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正确执行力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13 10:16:00

导语:部门正确执行力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部门正确执行力建设思考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党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涉及发展战略转移的新的重大决策。组织部门是党的组织路线、干部路线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正确政绩观的实践者、推动者和维护者,责任重大。在上次培训班上,省委组织部给我们每一位参训学员发了一本书叫《执行力》,是讲决策落实问题的,书中分析认为,很多企业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管理者没有正确的决策,而是缺乏执行力。执行力就是完成任务的态度和水平,就是抓落实的精神和能力,就是对目标和方法的认真研究、执着跟进和责任明确的规则及程序。省委学忠书记指出,“执行力确实太重要了”“我们各地工作之所以有差距,往往不是战略问题、思路问题,而是工作中执行力强弱的问题”。魏宏部长也多次要求组工干部要做一个“给加西亚送信的人”,其实质也是一个执行力的问题,正是那个执行力极强的罗文上尉,排除万难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努力打造一支具有一流执行力的团队,为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以正确政绩观为新的价值趋向,建立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从一定意义上讲,上级如何考核,下级就如何努力。政绩考核就如同“指挥棒”,它指向哪里,干部就会奔向哪里。倘若“指挥棒”指向不明甚至指向错误,诸多人的着力方向也必然含混不清甚至出现错误,甚至还让一些心术不正之人钻了空子。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识别和评价干部政绩,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科学建立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只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政绩,才能引导干部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我们将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结合我县经济欠发达、加快经济发展仍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第一要务的实际,逐步改变过去单纯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办法,着力构建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状况的四大政绩考核指标,并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合理赋予它们适当的权重:

一是构建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主要包括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总收入、农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储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招商引资总额、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等考核指标,在执行这类指标时,保持GDP所占的比重,同时注重考核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此这类指标在整个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中应占较大比重。在考核方式上主要以定量为主。

二是构建社会事业发展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公路村通率,光纤电视、电话入户率,适龄儿童(高中学生)入学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城镇低保覆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业及再就业率,卫生水饮用率,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等,这类指标涉及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有的甚至还不能在短期内见到明显成效,但是这些指标是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的改善、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惠及长远的重要指标,因此这类指标在整个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中的权数应相对较大。在考核方式上主要以定量为主。

三是构建党的建设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履职情况、“五强班子”创建情况、领导班子民主测评满意率、发展党员情况、活动阵地建设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情况)、贯彻执行《条例》情况、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情况等等。在考核这类指标时,坚持以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是构建民主法制考核指标。主要包括社会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率、群众对社会安全满意度、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民事纠纷调解率、反“邪教”工作情况以及无原则上访和息访的有关情况等等。在考核这类指标时,坚持以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是构建可持续发展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人才引进情况,招商引资与生态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利用协调发展的情况,森林覆盖率,原材料消耗强度,环境污染排放强度等,这类指标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体现了既“重发展”又“重环境”的指导思想。在考核方式上以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牢牢把握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运用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公正评判干部政绩。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鉴别政绩的“真”与“假”。这就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发展轨迹及群体与个体、全局与局部、原因与结果的联系中,对政绩进行深入分析,准确鉴别政绩的真与假,合理评定政绩的分量。其次,要立足当前看长远,科学识别政绩的“显”与“潜”。就是评判政绩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在“硬指标”上的变化,又要看在“软指标”上的变化;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第三,要分析成本看绩效,正确估价政绩的“得”与“失”。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有所得就有所失。每一项政绩的取得,必然有其施政的物质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时间成本,必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政绩应是施政成效剔除施政成本后的成绩。

二是坚持分类衡量的原则,公平评判干部政绩。魏宏部长指出,根据不同的授权原则,党和政府的干部可分为政务类干部和业务类干部。总的来讲,他们既要对上级负责,也要对群众负责,但实际上这两类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是不同的。因此,对两类干部的政绩考核应有不同的程序、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方式。对业务类公务员,更应注重效率,更看重其才干能力情况;对政务类干部,更应关注的是听从民意的公认程度。同时,对于不同职务岗位的干部的政绩考核,也应有不同的程序、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方式。此外,还要将干部的“德、能、勤、廉”的有关情况作为政绩的配套考核。比如,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相比,他们“德”和“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局工作的好与差,为他们的考核指标分配权数时,“德”和“能”的权重相对较大。细化到每个方面的具体条目,各自的权重也是不一样的。以“能”为例:正职领导的一项主要职能是决策,在“决策筹划”项目上分配的权重就较大;对于副职而言,侧重考虑“组织协调、落实执行”方面的能力,相应的项目权重也就较大一些。

