程。1997年底市政府投资了70万元,在南苑小区兴建教师新村,**年**年二、三期工程相继落成。六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省**中学高级教师狄正中10多年来房屋产权问题,一直未能解决。通过反复调查论证,多次召开协调会,这一延续十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人才资源的现状看,其结构和分布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制约着**市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科技人才的总量不足、比例偏低。从统计情况看,全市共有各条战线上的科技人员47580人,占总人口数的4.9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974人,“121工程”培养对象158人,除去交叉重复的,总共1083人,他们是**市科技人员队伍中的杰出代表和中坚力量,占各类人才总数的2.28%,这与苏南等一些发达地区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二、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一是高技术人才年龄结构老化。全市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48.8%,51~54岁的占29.8%,46~50岁的15.2%,45岁以下的仅占6.2%,中间出现断层,新生力量严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二是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狭窄。我市的优秀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农业等系统,占总量的80%以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只有165人,占总量的17%,其它的一些新兴学科领域,诸如:信息产业、生物化工、经营管理、金融等方面的人才等更是凤毛麟角。三是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欠佳。表现为高学历的少。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很少,难以形成高层次人才群体。知识老化。信息技术、市场经济、现代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更新较慢,难以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

三、人才资源配置失衡。优秀科技人才的分布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从行业分布看,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科技人才多,一些新兴学科领域,如信息产业、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人才少;从单位分布看,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科技人才较多,企业单位的科技人才较少,尚不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四分之一;从区域分布看,城区的科技人才密集,乡镇的科技人才稀缺。特别是在乡镇企业工作的优秀科技人才极为匮乏,约占科技人才总数的2.6%。这种人才配置的严重不平衡,对于实施我市的发展战略,实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极为不利的。

四、科技人才的作用发挥不够。从抽样调查的情况看,我市各类优秀科技人才中,仅有10%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全部发挥,65%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发挥,25%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仅有少量发挥。调查中我们还发现,56%的优秀科技人才目前未承担任何课题或科研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留下的启示

启示之一: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应做好“三高”文章。一、高标准聚集各类人才。一是起点要高。针对我市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中,高学历、高水平人才稀缺的现状,要把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放在首位,努力构筑高层次的人才群体。二是专业要广。注重引进各种专业的人才,特别要引进经营管理、金融、信息产业、网络技术等新兴行业的专业人才,以缓解我市人才队伍结构落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三是方法要活。实行“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并重的方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可通过合同、招聘、聘任、聘用、调动等方式引进急需的各类人才。不能单纯地把现在的人才资源市场化看作是“人才太多了”,必须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合理引进并使用好各类人才,避免出现一方面急需人才,一方面人才大量积压的不良现象。四是态度要诚。做到制定优惠政策要诚实可信,落实“三个留人”要情真意切,营造“双尊”氛围要轰轰烈烈。以增加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发挥人才的创造力。二、高水平培养现有人才。一是加大年轻人才的培养力度。从我市调查结果看,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48.8%,且大都到了退休的边缘,再过一两年,将会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要弥补这部分高级技术人员退休以后产生的空缺,并形成更大的人才优势,就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加速进行年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要彻底打破论资排辈和求全责备的陈旧观念,扩大选人、用人上的民主,坚持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确保一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年轻人才被选拔、提拔到一定岗位进行培养。二是鼓励和支持人才冒尖。同志指出:“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因此,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从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中,有针对性地选出一批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把他们培养成在专业上能够独挡一面,在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同时影响和带动一般人才,促进共同进步和提高,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三是建立人才的分级培养体系。研究建立阶梯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对年龄较大的优秀科技人才,除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外,还应按一定的比例赋予其培养、帮带年轻人的职责;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着重鼓励、激励他们发挥潜能、积极创新;对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则重在培养和选拔。这样,层层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和发展后劲。三、高质量实施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科技、教育、经济的结合点,对当代科技知识高效率、高效益的转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确立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都以立法的形式来保障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构筑人才资源高地,促使优秀科技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必须实施经常的、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权威人士指出:在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的今天,一个人所学过的知识,每年不能更新7%,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一个十多年前作出一定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如果一直没有参加更新知识的培训,那么在今天他就有可能成为科技进步的“绊脚石”。二要从制度上狠抓落实。建立培训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培训工作列入领导班子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使培训工作有人管、有人问;要建立相应的个人责任体系,把培训与个人的发展相联系,凡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及培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个人,应取消当年职务晋升、职称申报、年度考核评优的资格。三要从质量上切实保证。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因此,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人员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在培训的方法和目标上,要从一般性的知识补缺转移到开发人才的潜能、激发其创造力上来,转移到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上来。可以请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进行讲授,切实保证优秀科技人才通过继续教育,达到更新知识、增长见识、调整心态,更好地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目的。

