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12 02:47:00

导语:新农村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农村建设思考

**是农业大市,农业的基础地位非常重要。加强“三农”工作,始终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市委召开这次“三村建设”暨部门帮村推进会,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目的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委“三级联创”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增添措施,深入推进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面,表彰了“三村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达县、市以工代赈办作了经验介绍,罗强市长以及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周国庆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领导认识要不断深化

市委作出实施“三村建设”决定3年以来,各县(市、区)和市、县各部门,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部门协调配合、农民积极参与,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群众满意,在全省、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的正确领导,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认真落实。“三村建设”坚持班子队伍带村,始终把县乡党委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基层班子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始终强调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市县乡村四级责任,追求农民群众满意的最高价值取向。通过实施“三村建设”,示范村党的基层组织带领能力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的带头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的先进性得以更充分体现。

“三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产业支撑和人才支持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所在。“三村建设”坚持人才科技兴村,以“三向培养”、农民夜校、劳务培训、基地示范、专业协会联系和龙头企业带动等人才培训计划,狠抓农村基层干部、党员队伍和科技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各示范村把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作为重要目标,依靠科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有组织连接、有企业带动、有基地覆盖,形成了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的产业特色。

“三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要使新农村建设长抓长效,必须要真心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要有惠及长远的政治保障,否则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坚定厚实的社会基础。“三村建设”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经济权利;坚持农村的基本政治制度,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坚持依法办事和依法行事,维护和伸张农村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着力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的和谐和稳定,成为在农村新形势下,强化党的阶级基础、拓展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和领导能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战略措施。

三年实践启示我们,有特色性才有概括力。“三村建设”以班子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用科技人才推进发展,用民主管理凝聚人心,用依法治村维护稳定,抓住“三农”关键,是对农村“三个文明”和“五个建设”的高度概括,与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内涵对接,还顺应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体现了农民愿景,是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

三年实践启示我们,有相融性才有带动力。“三村建设”抓住科技、民主、法治三大根本,在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上,体现了党的三大执政理念;在农村党员先进性建设上,激发了党员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找到了“党员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现实途径;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为中央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政策提供了落实载体,使“三村建设”示范村同时成为以工代赈、农村沼气、水保项目、退耕还林、减灾救灾、村村通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金土地工程等项目的试点示范村。

三年实践启示我们,有实效性才有影响力。“三村建设”以其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赢得了上级肯定、社会关注、群众满意。中央先教办、中央组织部向全国推介,《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高度关注,《瞭望中国新闻周刊》列为科学发展观十大方略之一,国家开发银行以此探索全国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省委把“三村建设”正式写入10号文件。更为重要的是,“三村建设”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因此,在深化“三村建设”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各级各部门都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鼓足干劲,扎实工作,做到坚定不移谱新篇、坚持不懈求突破,坚韧不拔定胜局。真正把深入推进“三村建设”扎根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实效上。

二、目标方向要坚定不移

思路决定出路,目标激励斗志。深化“三村建设”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始终坚持群众至上、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突出班子队伍建设这个重中之重,固守目标定在党外、功夫花在党外、动力源于党外的工作思路,凸显科学、民主、法治观念在农村的广泛普及和深入落实,坚持一点一点地建、一线一线地连、一片一片地抓的基本方法。

(一)坚定目标方向。各县市区委和部门党组党委,一定要坚定工作方向不动摇,实现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融互动,建成群众满意工程和党建精品工程。一定要坚持总体规划不改变,一定要坚持五年建成1000个示范村的既定目标不松劲,使示范村实现结构大调整、经济大跨越、收入大增加、面貌大改变,初步呈现新农民、新文化、新村貌和新生活的气象。通过“三村建设”,使农村基层组织更好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使党在农村拥有更加牢实的社会基础和更加牢固的执政根基。

(二)坚持科学内涵。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准确把握“三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深刻认识其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作用,使“三村建设”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班子队伍带村”,关键是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抓好村级班子和建设党员队伍,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才科技兴村”,关键是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和科技人才在学科技、用科技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实现科技培训大普及,科技成果大推广,产业结构大调整,农村经济大发展。“民主法治管村”,关键是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实现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依法行事;全面落实“四个民主”,实现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切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三)突出多赢效果。“五个建设”协调推进,才能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型农业,构建新型农村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实现党的爱民为民富民的多赢效果。经济建设要快速发展,通过科技促农、政策惠农、发展富农、基础强农、作风亲农和环境宜农,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政治建设要不断昌明,通过落实农民的民主权利,加速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文化建设要明显改善,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民主法治实践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要;社会建设要切实改进,通过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建设,使农民群众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党的建设要与时俱进,通过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强化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提高执政能力和执行能力,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协调健康发展。

