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建设调查思考

时间:2022-10-09 03:55:00

导语:村级组织建设调查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级组织建设调查思考

近年来,随着东城工业园和市政公益项目的建设,农村矛盾越来越复杂,尤其是随着失地农民数量的增加,由此带来搬迁、安置、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这是摆在东城开发区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目前开发区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党员队伍老化,群团组织建设弱化。截止目前,开发区党员357人,其中农村党员251人。农村党员队伍中60岁以上党员92人,占25.8%;55岁—59岁党员23人,占6.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14人,占60%,流动党员16人。党员队伍老化、文化素质偏低、年青党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同时,各村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等配套组织比较松散,不能发挥作用或基本上不能有效开展工作的占有一定的比例。

2、村级组织建设水平不平衡,各支部之间的差距有增大的趋势。有的村区位优势明显,干部得力,集体经济势头旺盛,党支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例如陈罗村党支部近几年来,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招商引资工作不仅有声有色,而且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先后投资300余万元硬化吉林路、修建无公害市场、综合办公楼等。而有的村没有树立起党支部的领导地位,缺乏主动性,行动缓慢、滞后。有个别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工作目标考核中多次垫底。

3、村级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甚至经济发展。开发区10个村49名村干部中,其中45岁以上的17人,占总数的34.7%;初中文化水平25人,占总数的51%,大专文化仅1人,现有文化结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但部分村的干部拘泥于传统的思维定势,没有进行思想改造和必要的理论学习,造成知识贫乏,视野狭窄,思想僵化,意志消沉,丧失了先进性。部分干部对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理解不透彻,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贯彻执行,往往按部就班,照抄照搬的多,勇于创新、形成特色的少。还有少数干部不能把握发展大势,看不到自身优势,对本村的发展思路不明,致使发展滞后。

4、农业经济发展缓慢,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年,开发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67.69万元,按**年同期可比价计算,同比增加为30.8%;村集体经济总支出197.99万元,比增高达55%。在年终收支决算后,**年村集体经济净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只有3个村,占30%;净收益在5—10万元的仅3个村,占30%;净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4个村,占40%。可见,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集体经济支出,导致村级新债务的形成和集体经济实力的缩减。

5、农村矛盾增多,影响社会稳定。**年以来开发区共处理来信来访96件,其中因占地拆迁补偿而引起的上访约占30%。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东城工业园建设,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迫切寻找生产生活出路,许多矛盾也随之逐渐暴露出来。在失地农民中有的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突出重围”重新就业或创业,由一名农村人转化为社会人,成功转型;而有的人思想观念保守,仍停留在“等、要、靠”基础上,追求的经济利益价值观念不同,甚至心理严重失衡,导致个别村民干扰村务工作,特别是对土地补偿金额、安置就业、村务、财务公开、换届选举进行影响和干扰,此外,局部利益也影响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对村级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在村级组织建设中,党支部建设是核心,党员队伍建设是关键。要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改善农村党支部组织状况,有计划、有领导地发展农村党员。要加强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真正把政治素质好、有文化,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勤劳致富的优秀青年吸收入党,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创造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党支部对村委会、团支部、妇代会等基层群众组织既要敢于领导,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又要善于领导,支持和保障这些基层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各村级组织的共同行动,拓宽党同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系渠道,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团结稳定。

2、切实完善培训教育机制,全面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首先,在培训内容上,要根据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等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对村干部培训的内容,作出培训的具体规划。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村干部最需要加强学习的知识依次是农村实用科技、法律、经济、政治理论。其次,在培训方式上,坚持脱产培训与经常性自学相结合,在按照按需培训原则组织好各种培训班的基础上,通过“”、专题学习及干部自学等形式组织引导干部在岗自学。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本地的“土专家”、“土秀才”、“老板”请上台现身说法,以身示教,有计划地组织村干部外出到发达地区的具有典型发展模式的村考察学习。建立一两个高质量的示范村、示范点,作为村干部学习实践的基地。

3、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引导资金“回笼”。要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忧患意识,立足区位优势,克服畏难情绪,敢想敢干,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用足用活上级政策,创造一切条件,诱导资金“回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优第一产业。抓住东风大道贯穿、十漫高速公路、天津路建设和东城工业园建设的契机,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优化产品结构,形成有开发区特色的区域经济。二是要统筹规划,分批突破。因地制宜,找准一条切合本地实际的发展经济新路子。要善于挖掘资源优势,做到“一村一品一策”,不限定规模、速度,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不舍大求洋、不求全面开花,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遵守市场经济规律,以求得整体推进,滚动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的突破,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物质基础。

4、积极化解矛盾,树立村级组织良好形象。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是保证工业园区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村级党组织应引导群众积极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开办“农家乐”、家政服务、发展交通运输,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协助相关部门抓好职业技能和再就业培训,加大与企业、失地办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提高就业率。将特困失地农民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发挥村组预留土地最大经济、社会效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树立村级党组织“便民、为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