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建设交流

时间:2022-10-12 11:18:00

导语:廉政文化建设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廉政文化建设交流

现阶段,我国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但腐败现象仍呈蔓延之势。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反腐倡廉的文化资源相对短缺,廉政文化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起步阶段。反腐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监督制约、文化建设等方面,忽视任何一方面都难达目的,尤其是缺少反腐倡廉文化资源,更是难以“治本”。因此,反腐倡廉必须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做到从源头上根治腐败。

一、当前人们在廉政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1、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而忽视了对普通民众廉洁意识的灌输和廉洁行为的培养。领导干部群体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舆论环境对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产生潜移默化而又十分深刻的影响。如果道德要求与外部环境大相径庭,那么即使是善良的动机也难以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廉政只与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有关而与普通民众无关、廉政教育的对象只是领导干部而不是全体民众的错误倾向,下大力气加强整个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

2、在处理经济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时产生了廉政文化建设“无用论”、“形式主义”“笑廉不笑贪”等糊涂观念。廉政文化建设属于意识形态,经济建设属于经济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经济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而廉政文化建设反作用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实践中有些地方和部门没有全面把握这一关系。总体来讲,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主要是政府推动型,地方和部门的主动性不强,创新性不够,活动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内容呆板,缺乏生动活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与活动形式。

3、具有一种复杂的双重态度。腐败现象本是社会的一大毒瘤,一个健康向上文明进步的社会应该是不允许腐败现象存在的。而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方面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对越来越多的腐败现象却司空见惯,有的表现出一种难以容忍的宽容和大度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一些“崇腐”现象或“以腐为荣”。

二、对产生廉政思想认识误区的原因分析

1、封建残余思想的侵蚀。文化因素是发展中国家腐败高发、易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因子,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文化中也伴生着落后、消极的沉渣,积淀于广大人民的心中。一是“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吏治之道,官本位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廉政建设中过分强调“官德”而忽视民众的参与,这种传统落后的文化已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头脑中,自觉不自觉的影响着现代廉政文化建设。二是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治”特征,这种人治文化的主要精神,就是强调按个人意志去行使权力,解决问题。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人治”演化成宗法关系,重血缘关系产生了“任人唯亲”的封建官僚政治,有无血缘关系,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致使昏庸无耻但有关系的人可以混迹官场,而才华出众但无关系的人,却被弃之不用。如今,封建的“人治”文化,通过深层的心理积淀以各种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致使一些人产生了不想努力工作,而是走后门找关系来解决升迁问题的想法。

2、经济建设的繁重任务,以致于一些单位和领导忽视了廉政文化建设。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信奉“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古训,几年前大多数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其他问题也就解决了,但事实证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尽管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但对GDP崇拜的思维惯性仍会驱使人们把发展经济当惟一要务。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无疑是头等大事。但在加快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及时跟进,达到协调统一。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好了,也可以促进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实践中,一些地方没有全面辩证把握这一关系,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而忽视廉政文化建设。

3、机制的缺陷。一是监管制度的漏洞,一些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使腐败有藏身之处。二是惩罚力度不大。有个别“问题干部”没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得腐败的成本较低,无法体现应有的教育和震慑作用,达不到惩前毖后的效果,这就容易产生对腐败听之任之的心理。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深化认识。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等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重视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时代和人民群众的迫切呼唤,是廉政建设在文化中的一种折射。廉政文化与腐败文化根本对立,是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体现了正确、科学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与时俱进推进反腐倡廉的内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确引导人们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治本之策,治标与治本必须双管齐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深化反腐倡廉工作;人的头脑不是被积极健康的廉政文化去武装,就会被消极落后的腐败文化去占领,这两种对立的文化始终都在争夺人的头脑阵地,人们不可能摆脱其影响,廉政文化建设没有局外人;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任何内容必须要依托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坚决反对图形式、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的表面文章。

2、让“廉政文化”渗入群众。从根本上讲,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其终极目标是培养民众廉洁从政的信仰和追求,使廉政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把廉政教育锁定在党政干部身上是不够的,而应该树立“大廉政文化”理念,将其延伸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就是强调了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性。人民群众是推动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力量,也是推动廉政文化发展的动力源,反腐败斗争直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廉政文化在广大群众中有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既要抓好领导干部和权力机关这个重点对象,更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牢牢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夯实群众基础,让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在群众中产生共振、共鸣。

3、加强机制建设,为廉政文化建提供制度保证。文化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对人的素质和能力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必须加强廉政评价机制建设,把廉政文化所倡导的要求以法规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使领导干部不仅做到自身清正廉洁,而且重视本地区本部门的廉政文化建设,使廉洁理念和廉洁意识蔚然成风,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环境。

4、充分整合资源。从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上说,要党委、政府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纪委、组织和宣传通力协作,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和报社等各展其长,充分发挥“大宣教”合力,搞好廉政文化建设。从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上说,要古今结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把廉政文化内容融入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古为今用,充分发掘中国历史上为广大群众所熟知的廉吏、清官和廉政故事,而且要结合实际,立足现在,从广阔世界的多彩生活中,从反腐倡廉的生动实践中,及时总结提炼勤政廉政文化先进典型及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和榜样群体的示范作用,倡导尊廉崇廉的社会风尚,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廉政文化建设只有充分吸收养料,丰富内容,使之符合人民群众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让人受到教育,受到启迪,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才能使廉政文化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吴振球、曹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