三、攻坚克难要坚持不懈

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坚持“支部是核心,农民是主体,规划是前提,产业是支撑,投入是关键,机制是动力,民主法治是保障”的基本做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深化“三村建设”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必须正确处理当前任务和第一要务的关系,把发展经济作为重之中重。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三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始终突出发展主题,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念武装农民,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考量“三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等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市场农业。要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适应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和实现目标的关系,把分类指导作为推进之策。我市是农业大市,各地发展水平、基层组织、基础工作、认识能力、财政实力差异很大。既要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目标推进,又要尊重客观条件分类指导,在推进速度和程度上,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实效,防止运动化倾向。在推进方式方法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合本乡本村实际的实施方案;要尊重农民意愿,严防强迫命令;要加强示范带动,做到抓两头带中间,着力构建联动机制。在实施步骤上,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特别要尊重基层实践,尊重群众创造,体现各村特色。

(三)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把农民满意作为干事之基。推进“三村建设”,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既要重视政府引导投入的必要性,又要坚持不懈地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要健全政府、农民、部门、社会积极参与的“1+7”投入模式,特别要建立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投入的金融平台,建成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的典范。更要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工作,始终坚持实情在一线掌握、办法在一线产生、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成绩在一线创造。必须认真研究供需关系,从农民最盼的事做起,从群众最怨的事改起,帮助群众解决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具体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四、推进措施要责任到位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三村建设”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形成“党委揽总、组织部牵头、部门参与、乡村组织、农户主体”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党员、干部和群众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要发挥党委的揽总作用。“三村建设”是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相融互动工程。县乡村党的书记要自觉把“三村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做到思想认识、工作部署、具体指导、督促检查“四到位”,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创”、市县乡村“四级共建”,一把手负总责,层层抓落实的共建责任网络。要建立健全“市上指导、县区组织、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责任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机制,把“三村建设”目标任务一项一项地进行分解落实,做到千钧重担众人挑、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要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作用。组织部门是抓“三村建设”的主角,要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搞好具体规划、组织检查和工作指导。大力培育示范典型,宣传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要建立健全“三村建设”办公机构,配足配强工作力量,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农口部门是实施“三村建设”的重要部门,要自觉服从大局,发挥职能作用,整合涉农资金项目,按照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要发挥职能部门的帮扶作用。市县各部门各单位是“三村建设”的推动主体,要大力开展“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尽心尽职地加以落实。每个部门都要制订帮扶规划和措施,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奖惩逗硬。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创建活动,完成“联乡包村帮户”任务。特别是要整合各类资源,打捆使用资金项目,共同抓好典型示范。各部门要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强化大局意识,把帮扶当作一项政治任务;要克服“被动应付”思想,强化主动参与意识,不能只是喊口号、摆样子、走过场,而是要动真碰硬、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要克服“无所作为”思想,强化开拓创新意识,自觉把本单位的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立足本职、发挥优势,寻找切入点、选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克服“无从下手”思想,既帮项目也帮资金,既帮人才也帮技术,既帮规划也帮实施,帮在实处,助在难处,做到真帮、实帮,按“三村建设”要求抓帮扶,把帮扶村建成“三村建设”示范村。

四要发挥宣传舆论的引导作用。各地要不断深化“三村建设”的宣传,既要广泛借助标语、墙报、展板、简报等传统形式,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等现代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市县电视台、**日报、**广播电台等要继续开辟专栏,开展“三村建设”笔谈,宣传各地“三村建设”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加快推进“三村建设”的舆论氛围,真正形成真抓、实抓、快抓的强大声势。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形成**新农村建设品牌,吸引全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实现全省有影响、全国有名气。

五要发挥督查考核的激励作用。要把“三村建设”作为推进“三级联创”的抓手、新农村建设的载体,纳入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市委目标办、市政府督查室要组织专门力量,市委组织部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三村建设”的督促检查。对履行职责到位、工作效果好的党组织负责人,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责任人,要提出批评,并实行逗硬的责任追究。

深化“三村建设”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委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我们一定要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坚持不懈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深入扎实地加以推进,为完成“三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争当全省发展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