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党员干部作用调查思考

时间:2022-10-13 11:37:00

导语:职党员干部作用调查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党员干部作用调查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指出,老干部离休退休后,“一定要很好地安排照顾,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并注意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应当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坚定不移的政策原则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普遍实施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合并,乡镇、村两级组织大批精减干部,农村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人数大量增加。据统计,**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乡镇机关退休、退养干部人数为150多人,行政村合并后精减干部2000多人。笔者在娄庄镇、俞垛镇分副镇级以上、机关中层正职、村定职干部三种类型对在职干部和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人数进行了比较,两个镇70岁以下的副镇级以上退休、退二线人数39人,机关中层退休、退养人数56人,村退职定职干部223人,而同类在职人数分别为36人、48人、139人。

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在职时,绝大多数都是本乡镇、本村的中坚力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群众所支持、拥护和信任,在群众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威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合并后,乡镇、村两级组织管辖的区域范围成倍增加,干部人数大量减少,各项工作任务并未减少,特别是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而随着生活、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多数同志退休、退职后身体状况良好,特别是乡镇退二线的领导干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合并期间退养、退职的干部,年龄才50多岁,精力仍然比较充沛,如何充分利用好这支队伍的力量,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帮助在职干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替在职干部分担繁重的社会事务,为发展经济、致富百姓献计献策,是当前各级党组织应该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

**年下半年,我们深入全市镇村开展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在农村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中有近一半的同志退下干部岗位后能继续发挥相应的作用,时时处处显示出一名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的本质。一是自觉服从党组织的安排,积极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不因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就“不问世事”,只要组织上有安排,就积极投入。二是注重以“四会”组织为依托,积极为党组织排忧解难。不少党员干部退休、退职后,积极参加“四会”组织(老龄协会、老区经济促进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并在其中积极开展工作,以帮贫济困为主要任务,采取资金援助、技术服务等形式,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解困,采取担保借贷、组织募捐、申请减免等形式,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娄庄镇“四会”组织近两年来先后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20多万元。三是坚持党性原则,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利用一切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进行社会调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切切实实、点点滴滴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多数同志不但严于律已,而且抱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地教育和要求自己的子女和其他亲属。

多数镇村两级党组织在发挥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作用上或多或少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茶话会,向老干部通报工作情况,征求意见,给老同志熟悉、理解工作的空间,给老同志献计献策的机会;积极建立健全老干部党支部,定期组织学习和参观活动,让老同志在首先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感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积极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工作成绩;积极支持以老同志为主体的“四会”开展工作,等等。但从总体上讲,如何充分发挥好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作用这一问题,普遍没有引起镇、村两级党组织的足够重视,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目前多数处于服从领导安排或自发的“单兵作战”状态,不少情况下发挥作用仅限于一时一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组织程度不高。据调查了解,乡镇机关中层以上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情况略好,发挥作用较好的约占60%左右,其中机关中层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比副镇级以上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情况要稍好一点,退职的村定职干部发挥作用较好的约占33.5%。

农村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作用为什么难发挥,分析其原因,既有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原因,也有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个体的因素。

就乡镇、村两级党组织而言,不能有效地组织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论调:一是“阻力说”。认为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思想比较陈旧,对在职干部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因为“政见”不同和经济待遇等问题,经常“找麻烦”,“添乱子”,干预在职干部正常开展工作。农村中一度时期曾有这样一种不太恰当的说法,“多一个‘下台’干部,就多一份‘革命’的阻力”。二是“过时说”。认为退休、退职党员干部都是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人,在发展市场经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今天,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三是“无谓说”。认为现在干部人数不算少,工作能够做得去,要不要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无所谓。四是“负担说”。认为现在不少乡镇、村在职干部的工资报酬都难以按月发放、甚至难以发放,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人数多,报酬也不低,而且上级三令五申要按时足额发放退休、退职人员各种福利待遇,在职干部见到老同志“躲”都来不及,更不要说组织他们正常活动、发挥作用。

