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实绩考核方法思考
时间:2022-10-13 11:41:00
导语:干部实绩考核方法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实绩考核是对领导干部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党管干部方法的重大改进,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进干部实绩考核方法,是干部实绩考核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结合我市两年来的具体实践,对此我们进行了研究探讨。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干部实绩考核是一个系统运作的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按照严格的程序,采取有效的方法。
1、科学设定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干部实绩考核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成果。经济建设成果是干部实绩考核的中心内容,重点考核经济工作的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如经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利税)、经济效益、人民生活水平等。社会发展主要体现社会事业建设取得的成果。重点考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等。党的建设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在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分为基本指标,即干部必须履行的岗位职责,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干部的更替而变化;变量指标,即根据年度工作或任期目标所确定的可变指标;共同指标,即一些需要领导合作完成的工作指标或共同任务。在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上,则坚持把非经济工作和经济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目标软与硬的关系,对软硬目标能量化的尽可能做到量化,对那些确实难以量化的目标,就在完成的标准和时限上提出明确要求,使每位干部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自觉竞争,增强实绩目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明确规范干部岗位职责,科学合理分工。规范职责、合理分工是科学制定考核目标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范职责,即依据公务员“三定”所规定的职责,实行按岗定责,使每位干部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合理分工,即在规范职责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每个干部的工作能力、专业特长和工作爱好,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广泛征求干部本人意见,由集体最后讨论决定,使岗位分工尽可能做到规范合理、人事相符。
3、统一考核程序,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年初统一编制考核目标。年初各镇在总结调研分析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按岗位职责分工,本着干什么考核什么的原则,将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本镇的全年工作目标连同镇自定相关工作目标逐项分解落实到班子每个成员,力求做到项目细化,易于考核,便于操作。最后以镇党委文件形式形成工作目标责任书,送市委组织部报市委、市政府审定。二是年终个人总结述职。年终由班子成员对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将年内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效果等情况,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在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及下属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做述职。三是组织干部群众民主评议、测评。述职、测评由乡镇党委主持,市委组织部派人参加。述职报告后由参加述职会议的人员当场填写实绩测评表,并由市委组织部直接收回,汇总统计。四是对照年初目标考核打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考核打分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其他成员的考核打分由乡镇考核小组对照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以及平时实绩考核台帐等相关资料,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逐一考核打分。实绩考核综合得分由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分、分管工作在全市的位次分和实绩测评分三部分组成,总分为100分。其中:目标考核分占40%,位次分占20%,测评分占40%。五是确定考核等次。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核等次的确定,以其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优秀等次名额按领导班子成员人数的12-15%计算,评定优秀等次人员以实绩考核综合得分从高到低等额确定;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综合得分在末位的定为基本称职,其中工作实绩差、群众反映大的定为不称职;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在30%(含30%)以上的定为不称职;其余定为称职等次。六是考核结果公示、反馈。实绩考核情况由各镇考核小组通过一定形式进行公布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考核结果由镇党委向考核对象反馈,反馈突出体现集体评定的最终结果,既提优点,又提缺点,更提改进的措施和要求。考核有关材料和《考核登记表》分别存入干部实绩档案和个人档案,以此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在贯彻执行干部实绩考核制度上,由于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运行监管机制,因而干部实绩考核措施不够有力,尤其在干部实绩考核方法的研究及运用上突出存在以下两种倾向性问题:
