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五工作机制思考
时间:2022-10-12 08:20:00
导语:三个五工作机制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县针对农村青年大多外出务工,传统的党员培养发展机制难奏实效的问题,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坚持推行培养发展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入党“三个五”工作机制,有效地激发了新形势下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入党的积极性、主动性,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发展党员工作的探索之路。
一、背景原因
**县坚持“三个五”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培养发展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入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贯彻落实省市加强党员发展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的需要。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快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步伐,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的文件规定,尤其是市委于**年初在我县盐场镇开展工作示范,**年初在全市推广的《关于加快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五三O”工程的奋斗目标,即从现在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加快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使农村30岁左右的党员占到农村党员总数的30%左右,初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为达到这个奋斗目标,贯彻好省市文件精神,仅仅盯住留守在家的农村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变被动为主动,把眼光投向大批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在他们中间开展工作,求得突破,取得实效。
(二)加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提高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知识水平和综合工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当前,我县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问题。虽然看到了问题,却很难解决问题,因为可供组织和群众挑选使用、能够担当重任的在家“能人”较少,如果不通过组织手段从乡镇脱产干部中选派,就只能在留守村上的现有人员中挑选,很难进行好中选优。造成农村人才少、选人难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农村年纪轻、有文化、能力强的人员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乡的人员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因此,大力培养发展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加强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建设,就必然成为增强村级组织活力、提高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治本之策。
(三)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需要。在**,每年有数万劳务大军,其中,18至35周岁的农村青年是主体。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中有相当数量的优秀青年,他们头脑灵活,文化较高,朝气蓬勃,最适宜进入党的组织,是现阶段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对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只有抓住大量外出务工青年开展工作,实施“五三O”工程,实现“初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的奋斗目标才有保障。
二、主要做法
培养发展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入党“三个五”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是:
(一)建立“五制度”,夯实培养责任。一是建立发展农村党员目标考核制度。根据实施“五三O”工程的总体目标,各村向乡镇、各乡镇向县委层层上报发展党员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其中,年度计划要明确提出培养发展外出务工党员的目标要求。县委据此对乡镇,乡镇对村实施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工作年度专项考核,专项考核分别按不低于40%、30%的比例计入年终党建综合考核,并作为安排下一年基层组织集中整建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外出务工农村青年信息管理制度。各村支部对18至35周岁外出务工人员逐户逐人登记造册,明确其外出地点、从事职业、联系电话、外出时间等情况,并上报乡镇党委,乡镇党委将登记人员的详细情况输入微机,同时,动态管理外出人员的相关信息,做到乡村两级党组织对外出人员底子清、情况明。三是建立互动培养结对子制度。针对外出务工青年的培养,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2个村,各村每名党员联系2-3名优秀青年,培养1-2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责任人与村支部签订《培养责任书》,落实互动培养责任和措施,确保每年每村至少有3-5名重点培养对象。四是建立协调督促制度。县委组织部、基层办经常深入各乡镇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推动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工作不断取得实效。乡镇党委坚持定期对各村支部的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听取各村支部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定期组织村支部书记到外出务工青年相对集中的地方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帮助他们协调劳务纠纷,通报家乡建设情况。五是建立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定期研究和信息反馈制度。在外出务工青年入党的程序上要求各村党支部既要坚持严格把关,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外出务工农村青年的工作特点,保护其入党的积极性,防止求全责备,增加不必要的环节。例如考虑到务工青年常年在外,工作负荷重的实际,不要拘泥于思想汇报的次数和形式,应采取灵活实用的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状况,从而达到教育培养发展的目的。各村党组织定期召开支委会或党员大会,专题研究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工作,并及时将会议情况向外出人员予以反馈。“五制度”的建立,增强了乡镇、村两级党组织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对培养农村青年入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长岭镇12个村有9个村在三年内未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纳新工作几乎断档,但通过建立“五制度”,一年多来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6名。
(二)实行“五培养”,创新措施办法。一是进行组织培养。与县劳务输出机构党组织协调,通过其派驻各大中城市办事机构加强与各务工青年的联系,并承担教育培养外出务工人员的职责,县委组织部、县劳务输出机构、有关乡镇每半年召开一次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工作联席会议,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地点相对固定,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的务工人员中及时成立党组织,明确党组织联系培养务工青年入党的职责和任务。截止目前,全县已在河南新密成立两个党支部,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联系培养了一大批在当地务工的农村青年。从普通采掘工成长为私营企业老板的巴庙镇刘家湾村外出务工青年袁钊,通过党组织不断的关心教育,对党的认识逐步加深,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年他投资500万元修建**县观音小南海电站,捐资80余万元用于家乡公益事业建设。目前,他已被村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二是委托党员培养。外出务工青年居住地的村党支部根据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委托每名同行务工的正式党员联系培养3—10名本村青年。要求党员通过注明联系电话和住址的培养联系卡,就近与务工青年进行思想交流,谈话引导,开展党的知识教育,交流思想动态,掌握其现实表现,每月至少联系培养对象一次。三是信函联系培养。