就退休、退职党员干部队伍而言,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不能更好地发挥余热既有客观情况,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讲,一是少数乡镇、村党组织重视程度不高。有的镇、村党组织对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存在“戒备”心理,不希望老同志介入乡镇、村的正常工作,甚至把老同志的热心错误地理解为是“找岔子”。二是缺乏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目前,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活动的主要阵地就是老干部党支部,发挥作用的载体主要是“四会”组织。据初步了解,全市18个镇虽然均单独设有老干部党支部,活动也基本正常,但活动内容比较单调。总支建制的村能单独建立老干部支部则为数甚少。“四会”组织由于党委重视程度不高、组织领导不够到位、活动经费缺乏保证等因素,能够正常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不过半数。三是部分退职干部特别是村退职干部报酬过低。由于乡镇、村财力有限,不少村退职干部每月只有不足100元的补助金,通南地区部分镇甚至不少村退职干部每月仅拿20-30元,客观上影响了一批退职干部的积极性。从主观上讲,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自身也存在不少思想上、行动上的偏差。一是退职后的不适应。有的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喜欢用旧眼光看新事物,对乡镇、村党组织的工作思路领会不清,对在职干部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总与自己“想当初,……”比;有的认为在职干部都是自己提拔上来的或是“小字辈”,喜欢凌驾于在职干部之上,喜欢发号司令,一旦自己的意见得不到采纳,就很不高兴。二是思想上的不平衡。退休、退职后不是拿普通群众比,而是退休干部拿离休干部比待遇,乡镇干部拿机关干部比住房,村级干部拿乡镇干部比收入,退职的干部拿在职的干部比福利,思想上的不平衡导致将精力放在找待遇上,不去思考退下来以后应该多为群众再干哪些实事、好事。三是日常生活中的不自律。有的常年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整天沉迷于牌桌;有的以各种理由,不缴税费;还有极少数村退职干部参与或带头组织“龙会”等迷信组织,参与或组织群体性上访事件,与上级党组织对着干。这些人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甚至有时候起负面作用,影响了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

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同志身体状况良好,既具有较强的政治优势、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既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又具有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丰富经验,既有熟悉党政工作、经济工作和其他方面工作的人才、又有掌握一定技术的专业人才。发挥好这部分同志的作用,既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开发,又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推动。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把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上来,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基层党组织来说,要积极引导、组织好这部分同志,提供舞台,发挥好他们的余热。

一、构建学习活动阵地,让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始终与时俱进

党员干部走下工作岗位后,参加各种会议、翻阅各种报刊、了解有关情况的机会明显减少,对上级的有关精神、要求往往难以掌握、难以吃透,往往可能直接导致对上级有关要求的不了解、对上级有关工作措施的不理解,乡镇、村两级党组织要采取有力措施,提供载体,强化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一是要合理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党支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合并后,乡镇、村管理的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数量大幅增加,乡镇可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党总支,并按年龄、身体状况、生活区域、个人特点等设立分支部;行政村党总支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较多的,应尽可能单独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分支部,并尽可能安排专门活动场所,尽可能固定活动时间,方便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过组织生活,参加党的活动。

二是要办好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流动党校。县市一级普遍建立了老干部大学,安排专兼职教员为离退休干部进行党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的系统培训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办法可以下延一级,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老干部大学分校或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流动党校,或定期不定期举办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班,由县市一级安排人员或乡镇选择有一定理论素养的老同志对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进行专题授课,由乡镇党政负责同志每年1-2次向退休、退职党员干部通报工作情况,适当安排身体条件许可的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近距离外出参观学习,并适当组织分组讨论,改变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党支部读读书、读读报、发发牢骚的低质量组织生活,在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是要保证必要的学习活动经费。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学习经费和党组织的活动经费要列入乡镇的财政预算,村党组织也要根据财力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学习和活动。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征订部分党报党刊和学习材料。