启示之二: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应实施灵活策略。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用人导向上要向企业聚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应该是优秀人才的集中地。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企业人才占社会人才总量的比例已达70%以上,且拥有众多的一流人才。因此,要通过政策引导,改变目前优秀科技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逐步形成人才由县—镇—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合理流向。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人才、经济、科技的主体,成为“产学研结合”的龙头。二、实施灵活的流动策略。在人才的流动上,要打破单位、户籍、地域等固有观念的束缚,实行人才的“柔性流动”,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到乡镇、企业工作,不改变人员性质、不转编制关系,同时还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上享受比同等条件在机关工作的科技人员较大的优惠。做到鼓励与激励相结合,学以致用与人尽其才相结合。三、重视人才的智力流动。在人才配置上要以智力流动为先导,以项目的合作与开发、智力的获得与使用作为智力流动的主要形式。例如企业对外寻求合作伙伴,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方面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师资力量和技术力量对企业的科技人才进行业务培训。企业甚至可以聘用院、校、所的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的科技顾问,或以合同的形式,引进急需人才为企业提供短期服务等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流动,不断优化重组,使人力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佳。

启示之三: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发挥,应适应市场体制。一、强化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是加强优秀科技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培养对象尽快成长。要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的原则制订培养目标;研究并建立专家评议制度,集思广益,对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过程进行指导和督促,确保培养目标按期保质完成;进一步加大考核、督查力量,定期或不定期了解优秀人才的工作学习情况,掌握完成培养目标的进度,检查培养措施的落实情况,各单位、部门围绕培养总体目标,结合年度目标任务,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督促培养对象把握序时进度,按部就班完成培养目标,并组织班子进行考核评议,奖惩兑现。二、完善分配机制。分配制度要价值化、要素化。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使贡献和报酬挂钩,让高层次优秀人才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一些有重大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产品开发负责人应与一般人员的工资收入拉开档次,体现价值。要积极探索生产要素的分配方案,对在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可实行技术入股等形式,实现分配的要素化。二是分配方式要多元化。在国家的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采用多元化的分配方式。打破平均主义,积极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工效挂钩等分配方式,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自行设计分配方案,自主分配,建立按业绩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形式,形成优胜劣汰的科学管理体制。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要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的要求,在人才开发、培养与使用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变静态的行政化控制为动态的科学化管理,使各类人才的潜力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中得到充分发挥,使人才的价值在合理的利益驱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在人才资源开发的各项工作中,无论是招考国家公务员、大中专毕业生的安置、还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职务的晋升,都要体现出竞争要求,从而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要强化激励措施,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大力宣传那些在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从政治荣誉上激励人才。对在科研中取得较大成果或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不惜重金,实施重奖,从物质利益上激励人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切实关心科技人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真心诚意与他们交心、交朋友,使其能够安心生活、积极工作。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促使优秀人才“扬鞭自奋蹄”,不断成长、进步。

经济全球化拉近了我们同世界的距离,WTO的加入拉开了人才资源争夺战的序幕。因此,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不仅是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更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做好这项工作要有与时俱进的思路,还应有好的对策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