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战略思考

时间:2022-10-05 07:26:00

导语:开放战略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开放战略思考

一些专家和十七大代表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12个关键字定位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含义深刻,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新趋势。

“新的开放战略,对内是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支撑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科学发展,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外则是为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保障中国的和平崛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隆国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对外开放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国已经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变成了开放程度最高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对外开放经历了早期的试点探索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扩大开放阶段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体制性开放阶段。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中国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十七大报告中对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这一论断,引人瞩目,是观察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新思维的重要基础。

隆国强说,以往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出口竞争力低下、外汇不足的矛盾,因此对外开放的重点在于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现在,我国推进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与外汇缺口问题已基本克服,但却面临着贸易摩擦增多、国内发展对外部能源资源依赖程度加大等新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立场。报告提出,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隆国强认为,新时期的开放战略具有很多“内外联动”的新内涵:扩大开放领域,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促进自主创新;扩大对外投资,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等等。

新时期对外开放新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旗帜下,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共同发展,在开展多双边经贸合作时会更多考虑到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世界上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这使得中国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有400亿至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去年11月以来,美国连续发起了5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包括铜版纸、标准钢管、薄壁矩型钢管、复合编织袋和非公路用轮胎等五种产品受到影响,直接涉及我国8.6亿美元的出口和7万人的就业。

与此同时,我国已有3万多家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投资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收购、兼并等国际通行方式进行的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中信集团收购哈萨克斯坦卡拉赞巴油田94.6%的权益、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第五大移动运营商巴科泰尔有限公司88.86%的股权等,引起了广泛关注。

十七大代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任洪斌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不少企业已经具备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企业在海外发展,应当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回报当地社会;同时,应当增强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观念,积极开展本地化经营,扩大本地就业。

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构建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体制机制,增强国家的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应和应对能力,保护我国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今年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已重创全球金融市场,并给世界经济增长留下阴影。十七大代表、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说:“防范金融风险对确保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像过去的日本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等,都是前车之鉴。”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凯雷并购徐工、法国赛博并购苏泊尔等外资并购案,曾引起国内许多人士对国家产业经济安全的担心。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需要抓紧健全相关法规制度,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年11月的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我国将加强对外资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行业重点企业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战略行业、重点企业的控制力和发展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