三是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公开评判干部政绩。实践反复证明:政绩真假,成本高低,绩效大小,群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运用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评判领导干部政绩,要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由群众评定政绩的“是”与“非”。我们将自觉地把群众公认作为评判政绩的根本标准,将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政绩考核的全过程。进一步推行干部政绩公示制度,公开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政绩的具体情况,让群众来监督、评议,挤出政绩的“水分”,把经过公示、群众认可的政绩作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的衣食住行、口碑中鉴别一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数据的真假,防止和纠正“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现象。

3、正确树立鲜明的识人用人导向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求我们必须看政绩用干部,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做到“四个坚持”,真正把具有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坚持选用对群众有感情、为群众真心办实事、群众公认的干部;坚持选用敢闯敢干、能干事、会干事、工作打得开局面的干部;坚持选用踏实敬业、严谨细致的干部;坚持选用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干部。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乡镇、部门工作的干部,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绝不能亏待。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视为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把那些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坚决撤下来;以形成老实人不会吃亏,不老实的人占不了便宜,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人不会被重用的客观公正的用人导向。

二、以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方式方法为着力点,选准用好正确政绩观的代表者和执行者

在干部工作中,组织部门承担着干部考察的重要职责。干部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选准人、用好人的前提和基础。对此,我们将按照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及运用原则,不断总结和探索干部考察工作的新规律、新思路、新办法,以增强干部考察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严格考察程序。在坚持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考察干部的前提下,进一步创新干部考察的各个环节,夯实干部选任工作基础。首先,做详考察方案,实行干部考察资格认证制度,组建考察组,拟定包括需要听取意见的方面、个别座谈的人员范围等内容的考察方案。其次,做足考察预告,使更多知情的干部和群众向考察组反映有关考察对象的情况,以便更全面地做好考察工作。再次,写实考察报告,试行“干部考察写实制”,推行干部考察座谈记录专用记录本制度,实行汇报考察结果双人专本平行记录制度,着力提高干部考察报告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从而确保干部考察各个环节万无一失。

2、优化考察手段。实行对考察对象有针对性听取意见和查证制度,不断改进提问方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印证某种观点和或事实,并在查证和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时作出综合、理性、科学的判定;逐步试行推广“民主测评数量线型分析法”,进一步规范“两推一陈述”,大力推行“差额考察制”,继续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选拔任用“三同步”制度,全面掌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3、延伸考察视角。除实行按常规由单位职工评议领导干部之外,还重点到一些能够反映干部业绩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调查。例如,考察对象如果是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的,还要深入到其所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听取意见;对交警、医院等窗口单位的领导干部,还要外延到部分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中听取意见;对到现单位任职时间不长的干部,还要到其原单位进行考察,真正把考察对象是否真干事、会干事、好共事和干净干事考准查实。

4、拓展考察空间。实行考察对象8小时之内和8小时之外综合考察制度,在了解干部工作圈的前提下,还要深入考察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条件允许的还要深入到考察对象居住的街道、社区、派出所或其家中了解情况,注重社会舆论对考察对象的评价。这样,也能从侧面反映考察对象的个人品行是否高尚、业余爱好是否健康、言行举止是否文明及生活品位是否高雅等内容,便于掌握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品质意志,从而更好地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作充分的了解,为深入、准确和全面评价干部提供依据。

5、实行考察责任追究。认真执行《条例》的各项规定,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办事制度。实行谁考察、谁负责,谁出问题、追究谁的办法,对因工作失误造成考察材料不能客观、全面、准确反映考察情况,或在干部考察中违反《条例》要求,泄露考察内容,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等造成不良影响的,严格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考察内容严重失实、失真,群众议论比较多、反映强烈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其干部考察资格。

三、以创新激励约束机制为着眼点,为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和弘扬正确的政绩观营造良好的环境

1、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建立普遍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培训机制。坚持把“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科目,制订教育培训计划,落实教育培训内容,建立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培训体系的基本框架。今年,我们拟举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专题研修班两期,同时,结合其它主题培训班的培训,力争年内对全县副科级以上的干部进行一次“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普遍培训。

二是建立在实践中培育正确政绩观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在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中培养锻炼干部,促进干部正确政绩观的确立。将我县正在开展的“农村小康直通车”活动作为培养和教育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载体,作为确立全县干部正确政绩观的抓手,并将广大干部驻村入户开展工作的情况和最终工作实绩,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全县31名负责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的年轻干部和63名招商引资专职干部,实行跟踪了解,定期考核。择优选派10名县级部门年轻干部到乡镇和民营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对基层的感情,树立正确政绩观。

