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09 11:37:00
导语:村级组织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以来,我市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实现了“村村减负”、“户户减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和深化也给村级组织建设带来了新情况、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认真研究解决。
一、税费改革给村级组织建设带来的新机遇
一是税费改革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变“费”为“税”,从根本上治理了对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二是税费改革规范了税收征收办法,变“人收费”为“法收税”,从法律上明确了农民应尽的义务,为减少干群矛盾,改善干群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税费改革的一些配套措施,使村务管理变“封闭式”为“公开民主式”,充分体现了村民自治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四是税费改革后,村级党组织变“包揽村里事务”为“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村级各类组织协调运转”,为党的建设拓展了新的领域,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税费改革给村级组织建设带来的新挑战
如果税费改革“单兵独进”,改革就此结束,不及时制定配套措施,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将不可避免给村级组织建设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村级财力明显减弱,影响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税费改革前,我市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的来源主要依赖“村提留”,税费改革后,许多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主渠道被“切断”。据调查统计,税费改革前,全市“村提留”收入达2587.8万元,税费改革后,村级经济收入(主要指附加及转移收入和一事一议筹资)为1745.5万元,减少842.3万元,减幅达33%。村级经济收入的大幅下降,带来干部报酬难保障、村级办公费用难保证、村级债务难偿还,这些实际问题直接影响着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2、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影响“管事”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和政策水平不适应。税费改革后,部分村干部对有关税费改革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学习不够,政策水平不高,法制观念不强,依法行政能力不强。二是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不适应。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工作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群众对村干部带领大家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致富群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目前有些村干部对市场经济不太熟悉,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驾驭经济的能力与群众盼望致富的要求存在差距。三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不适应。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实际操作仍旧是由财政部门委托村委会代收代缴,面对这种情况,部分村干部仍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法,往往态度比较生硬,不善于对广大群众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以情感人,巧解矛盾,人为地增加了工作难度。
3、“一事一议”难操作,影响村民自治的推进。按规定,“一事一议”必须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由于政策理解问题和缺乏约束措施,部分群众往往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打各的算盘”,而村级组织对部分群众尤其是少数既不愿交钱、又不愿出力的“难缠户”、“钉子户”缺乏约束措施,造成许多公益事业“该议未议”或“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据调查,税改当年,我市仅有一半的村实行了“一事一议”,且议事的项目90%以上是修建道路,而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几乎没有。从长远看,“一事一议”属于村民自治范畴,体现了村民自治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和深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但在现阶段,“一事一议”由于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村民自治的推进。
4、“有钱办事”能力削弱,影响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税费改革前,村级组织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所需资金以“村提留”中的公积金为专项资金,税费改革后,则需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解决,据调查,我市税改前合同内提留公积金1300万元,而税改当年一事一议筹资总额仅为240万元,仅占以前提留公积金的18.5%。公益事业投入资金明显下降,致使村级组织“有钱办事”能力严重不足,社会公益事业难开展,长此下去,村级组织如果对水利、道路、电力等一些必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无能为力,将严重影响村级组织特别是村党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影响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削弱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税费改革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对策
针对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从推进镇村机构改革入手,大力精简机构和干部。
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镇村两级收入减少,按照精兵简政的要求,可优先考虑精简机构和基层干部。目前我市已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实行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36个乡镇调整为18个镇,调整、分流干部654人。二是改革了镇事业单位机构人事制度,将各镇原有的18个事业单位统一调整为10个,精简人员840名,减幅为40.8%,每年可节省费用约200万元。三是积极稳妥地实施了行政村合并工作。全市行政村从565个合并到291个,合并率为48%。通过合理分流村干部,推行交叉兼职,全市村干部从2954人减少到1660人,精简44%,村干部报酬支出可比去年减少65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我市正在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村民小组合并,进一步“减员减负”。
(二)、从改革村干部管理制度入手,切实增强村干部队伍的活力。
1、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推行交叉兼职。村组干部的合理配置,是减少村级支出,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要按照减人不减职位的原则,依据人数多少,兼顾耕地面积,村级经济规模,合理确定村干部职数。我市统一规定:凡人口在**人以下的村,村干部职数设4—5名;人口在**人以上的村,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村干部职数,最多不超过7名。每个村定额干部一般为3名。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全面推行村组干部交叉兼职。鼓励和支持村党支部书记参选村委会成员,党支部书记能依法兼任村委会主任的尽可能兼任。对村委会成员中具备条件的党员,可以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充实进党支部班子。目前,我市共有村级干部1660人,村均5.7人。同时,通过合理兼职、一人多岗的办法,选配好村妇代会、共青团、民兵、治保和调解等组织的负责人,防止因“交叉”而使其它村级组织出现“空位“,从而保证村级各类组织的工作正常运转。
2、推行“两推一选”,创新选任机制。适应税费改革,实行精兵简政,更需重视按照选贤任能、选优配强的要求,选准干部,建好班子。为此,我市在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村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方法,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党内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和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努力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机制。
