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建设实践思考

时间:2022-10-11 03:10:00

导语:党组织建设实践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组织建设实践思考

党的**届**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内涵丰富,涉及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内容。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新课题。为此,松山区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从工作实际出发,就进一步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村级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松山区辖14个乡镇、244个村。农村基层党组织475个,其中村党总支11个,村党支部233个,村党组织占农村基层组织的51.4%;村干部1610人,其中村党组织成员835人,占村干部总数的51.9%;共有农村党员13472名,其中农民党员9566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1.0%。从村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看,全区244个村党组织中,有126个村党组织能够较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占总数的51.6%;有84个村党组织基本能够发挥作用,占总数的34.4%;有34个村党组织班子不团结、战斗力不强,占总数的13.9%。从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建设情况看,各村党组织一般3—5人,党组织中兼职干部547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36人,“一肩挑”数占村总数的14.8%。从党员发挥作用情况看,全区农民党员队伍中,发挥作用好的占73%,发挥作用一般的占20%,发挥作用较差的占7%。这些情况说明,村级党组织总体是好的,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地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农民党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在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中也积极地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二、当前村级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村“两委”关系缺乏协调性。一些村党组织在具体工作摆布和处理村“两委”关系上出现了三种不良倾向:一是村党组织包揽一切,甚至是村党组织书记的个人领导;二是村党组织班子软、懒、散,能力不强,威信不高,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有的村委会无视村党组织的领导,凌驾于村党组织之上,村党组织无法领导;三是村“两委”班子互相对立,形成两股势力,矛盾尖锐,各行其是。

(二)村级党组织管理缺乏规范性。主要存在三个“形式化”问题:一是执行制度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但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力,党内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不重视党员的教育活动。二是村务公开形式化。一些村在村务、财务公开上不及时,不全面,不明细,特别是村级重大事项的开支不规范、不透明。三是重大事项村民决策形式化。一些村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虽然召开了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但因事前没有深入征求村民意见,事后又缺少沟通,导致村级民主决策流于形式。

(三)村级党组织对村民缺乏约束性。税费改革之后,农村党组织的管理权限明显缩小,农民对党组织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加之“一事一议”的实行,导致部分农民“自我意识”膨胀,集体观念、合作意识淡薄。村级党组织对农民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困难,村级党组织对农民“呼唤”不灵,“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党员队伍缺乏先进性。一是部分党员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淡化。一些党员存在“小团体”思想,拉帮结派,党性原则不强;一些党员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强调权利不尽义务,只图享受不愿奉献。二是部分党员综合素质、能力水平退化。据统计,全区农民党员中,60岁以上的党员2214名,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3%,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党员7239名,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5.6%,可以看出农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都不尽合理,致使农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能力退化。三是部分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化。由于思想观念陈旧、思路狭窄、眼界不开阔等原因,一些党员发展意识不强,缺乏信心,思路不清,难以担当引领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三、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近几年来,松山区各级党组织尤其是村党组织,立足于自身实际,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勇于实践和创新,在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中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注重加强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几年来,松山区注重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有意识地把那些开拓意识强,具有市场经济眼光和现代经营头脑的能人培养成为村党组织成员,努力把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成为能人聚集的群体。就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结构而言,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5岁,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学历的占40.7%,可以说,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文化结构,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变和优化。

(二)注重拓展和延伸党的工作领域。积极改进和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党的覆盖面,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全区大部分村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改变传统的党组织设置形式,符合条件的村都建立了党总支,依托行业协会,把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采取“支部+协会”的方式,积极拓展党建工作新领域。一些乡镇、村打破原来按本村组和党员所在地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方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党小组。上官地镇根据党员的能力素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情况,重新划分了党小组,每个党小组内至少有1名村组干部和1名致富能手,并把生活贫困党员、流动党员和发挥作用一般的党员合理分配到各党小组中,结合农村经济发展任务,有效发挥了党小组的作用。

(三)注重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各乡镇、村在完善党内民主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断完善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各项工作制度。全区绝大部分村,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结合实际,认真落实重要村务规范决策程序、村党组织与村委会联席会议、农村党组织三年任期责任目标公开承诺、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等各项制度,村级各项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当铺地满族乡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实际,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实行村级财务村书记和主任联签初审、民主理财小组复审、乡农经站综合审“三审”制度,妥善协调村“两委”关系,推进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四)注重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是村级组织开展工作的硬件基础,关系到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几年来,全区十分注重村级阵地建设,努力为村级工作开展搭建有效平台,区里出台政策,采取党费扶持和自筹相结合的办法,为部分村更新了电教设备,有意向地培植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目前全区大部分村都能利用党员活动室这块阵地,组织广大党员学理论、学政策、学技术,议村务、议思路、议发展,党员活动室已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的宣传点、科学技术的传播点、村情民意的联络点。

(五)注重培植树立先进典型。农民党员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各村非常注重挖掘和总结身边具有代表性的农民党员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农民党员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营造农村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用身边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和鼓舞群众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大庙镇公主陵村的农民党员段秀礼,依托科技带动村民大力发展蛋鸡养殖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越办越大,效益越办越好,如今公主陵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切实为群众找出了一条致富路,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重点在于巩固提高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为此,村级党组织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班子,强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一是要创新选人机制,拓宽用人视野,注重把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外出务工经商能人纳入后备干部队伍中,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储备人才。二是要全面实行村党组织换届的“两推一选”制度,扩大基层民主,真正把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党员选进村党组织班子,关键是选准村党组织书记,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要注重改善村班子结构,有意识地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把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逐步改变村班子结构单一、管理型干部居多的状况,优化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二)抓培训,强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一是要按照教育培训的层次性、系统性和多样性原则,制定农民党员干部培训计划,落实区、乡两级培训任务,强化相关部门培训责任,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围绕增强执政意识和提高执政能力这一重点,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素质、岗位、学历、致富实用技术等大规模培训,使他们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加快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三是要加强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引领农民致富的经济效能,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和现代网络技术,依托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频道,逐步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广覆盖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网络。

(三)抓发展,强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一是要把党的建设渗透、融合到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来,依托各村优势,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创建专业协会、农村生产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二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分类处理、逐步消化的办法,通过集体投资开发山林、建设林果种植业,围绕特色农产品兴办交易市场,对闲置的房产、荒山、林地进行拍卖和租赁等途径,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抓规范,强措施,为新农村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一是要以推进农村民主管理为重点,在工作运行机制上,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和推行村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逐步规范重大村务村党组织会议制度、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大会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村级工作的透明度。二是要根据村干部所在地的人口、地域、任职年限等因素确定报酬标准,建立村级干部定额养老、基本生活保障机制,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根据各村实际,合理设定考核目标,细化考核标准,就村班子、村干部的思想觉悟、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一年对村干部进行一次集中民主评议,以绩定酬,酬绩挂钩,建立健全村干部约束激励机制,努力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五)抓服务,强落实,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环境。各基层党组织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入手,带领农民群众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要精心设计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文明小康示范户”、“五好家庭”、“和谐家庭”、“和谐村组”等创建活动,在软环境上搞好各种服务;要下力量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鼓励农民在村庄周围、街路两侧、庭院内外种树种花,抓好村镇绿化美化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在硬环境上改善农村人居条件。同时要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关心照顾好孤寡残弱贫困群体,努力构建农村和谐生活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