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育才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10 01:19:00
导语:中医院育才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院始创于一九七九年九月,政府的体制改革由原来**市中医院易为现名。建院二十六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各级卫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我院矢志不渝抓特色专科建设,千方百计育梯队人才,目前已发展成为二级甲等医院。人员由初建院时的26人增到现在200多人,其中:正高级2人、副高级18人、中级38人、师级58人,开设有一定规模的省、市级重点的针灸针挑科、内科、正骨科、外科、理疗按摩推拿整脊专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业务内涵逐年提升,经济每年以两个百分点的增长,“三个”效益明显。医院的发展与进步,完全得益于我们一直以来,尤其“**”期间着力抓特色专科,千方百计育梯队人才。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认识到位是主导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由于政策导向和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等诸多因素,中医药事业面临着中医西化、萎缩、人才断层的现状,这是困扰我们中医发展的一大问题。而现在的中医院院长主要精力都被牵制在无可奈何地“为吃饭犯愁”、“为发展犯难”的境地上,我们医院也不例外。“**”期间,我院被政府列为产权改革的试点单位,人心不稳,自危情绪突出,不到数月就流失高、中、初级专业人才20多名,人才断层加重,业务发展受制,医院生存、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院领导班子面对困难不畏缩、不观望、不等待,而是深入分析与研究问题找对策,一致认为,虽然困难多多,矛盾重重,但只要抓住中医特色专科,培养造就人才这个主要矛盾不放松,无论萎缩、乏人、梯队、政府“断奶”、产权改革震动等困难和问题都能得到解决。班子达成一种共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创、二心、三不、四准”的工作目标与口号,即要求全院上下要在逆境中创造性开展工作,增强事业心和信心,思想不散、工作不松、运作不乱,瞄准方向不放松,认准目标下苦功,选准任务齐努力,下准财力齐主攻。实践证实,只要专科强龙头,特色成优势,就会备受社会认可,人才也会随专科效益的产生而渐成合理梯队,并产生吸引力与凝聚力,稳住专科骨干,专科特色就大有希望,就可以抵御各种原因造成的困难。“**”期间我们不但稳步发展了针灸针挑科,并适时地拓展了整脊专科,人才梯队也基本趋向合理,保障了医院的稳步发展。
二、梯队人才为根本,专科特色见成效
“**”期间,我院确有实效地化解现实中的困难,也着力面对了产权改革试点带来的新挑战,我们理性地从医院发展的视角去研究规划医院梯队人才,刻意整合群体知识的效果,以此形成医院的竞争优势,体现核心竞争力。基于此,我们贯彻了拓展事业造就人,体现政策吸引人,争取待遇留住人,感情贴近激励人。“**”期间先后派出15名骨干到上级院校学习、进修;量力而行总共拿出百多万元优化骨干职务待遇,解决他(她)们的后顾之忧。认识到位、措施有力、办法得当,促成了医院人才梯队基本合理。
我院有三名市名中医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们每人每天诊治病人都在60-100人次。省内、港澳及市内周边患者慕名而来,备受群众的爱戴和欢迎。我区某重要领导因“重症戊型肝炎”住广州某大医院救治,但后期始终未能解除胆红质持续升高、轻度腹水、白蛋白偏低、球蛋白增高、肝区隐痛、面色古铜色黎黑面容等一系列症状,经我院中医专家综合会诊,拟定中医为主治疗方案,重剂汤药投服,不出两个月诸症悉除,康复后很快投入一线工作,经追踪一切病症解除,大显中医药特色的神力,在我区领导干部队伍中震撼很大。加深了对中医治病的信任,亦加大了对中医院建设的投入,为此我们专门设立了名老中医专科,装修改建了一所“名医堂”供名老中医使用,造就了名医效应。针挑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显著效益,“岭南针挑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规范研究”作为全省五个中医药项目入选之一,被列为国家中医药局的科研课题,去年已通过国家中医药局组织的专家鉴定,正申请科技进步奖;我们充分发挥专科与人才作用,成立了“整脊疗法”专科,打造出这个新专科特色,求治者众多,一些带着莫名的缠绵病症痛苦而来,经确诊为脊柱疾病所致,经治诸症顿失,高兴而归,病人都为这个专科特色手法所折服,“三个”效益显著。
在解决名中医学术成就的继承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几名市名中医都已退休,苦于无政策可依,便制定了医院内师带徒政策,想尽办法为两名市名医收子女带徒大开绿灯,将他们从非医疗单位调入医院,合理安排跟班学艺,使名中医的学术与经验得以继承并在我院产生持续效应,不致断层,目前这种带徒授业模式已小有成效。
三、发展中医特色专科与人才培养的思考与认识
“**”期间中医事业振兴虽取得成效,但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就我院实践而言,确实是艰难跋涉的五年。中医药事业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特色专科和人才面临压力,始终未能从深层次形成更大优势,现实地说,政策和资金的到位与事业的发展甚至中医发源地都有不如泊来国的发展势头,为什么仍然存在西化、萎缩、拔尖人才难以形成,这是横亘在中医发展道路上的大困难,大问题,引发我们思考和认识:
(一)要发展中医专科,培养人才,造就优势必须确保财政投入。只有解决了医院“顾吃饭”、“难发展”的问题,让医院跳出这个怪圈,解除困扰,才会使中医有真正意义的能力建造效益的专科,解决学科带头人并造就梯队,优势就能显现,发展中医药大省,走出国门才会成为现实。
(二)中医院要持续竞争优势,人才是重要资源,是当前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核心问题。从现实看,这种重要资源,尤其是可支配资源远未达到更好状态,因此,“均衡协调与配置合理”仍然不能丢。全省要以政策规范规划为广泛基层培养、造就特色人才,基层有了这种资本的适时增殖与重组,才能形成真正的强势。不是普遍的强势就不能是真正的强势。
(三)出台政策广辟培养成才之路。中医几千年以特色著称,特色散布各级各层,名医层面远不止国家级、省级,很多的名医在基层,以我院而言,名医相对较多,应给这一层确有特色专长、有名望、群众公认的人选带徒授业的政策。
(四)中医事业专项经费的拨放,在当前形势下,很多边远贫困机构有轻不保夕趋势,因此,拨放必须倾斜或者叫作“劫富救贫”。不是全方位的中医共同发展,就难实现强省、更难走出国门。
以上汇报是我院“**”的做法,对发展中医事业的思考、认识与实践,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