1、重程序轻标准的倾向。受程式化工作惯性的影响,不少乡镇实绩考核工作仍局限于按传统模式和固定的程序进行,而对干部实绩考核的标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实绩考核目标不等、考核不均、评价不准。从个别乡镇实绩考核目标的制定情况看,影响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目标不等、考核不均、评价不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一是岗位职责不清。干部在其位不能谋其政。二是岗位分工不合理。个别乡镇没有按干部职能职责、工作能力、专业特长分工,而是按领导班子成员的亲疏好恶分工,造成从事同行业干部的考核目标、工作总量和工作要求各不相同。三是考核目标定量不统一,总量不平衡,软硬目标难以对等。客观上,硬目标易量化考实,软目标不易量化评准;主观上,考核人员对考核标准掌握不一,考核标准不系统、不科学,软目标以偏概全,硬目标简单量化,考核中,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工作中虽然花了不少功夫,走了不少程序,但由于考核标准不系统、不科学,考核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
2、重统计结果轻综合分析的倾向。不少乡镇在考核中,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考核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时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哪些量的变化和积累,不愿意也很少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干部取得的实绩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分析不准会造成评价失误,有怕担责任的心理。其原因:一是对考核对象的自然情况、主要特点和历史表现缺乏了解。二是对考核对象的职位特征及其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政策掌握不准。三是对考核对象任职的具体条件、标准及素质的规范要求认识不统一。加之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方法比较简单,这就容易出现考核不全面,了解不深刻,因而评价结果往往难以服人的情况。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我们认为,必须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研究探索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的科学方法。
三、思考与建议
实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制度,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既关系到组织上对一个干部的评价和使用,又涉及到干部的切身利益,必须慎之又慎。总结以往的经验,研究探索带有规律性的实绩考核的原则和方法并用于指导考核工作的总体设计很有必要,这可以保证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的客观准确性。
1、在考核的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正确的考核原则。一是分类考核原则。就是依据干部的职责、分工、权力、作用等情况,客观地把握干部的个人政绩,这是由被考核干部各自不同的职位特点决定的。有些干部的工作内容比较具体,容易量化,考核的目标也容易确定,有些干部的工作内容则不是单一的具体任务,不易量化指标;有的工作范围广,有的工作范围窄,不可能用一个尺度来衡量其实绩的大小。因此,必须在分清类别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出一些具体的目标,以便进行评价和比较,从而保证考核工作的公正、平等,确保考核的真实性。二是实事求是原则。考核实绩要突出对“事”的考核,通过分析“事”,来评价干部的“是”或“非”、优或劣。反映干部的实绩要用事实说话,要看大节,看主流。既要看到干部的长处,又要发现干部的不足,要把干部的实绩放在一个地区的整体工作之中,实事求是地反映其优点和不足,不能有失偏颇。三是定量定性原则。领导干部的实绩是领导干部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岗位职责,实现责任目标的实践中所取得的绩效,同其他事物一样,也具有量和质的规定性。考核干部的实绩理应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能量化的指标要准确量化,不能量化的要辅之以科学的定性考核,使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四是简化优化原则。突出考核重点,对一些意义不大、无关大局的,或者是不求实效、走过场式的,尤其是空洞泛泛、可有可无的项目应予以删减,以更好地体现目标优化,增强考核的实用性和导向性。五是群众满意原则。就是评价干部的实绩要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换句话说,分析干部的实绩要以人民群众利益得失为标准,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为标志,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
2、在考核的具体方法上,要准确把握考核实绩的途径。对考核者来说,要准确全面地了解被考核者在实践中取得的实绩,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实践证明:在考核过程中,必须从干部实绩创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考核和分析。一要考核干部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总体工作思路及其阶段性成果。通过深入剖析被考核者提出的总体工作设想和推进措施,看其是否对本地区的总体工作或某一项工作有长远打算,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创新,是否将系统性、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将工作成效与阶段目标进行比较,看其达标水平,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二要考核干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实效。