3、坚持和完善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在实现“有人管事”的基础上,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尽快适应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的新要求,提高“管事”水平。一要加强岗位业务培训。重点加强对村干部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应知应会”水平及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村干部“双带”(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三要加强学历培训。对年纪轻、文化高、接受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要以各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开展学历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逐步实现每个村级领导班子中至少有一名大专以上的“村官”。
4、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稳定干部队伍。要改进村干部管理方法,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一要确保落实村干部的报酬和养老保险。要按照“市、镇两级财政统筹”的原则,对村书记、主任、主办会计等村(组)主要干部确保落实报酬。并根据经济发展和村干部工作量的增大,适当提高在职村干部的工资标准。目前我市核定的村干部报酬标准为5500元/人、年,村民组长报酬标准为500元/人、年。为避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端,我市普遍推行按贡献定报酬的制度,即“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结构工资制,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实行镇、村、个人三级分担的原则,对在职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二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村干部,要大张旗鼓地给予宣传、表彰;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继续坚持从优秀村干部中选聘镇干部。三要建立健全年度考评和离任审计制度。每年要对村干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对评议较差的村干部由镇党委实行诫勉谈话,促其限期改正;要把评议的结果与年度报酬和选拔任用相挂构,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同时推行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确保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三)、从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入手,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增加村级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保障村级正常运转,最根本的是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围绕“开源节流、加快发展”的目标,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探索村级经济发展的好路子。要结合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转换经营机制,盘活存量资产;要强化服务,搞活流通,切实为农民提供信息、科技、农产品销售等各种服务。二要加强扶持力度,促进经济薄弱村转化提高。我市已连续8年实行了市领导挂点、市机关部门挂钩、市机关干部挂职的“三挂”帮扶责任制,通过信息、技术、资金服务以及项目合作、创办企业、人才交流等形式,帮助和带动经济薄弱村加快改变落后面貌。三要强化村级财务管理,不断提高村级经济运行质量。税费改革后,要进一步健全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实行“村账镇管”、认真规范各项村级财务制度,大力压缩村级支出。去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行“财务村(组)账镇记、资金村(组)有镇管”(双代管),不仅从源头上控制了非生产性经费支出,遏止了村级乱开支现象,而且全市精简了1950名村联队会计,每年可减少干部报酬开支207万元。今年我市又全面取消村级招待费。要坚决取消那些既无多大实际意义,又给村增加额外负担的达标、升级活动,切实减轻村级的经费压力。
(四)、从改进村级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入手,增强村级组织的综合功能
1、健全目标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村党支部、村委会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并严格进行考核,认真兑现奖惩,激发村“两委”班子的内在动力。
2、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一要深化村务公开工作。要根据税费改革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村务公开同内容,对以“两税”附加形式征收的村提留及其支出项目以及“一事一议”的决议,必须及时在公开栏内进行公布,提高办事透明度。二要健全村民议事制度,保证议事决策的合法性。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等制度。对“一事一议”的筹资,操作上应实行村民代表大会制,由村民半数以上通过,并可根据“实际、实效”的原则,采取“多事一议”或“一年一议”;对一事一议专项资金使用要进行公示,实行民主管理,增强“一事一议”操作的透明度。同时上级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制定《一事一议章程》,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工作制度,保证“一事一议”正常有序合法进行。
3、切实改变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农村税费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客观上要求村级组织必须适应新形势,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改变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做到四个转变:一在领导方法上,要由过去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转变。二在服务意识上,要由“主人意识”向“公仆意识”转变。要从过去仅仅为群众“劝劝架”、“催收催种”向围绕市场为群众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转变。三在事务处理上,要由过去封闭的神秘的办事方法向开放的民主的办事方法转变。四在工作推动上,要由过去强制性的大范围的展开向依靠典型示范、典型引路的方法转变。去冬今春,我市通过开展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农民纳税意识明显增强。
(五)、从创新管党机制入手,改善对村级组织建设的领导
一要建立和强化管党责任制。市(县)、镇、村三级都要建立严格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县(市)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市(县)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为“共同责任人”,实行市(县)、镇党委成员联系点工作责任制度,形成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衔接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目标体系。这次税费改革后,我市14名市级领导干部各挂一个先进村党支部和一个经济薄弱村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联系点,实行面对面的领导和指导,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管党职责。二要建立“三级联创”的创先争优工作机制。要继续开展争创“党建工作先进县(市)”、“六好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活动,充分调动和激励各级党组织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抓村级组织建设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三要建立典型激励带动机制。要注重培育各类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使各级党组织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不断提高村党组织建设的水平。四要建立完善评价考核机制。一方面,对镇、村两级党组织都要建立融党建工作、经济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管理制度,通过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把任务分解到镇、村。另一方面,要围绕目标任务,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评制度,把考核结果与经济报酬、评选先进和干部的提拔使用相挂构,进一步激发各级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内在动力,推动工作创新,提高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