村支部和具体联系的培养责任人,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方式,随时掌握外出务工青年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并要求外出务工培养对象必须主动每月一次电话汇报,每季一次书面汇报,半年一次总结汇报,具体真实地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培养责任人要把通话记录、书面材料进行规范整理,提交党组织以供备查。四是返乡集中培养。充分利用春节等传统节假日期间大部分外出务工青年返乡的时机,各培养责任人主动上门,与培养对象交流谈心。支部及时组织返乡外出务工青年召开座谈会,交流思想状况,强化教育引导,增强加入党组织的信心和决心。五是实践锻炼培养。村支部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拔一批返乡的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进入村两委班子和村级配套组织,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对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设岗定责,给他们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有意识地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三)突出“五注重”,优化育人环境。一是注重树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对农村优秀青年入党有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对此,县、乡镇、村三级党组织以“三级联创”活动为基础,扎实进行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推动党日活动、“双培双带”、“双示范”、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深入开展,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凸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有力地吸引农村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二是注重消除村支部书记不合适宜的思想顾虑。针对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存在对年轻人认识不够全面、害怕年轻人入党后抢了自己位子等思想顾虑,县、乡镇两级党组织通过进行广泛的思想教育,严格执行发展党员通报警示制度,提供村干部退职保障等手段,切实解决乡镇、村两级党组织,尤其是村支部书记的思想认识问题,增强培养优秀青年入党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三是注重解决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实际困难。外出务工青年家庭普遍存在农忙季节缺少劳动力的问题,乡镇、村两级党组织及时组织开展劳动互助,以解决缺少劳动力家庭的燃眉之急,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今年秋收秋种期间雨水多,许多乡镇和村都开展了农村劳动互助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优化了外出务工人员入党的环境。四是注重发挥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中有为数不少的优秀分子,他们在农村和外出务工青年中有较大影响,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在抓好在家青年教育培养的同时,把外出务工优秀青年作为重点,通过信函联系培养,委托务工地党组织培养,返乡谈话培养,对优秀务工人员表彰奖励等办法,努力把务工优秀青年培养成党的优秀分子,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效应,使更多的优秀青年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五是注重激发外出务工青年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为充分激发外出务工人员支援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密切与他们的关系,各乡镇、村都主动采取写公开信、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取得他们对家乡工作的理解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拉近他们与党组织的距离。
三、主要成效
两年来,通过实施“三个五”工作机制,一大批优秀外出务工青年进入了党的组织,全县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快培养发展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入党的认识得到统一。一是统一了各级党组织对培养发展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在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主导地位的思想认识。通过深入调查摸底,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村党组织牢固树立了把外出务工青年作为培养发展重点的思想认识,并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从夯实责任入手“逼”着乡镇、村两级党级组织解放思想,放下架子,变被动为主动。二是统一了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对待入党的思想认识。通过层层组织召开座谈讨论,新闻媒体发动宣传,组织集体学习,主动邀请预培对象列席党内组织、民主生活会,增强对党的正确认识,逐步转变了许多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只要钱多”、“入党耽误打工”等低调意识。三是统一了培养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必须创新方式的思想认识。工作中不能采取传统方式,要注重培养方式的创新,通过互动培养,提高基层组织和务工青年双方的思想认识,促使培养发展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年以来,全县共联系培养优秀青年21783人,其中外出务工16286人,占75%,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946人,其中外出务工1767人,占60%,确定发展对象2265人,其中外出务工1245人,占55%,发展35岁以下青年党员302人,其中外出务工195人,占65%。
(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一是党员队伍的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在全县**年以来纳新的农村党员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81名,35岁以下171名,同**年的文化和年龄结构相比,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上升6个百分点,平均年龄下降了4岁。二是拓宽了村级后备力量培养视野。过去,党组织习惯于把培养发展对象局限在常年在家的人员中,现在,则主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外出务工青年,通过近两年的工作,党组织后继乏人的现象有了一定改善。全县共确定村级后备干部1018人,其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930人,占9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15人,占60%,35岁以下452人,占44%。三是进一步规范了党内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工作的开展,再次严格组织程序,修正了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强化了党内学习制度的落实,焕发了组织的青春,坚定了青年的理想,激发了党员的活力。四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大量有较高文化程度、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年轻有为的外出务工青年被吸引到党的组织或吸引到党组织周围,他们外出务工接受新观念的同时,热爱家乡、回报桑梓的感情也与日俱增,受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家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巴庙镇外出务工青年在家乡投资项目和搞公益事业建设已蔚然成风,小洋镇等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纷纷捐款修建村“两委会”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优秀外出务工青年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行动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逐步加强。过去,部分村级组织负责人,不注重学习,责任意识差,大多是乡镇在村上的“听用”,让收粮就收粮,让催款就收款,无竞争、无压力、无动力,根本谈不上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近两年来,部分既有能力,群众又信任的年轻党员被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后,通过组织逐步压担子、交任务,使之参与村级组织的事务管理,逐步被推向管理村级事务的前台。在基层组织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村级组织的老党员们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加快培养新人,才是唯一的希望。截止目前,全县已有96名新发展的青年党员补充到村级“两委”班子。其中,担任村支部书记有28人。真正形成了“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的有效竞争机制,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逐步提高。
- 上一篇:基层党建创新精神思考
- 下一篇:干部培养锻炼方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