主要是通过查阅班子重大事项决策的会议记录,与班子成员及其他知情者谈话,了解被考核者对重大问题决策的形成所起的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看其提出的意见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实际,有无价值,是否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否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要考核干部在坚定执行上级决定上采取的措施与收到的效果。要根据被考核者在领导工作中是否能够把坚定贯彻执行上级决定和重大决策与本地、本镇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明确的贯彻落实的措施和办法及其产生的实际效果,来确定被考核者的实绩大小。主要途径是对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和本级公开提出的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看被考核者是真抓落实,还是应付了事。四要考核干部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实效。主要通过走访基层干部和群众,了解被考核者是真正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还是走马观花,说的多,做的少。同时了解其在本职范围内为解决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主要矛盾和重大的社会问题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是否及时、快捷,是否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五要考核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了哪些为社会和群众认可的实绩。这是对前述几个方面考察工作的综合,更主要的是鉴别实绩的可信程度。对经济干部应采取效益审计方法,并通过向有关部门如上级主管部门、有联系的平行部门或综合部门核查数据、核对事实,了解被考核者的工作实绩是否确凿,有无“水分”,是否全部真实。同时还要对一些显绩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走访。对党群干部应对其主要工作成效按目标管理考核细则进行评分。对行政管理干部主要采取向服务对象征求意见的方法,了解其工作绩效。
3、在工作实绩的认定和评价上,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这是对干部工作实绩作出公允判断的过程,也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调查看,恰当地评价干部的实绩,必须以了解和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客观辩证准确地进行分析,必须通过历史和现实的、主观和客观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具体讲,要做出以下分析:一是背景分析。领导干部创立的实绩是以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做基础的。评价干部实绩必须把被考核者与客观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联系起来考察。由于各个干部所处的环境不同,实绩的显潜、大小也不同。有的干部所处的环境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如地域优势、人文优势、部门优势和基础条件优越等等,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取得明显的成绩;有的干部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差,特别是基础条件差,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绩效不大。这就要求考核者在分析干部实绩时,要从环境因素出发,既考虑内在的环境因素,如单位人员的素质,领导成员的整体优势,又考虑外在环境;既作客观分析,从实绩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分析干部所起的作用,避免把前任政绩安到后任头上,又作主观分析,察看干部的努力程度。二是功利分析。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领导干部工作实绩也不例外,也受一定的利益支配,有明确的目标取向。我们考核、评价干部的实绩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证明,在领导干部中确实存在两种政绩观:一种是把自己作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具,因而出政绩是为人民造福;另一种是把自身荣辱放在第一位,因而出政绩是为个人升迁得失。工作中,必须对此作出恰当的分析,正确区分真实绩还是假实绩。三是价值分析。干部实绩既然是为大多数群众利益而建,那么必定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这种价值既要体现长远需要,又要符合现实需要。要认真分析干部创立的实绩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式的长期价值,还是“杀鸡取卵”式的短期效应,所以必须从价值高低的角度来分析实绩,以确认实绩的可信度与实际价值,要以是否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检验干部工作实绩的根本标准。只有从这个角度进行价值上的分析,才能促进干部树立为群众满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创立政绩的价值取向。四是纵横分析。实绩考核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被考核者所在地区、部门和个别人的小范围,要力求公平准确,就必须把被考核者的工作放在更大的坐标体系中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准确的科学的结论。纵向上既要注意不同类别、不同职别干部对被考核者的综合评价,又要广泛收集各层次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既看工作的进展情况,又看工作成效与历史最好水平、与前任工作绩效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横向上,要侧重同行业、同系统、同类同级干部对被考核者的看法,看被考核者的工作与全市同类地区、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位置是往前排了,还是往后移了。