二、架设心灵沟通桥梁,让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在心理上激发奉献热情

党员干部在职时,每天忙忙碌碌,一旦退休、退职后,忽然间觉得无所事事,多少有些心理上的失落感和生活上的不适应。党组织如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及时以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对他们进行帮助,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奉献热情,反之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一是要认真抓好退休、退职前的谈心活动和培训教育。退休、退职时,不能手续一办了事,特别是对农村基层干部,要参照副科级以上干部退休、退职时的做法,建立退休、退职前的谈话制度,由党组织或组织人事部门安排专人进行谈话,进行思想沟通,掌握思想状况,解除思想疙瘩,消除失落心理;了解家庭情况,掌握实际困难,帮助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和关心。要建立退休、退职前培训制度。在充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培训计划,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对党员干部进行退休、退职前的专题培训,明确党组织对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要求,明确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告知身体锻炼、保健等日常生活中的知识。

二是要组织在职党员干部联系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定期走访慰问,及时把握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思想脉搏,向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组织的工作及时与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增进了解,帮助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疏通思想上的“不解之结”,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对上级的有关要求变不了解为了解、变不理解为理解、变不支持为拥护。

三是要切实解决好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生活待遇问题。虽然上上下下在解决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待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市镇机关党政机构改革、乡镇区划调整期间规定退职干部与在职干部享受同等待遇,以及近两年我市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干部退休、退职后经济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但乡镇与机关部门、村与乡镇、经济状况好与差的镇村、早退与晚退的干部在收入、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待遇客观上存在着差距。上级党委、政府有必要抓紧建立干部的工资统筹发放制度、住房补贴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探索和研究出台村干部公职化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对已经退休、退职的村干部,待遇较低、前后不平衡性较大的,要通过建立老党员、老干部“荣誉养老金”等途径,适当解决部分待遇,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要通过建立老党员、老干部保障基金会等办法,切实帮助解决问题,一方面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积极奉献余热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在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创设发挥作用载体,让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在岗位上继续焕发青春

不少乡镇“四会”组织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是帮助乡镇、村两级党组织开展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帮助乡镇、村两级党组织分担了大量工作任务,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乡镇、村两级党组织要在支持“四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组织程度,根据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身体状况、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为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设岗定责”,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多领域、多形式、多渠道地发挥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作用,让他们利用各自特长,在新的岗位上贡献力量。

一是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协作办”,组织他们直接协助开展工作,当好“协理员”。对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年龄不大的“二线”、退职干部,可以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建立若干专项“工作组”,安排他们直接参与党委、政府和村级日常工作。如,建立“‘双引’工作组”,组织过去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积极投身“双引”工作;建立“技术指导组”,组织过去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同志直接参与工农业生产的指导;建立“考察政审组”,组织过去长期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帮助考察、考核干部,帮助做好发展党员的政审工作,督查基层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建立“‘三村’建设组”,组织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做好“五好村”创建、“薄弱村”治理和“后进村”整顿的领导、指导和督查工作等等。

二是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议事会”,组织他们开展调查研究,当好“参议员”。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本身就是普遍群众的一员,生活在普遍群众之中,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也靠得更“近”,可以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议事会,一些重大决策出台之前,可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请他们深入群众进行可行性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请他们及时反映一段时期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督导组”,组织他们评议在职党员干部,当好“监督员”。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不存在多少思想顾虑,敢说敢讲,可以为解决当前考察干部“八小时以外”和“两圈”表现难的问题增加一条通道。

四是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讲师团”,组织他们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当好“宣传员”。如组织有文艺专长的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组成文艺宣传队,寓教于乐,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成绩,宣传新人新事和社会新风尚,既起到宣传群众、让群众领会上级精神的作用,同时又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立起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农村文化。

五是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调解委员会”,组织他们协调农村矛盾,当好“调解员”。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多数在群众中有影响、有威望,能够公道正派地调处农村矛盾,应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优势,减轻在职干部的工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