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性教育意见
时间:2022-10-09 06:41:00
导语:先进性教育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高校的视角,着重从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四个关系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作为高校党的建设新路子的一种尝试。毫无疑问,这些看法很不成熟,无非是提出问题而已,但是有的时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样看来,如果我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那么对于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则不是没有意义的。
一、正确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与谋求高校发展的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把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与当前实际结合起来,对于高校的共产党员来说,必须把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与努力创办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可以说,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创办一流大学的政治导向,而创办一流大学的实践,则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落脚点。**年7月,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对此,说,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既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也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始终不渝地为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目标而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也就是说在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必须紧紧抓住高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使高校学生在坚定高校发展的新基础上,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是致力于高校发展的过程,就是促进共产党员为实现高校发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
二、正确处理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本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是高校党组织的任务之一。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也要坚持以教师为本,两者不可偏废。以学生为本,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培养人才,育人是学校各项任务的核心,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质上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并不是要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只有如此,才能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以教师为本,首先要求教师要自爱、自尊、自重、自律,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人为师表,同时以教师为本,还包含对教师的尊重与关爱。高校党组织要在代表教师的根本利益基础上,引导教师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教师的合法权益应该而且必须受到保护。如何正确处理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的关系,不能不说是高校所面临的难题之一。这个问题难就难在我们究竟如何把二者的内在统一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制度性措施,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落到实处。在这里,我们虽然把它提出来,并且进行了初步分析,但是严格地说,真正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因此,把它作为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应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三、正确处理科学研究业绩与课堂业绩的关系。高校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党员在科研和教学一线,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且要求党组织要卓有成效地推动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但是,对于研究型的大学来说,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至今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就为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又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构建高校科学的评估体系问题。对此,2004年11月份,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在中国大学生高峰论坛上指出,重科研轻教学,这是我们碰到的很大问题,世界上一流的大学有很多有名的教授主动教基础课,在中国就很难。在大学里晋升职称主要看科研成果,教师地位的提高主要看成为学者,这种逻辑至少基于两种错误观念,一是认为职业教师的活动与学者活动不同,二是认为学者尊、教师卑,也就是说在顶端是著书研究者,是理论家、哲学家,而在该轴的底端是专业技术从业者,包括工程师、医生和教师等等。个案调查表明,按搞科研的多少和水平,将教师分为教师研究者、做研究的教师与课堂实践者,后面的常常被贬低为教书界,对排前面的则不乏赞誉。既然和进行科学研究可取得名利双收的效果,而专心教学,教学效果好,在评定职称和各项奖励制度中都得不到肯定和鼓励,教师们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中来是必然的。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研究和制定一套鼓励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办法。当前,许多高校开始从课堂教学质量入手,从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出发,规定应该完成的教育目标,并以此为依据,采用评价手段,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是一个较好的办法。总之,如何创新高校教师工作的评价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高校管理体制,推动学校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发展,仍然是高校党组织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正确处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在激励机制上,精神感召和物质推动的问题,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高校管理层面,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二者既对立又统一。高校党组织只有正确处理这种关系,才能保证高校的持续发展。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在改革过程中创造了一些新做法,比如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条件留人等等,这实质上就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用的一种尝试。只讲精神激励,排斥物质激励,或者物质至上,否定精神激励,都是形而上学,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当中存在诸多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待遇问题,这个问题我们不正视、不承认也不行。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物质利益不是唯一原则,待遇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要注重管理,注重教育,注重精神激励和思想政治工作。不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目前收入分配格局下,没有一定物质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苍白无力。因此,我们一定不能忽视物质激励杠杆作用。要真正拉开距离,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才会起到物质激励的作用。总之,要设法把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过,问题在于在实际工作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究竟如何通过具体的政策得到合理的体现,这是一个难题,需要深入研究。
总之,除了上述提出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在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之所以把这些问题提到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来,是因为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关系到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否成为广大师生的满意工程。当然,有些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但是至少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讨论,以便增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