4、在民主测评的设计上,要丰富内容,完善方法,力求科学化。一是试行领导班子成员署名测评,加大领导班子成员相互测评分的加权值(70%),把班子成员间的相互测评分与机关中层干部及下属单位负责人的测评分分别统计,按不同加权值进行计分。对分值明显偏低的测评表要进行分析,属于明显带有恶意的应视为废票,不列入统计,以降低因个别人故意压低分值而影响测评结果的公正性。二是可在统计测评结果过程中,设定程式,实事求是地按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规定不可全打100分或全打不及格分,否则视为无效票,不予统计,从而减少因填写不认真、不负责任所导致的测评误差。三是增加测评要素,扩大测评信息量。在原有德、能、勤、绩的基础上,可增加廉和八小时之外表现的项目,综合评价领导干部。也可增加对实绩的前景预测项目,对班子成员分管工作实绩在当地未来几年所产生的作用、影响作评估、打分。作用的大小决定分值的多少,积极作用则加分,负面影响则扣分。四是加强协调,集中组织。目前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年中测评次数较多,易降低参加测评人员的重视程度,影响测评的严肃性、准确性,可由市委组织部门统一协调,集中测评,以提高测评的可信度。
5、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必须重视积累,把实绩作为干部升、降、去、留的主要依据。干部实绩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为公正使用干部打好基础。从调查的情况看,我们认为,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要撰写好考核总结材料。干部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领导干部年度内完成工作目标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准确的考核综合材料,这是整理干部实绩考核材料的重要工作。考核者必须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辩证综合分析。从我们对部分干部考核材料的分析结果看,以往撰写的干部考核材料往往用干部的工作实绩反映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时的表现和特点,而对实绩的价值缺少辩证的分析和科学的认定。为了提高实绩考核材料的质量,准确地为党委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干部实绩考核材料必须体现对被考核者实绩的评价。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有定量分析,也有定性分析,所引用的事例、数据要经过核实、核对准确无误,语言必须精炼,体式规范,讲究语法和修辞。基本结构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实绩的经济效益;二是实绩的社会效益;三是实绩在纵向上的进展,在横向上的位次;四是实绩与既定目标的关系,是按计划完成了目标任务,还是创造性地完成了目标任务,或者没有完成目标任务。二要建立干部实绩考核档案。这应成为一种制度。干部实绩考核不是一次完成的,其本身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是由干部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任期长短决定的。因此,对干部实绩进行考核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记载存档。可设计《干部实绩考核表》。其中项目除姓名、年龄、任职时间等常项外,还要把岗位职责和具体分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实绩记载时,要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条目要清晰,不能把集体工作、自然条件、社会作用、历史情况混在一起。此外,干部实绩考核档案,还要包括平时收集积累的相关素材,如干部实绩考核的背景材料、调查材料、财务审计部门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另外,考核的原始素材,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也要收集归档。三要建立以实绩考核为依据的干部升降管理制度。正确运用实绩考核结果,可以增强考核工作的权威性,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做好这项工作,首要的是树立干部任用必须以实绩考核结果为依据的思想导向和工作导向,同时要坚持正确的实绩观,既不能把干部实绩等同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也不能忽视干部实绩的运用。在干部任免工作中,既要坚持把实绩与德才兼备标准和“四化”方针结合起来,又要防止和克服两种片面的倾向:一个是把实绩简化为或等同于用人标准,认为有了实绩就一定要提拔重用;另一个是把实绩与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割裂开来,不注重运用干部实绩考核结果,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凭主观印象。与此同时,要联系干部实绩考核结果,建立并严格执行重用和提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应重点建立以下几项制度:凭实绩决定干部升降制。对实绩突出者,要及时大胆启用,不拘一格,破格提拔;对实绩平庸者,要实行降职、免职处理。同时,对过去因实绩较差受过处理的干部,不歧视、不放任,只要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政治可靠,同样可以重新任用。民意否决淘汰制。在干部考核民意测验中,不称职票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原则上要进行调整,优秀票不足二分之一的不能提拔。同时,对因敢抓敢管得罪人或工作表现特别突出但因其他特殊情况票数不够的,组织上应予以保护。在民主测评中,名次排在较后并确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要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可给予职务调整。干部待岗制。对工作实绩平平,不适应现职工作的干部,给予待岗处理。待岗时间一般为一年,由原单位安排适当具体工作或由上级组织安排参加培训、临时工作等,待岗期间享受原职级待遇的不得从事第二职业。待岗结束后,由组织部门进行考核,对表现较好、群众满意的干部可以恢复原职,或安排其它同级职务;对表现较差,群众评价不好的,要降免职,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 上一篇:创新反腐倡廉经验交流
- 下一篇: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