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强区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10 01:06:00

导语:中医药强区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医药强区经验交流

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充分发掘中医药资源优势,以养生保健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文化及产业建设,建立健全了以区中医医院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国医馆为辅助的中医药特色卫生服务体系,打造了“养生保健到西关,延年益寿在荔湾”的品牌。20**年,该区成功创建为我省有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20**年全区建立中医家庭病床2356张,中医服务量占社区总服务量的52%,平均处方金额48.5元,与20**年比下降10%;同时,7间具有浓郁中医药特色的“国医馆”成为该区弘扬、创新中医事业的特色品牌和新亮点。

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和广州市建设中医药强市大会后,该区又积极行动,全面启动建设中医药强区工作,部署加快该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目标和具体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建设中医药强区的各项保障机制

(一)召开建设中医药强区大会。20**年7月13日,广州市荔湾区召开建设中医药强区会议,贯彻落实**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广州市建设中医药强市大会精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有关领导和荔湾区五套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区长周亚东作工作报告,区委书记刘平作总结讲话。会议回顾了近年来该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面临形势和机遇,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区的工作目标,并表彰了一批中医优秀人才和中医优秀专科专病项目。

(二)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建设中医药强区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对建设中医药强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荔湾区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区卫生局长为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科技局、人事局等15个区属部门及街道有关领导为成员的荔湾区建设中医药强区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在建设中医药强区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

(三)完善管理网络和评价体系,为建设中医药强区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完善中医管理网络,要求各医疗机构有中医工作专门管理人员,并赋予相应的职能。二是在医疗机构年终考核中,设立明确的中医工作指标,如:中医药人员比例、中医药服务项目、中医药服务量、中医药服务群众满意率等。

(四)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为建设中医药强区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制订引进名中医政策,完善“国医馆”这一有利于发挥中医专长的平台;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中医从业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五)拓宽宣传渠道,为建设中医药强区提供宣传保障。加强中医国粹观念及科普教育,借助省市公众媒体、街道科普宣传栏的影响力,建立更广泛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医,大力支持中医的发展。

(六)为建设中医药强区提供资金保障。政府对创建中医药强区经费进行总体预算,引入市场运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整个建设过程总体经费预算26亿多元,其中广州国际医药港建设投入约16亿,清平中药材市场二期改造工程投入约10亿元。

二、出台政策,统筹中医药强区建设工作

按照《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及《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区中医药工作的实际,荔湾区委、区政府出台了《荔湾区建设中医药强区的意见》和《荔湾区建设中医药强区工作方案》。

《意见》指出,建设中医药强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药强区工作,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区委“十一五”规划“擦亮西关传统中医药文化等医疗卫生服务品牌”的精神,以政策作为保障,以“创精(名院、名科、名医)、创优(社区卫生服务)、创特(国医馆特色)”为契机,以培养人才、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普及中医诊疗技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利用三年时间,着力推进“一个基地、两间名院、三个重点专科、四个特色专科、五个药业、六个产业链、七个示范中心、八间国医馆、九名名中医”建设。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努力挖掘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构筑有中医药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为荔湾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

三、制定措施,突出特色推进中医药强区建设

(一)深入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一是不断加强示范中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重点推进逢源、中南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在内涵建设上下苦功,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创建品牌特色专科、再创新特色。二是着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工作。将群众容易接受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贯穿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全过程,努力降低医疗成本,为群众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医疗服务,减轻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三是有机地把中医治未病的知识结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去,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加强疾病预防。

(二)积极实施中医名院名科名医战略。一是创强区中医医院和骨伤科医院。争取用3年时间,将荔湾区中医医院建设成人才梯队合理、专科特色突出、中医优势明显、服务功能完善、技术水平较高的广州市名中医医院;将骨伤科医院建设成为二级专科医院,力争在全市区级专科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二是创精专科专病。着力打造好区中医院脑血管病专科、区骨伤科医院脊柱病专科及区人民医院中医传统康复专科3个重点专科。加快区中医院肿瘤专科等4个特色专科建设,通过制定规划,培养和引进人才以及重点投入等措施,加快名科发展。三是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抓好重点人才培训工作。遴选优秀中青年的中医技术骨干,通过良好的机制培养新一代名中医和一批学科带头人,形成比较合理的中医人才梯队。

(三)加快国医馆系列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国医馆系列在中医药强区中的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国医馆管理和新规划国医馆的筹备工作;突出中医传统特色和优势,满足社区群众对中医药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

(四)大力发展中药产业。一是重点培育一家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3—5家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并充分利用区内中医药资源,推动中医药文化向一、二、三产业渗透。二是建设一间中药制剂生产基地,将区内医院的老中医秘方、专科专用处方进行统一生产。三是建设中医药信息平台,集服务、交流、信息查询、展示于一体,实现中医药数据库查询、远程教育、远程诊疗等职能。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发挥清平中药材市场现代中药物流、信息交易平台优势,建好荔湾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并积极申报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力争成为中医药国际交流的窗口;努力开发中医药主题的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