三是建立“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培训机制。一方面,选拔20名县级部门和乡镇35岁以下、国民教育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干部,主要是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到重庆市南岸区挂职锻炼,感受和学习先进发达地区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和理念。另一方面,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我县讲学,对干部进行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专题辅导,帮助和引导广大干部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2、建立和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为重点,建立健全适应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使用新机制。对具有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并取得突出政绩的干部,采取政治上给荣誉,职级上予晋升,经济上给实惠的办法,进行激励。扎实开展争当“民爱民信民敬”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优秀部局长”、“优秀干部”等活动,充分利用评选表彰成果选拔和任用干部。县级后备干部及部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从县委表彰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中选拔任用。对评选出的优秀村干部,择优选拔担任乡镇领导职务,凡依法依章当选为副科级(副乡镇长、副书记)以上干部并符合公务员录用条件的,由人事部门在其当选后即办理录用手续;凡具备条件的村组干部可报考国家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同时,积极向上推荐我县评选出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作为选人用人时的参考人选;建立全县单位内部及单位间的正常轮岗制度,把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及时调整到重要的岗位和部门。严格执行《武胜县调整不称职党政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坚决执行干部工作重大失误引咎辞职制度,使干部的“下”与“出”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下靠制度的力量来推动。

3、建立和完善宣传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正确政绩观的广泛宣传机制。高度重视信息及外宣工作,在县有线电视台开办专栏,积极向群众、向社会宣传正确政绩观;落实专人负责报送全县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工作信息;注意发现和挖掘在正确政绩观指导下取得突出政绩的优秀干部,通过树立身边的榜样来达到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二是建立正确政绩观的有效监督机制。扩大党内民主,探索并构建开放的党内监督体系。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通过党的领导干部定期在党的代表大全上公开述职和党代表不定期对党的领导干部的公开质询和评议,畅通党内民主监督渠道,强化党内民主对正确政绩观的监督作用。实行领导干部政绩公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树立正确政绩观过程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那些不顾本地实际,乱铺摊子、得不偿失、搞所谓形象工程的做法,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予以曝光,确保干部的政绩观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4、建立和完善优势集聚机制

积极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整合各级各类信息资源、物质资源、人才资源,为各级领导班子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强大动力支撑,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全县农村小康直通车”活动中,组织、协调各联乡包村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积极配合各乡镇党委,为推进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人、财、物的支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四、以深化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为突破口,不断增强正确政绩观的执行力

魏宏部长曾经指出,“选什么样的干部”固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由什么样的人来选干部”是一个同等重要的问题。因此,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判干部政绩、择优选拔具有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干部,必然要求我们组工干部也要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视野,具有相应的精神和境界,必然要求我们在识人选人用人上要有新的工作理念、新的政绩评判标准、新的工作方法。为此,我们将以掀起“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新高潮为契机,以深化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为突破口,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学习,更新理念。我们将安排2个月的时间,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开展讨论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等方式,把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学习教育作为全体组工干部当前学习的重中之重,并于近期举办一期全县组织人事干部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讲授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开阔广大组工干部视野,锻炼广大组工干部敏锐的思维,使全体组工干部真正成为带头学习和借鉴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典范,以自身正确政绩观的树立来客观公正地选好人用好人。

2、与时俱进,改进方法。根据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和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不断更新和完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和标准,不断改进评判班子、选任干部的方式方法。比如,在评判领导班子的政绩时,不管其成员之间是有些磕磕碰碰,还是相安无事,一团和气,只要它确实在抓工作,也推动了工作,推动了发展,那它就是一个好班子。又比如,改变“重听”、“轻思”的干部考察方法,切实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评价能力,坚持以敏锐的眼光和准确的判断力去识别一个人。再比如,改变“就选拔而考察”、“因调整才考核”的干部考察方法,主动走出去,坚持经常性深入经济发展的第一线了解和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

3、以正确的政绩观评判组工干部的业绩和检验组织工作的成效。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规范化、科学化。按照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修订和完善现有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特别要落实好组工干部“十条纪律”和十八条公道正派行为规范。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研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着力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通过多种形式的部务公开,聘请组织工作监督员,民主评议组工干部和组织部门等方式,引导广大组工干部在开展工作时以党员、干部、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在检验我们的工作成效时以党员、干部、群众的满意为第一标准;同时,建立健全组织系统内部的奖惩激励机制,及时将优秀、成熟的组工干部推荐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不适宜在组织部门工作的人员及时调离,始终保持组工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切实强化组织部门正确政绩观的执行力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