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时间:2022-10-05 06:32:00

导语:经济责任审计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思考中共**市委组织部**年以来,中央先后下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不断规范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干部监督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我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情况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步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坚持离任必审,任中提前审,对于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促进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实效。一是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审计部门把审计中所反映出来的统计数据、经济效益、遵守法纪、个人廉洁情况如实写进审计结果报告,为组织部门任免、奖惩干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将“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较好地落在实处。二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2004、2005年,我市共对21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金额共计56901万元,向纪检和司法机关移交案件2起,2人受到司法处理,增强了领导干部的财经纪律观念和经济责任意识,促进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和依法行政。三是规范了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经济责任审计着力于加强财经纪律监督,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专项资金管理不严、财政支出不规范、小金库等问题,认真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建议,促使领导干部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自觉遵守财经纪律。二、当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不足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已经法制化、制度化,并在规范约束党政一把手权力运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审计覆盖面不够广、透明度不够高。目前,我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虽坚持以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相结合,但任中审计的面还不够广;在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往往涉及到的只是主要领导和有关科室,单位其他人员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知之甚少;审计结束后,审计结果报告一般情况下,只报送给下达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的部门和被审计人及其原任职单位,局外人很难知晓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审计过程与结果的不公开、不透明,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也不利于审计人员在群众监督下,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使审计的监督作用和公信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二是离任审计工作相对滞后。从目前我市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都是在被审计人调离原工作岗位,已转任、提拔到新的岗位任职以后,由组织部门下达审计任务或委托审计,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审计部门查证难度较大,对较早发生的不良经济行为的责任难以认定。三是审计评价不够具体。综观近几年来的审计报告,普遍存在审计结论内容比较原则、笼统,对审计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往往只是写实性描述,对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缺乏深层次地研究、分析和评价,造成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在运用审计结果时难以把握和操作。四是审计结果应用不充分。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实际工作中,审任往往脱节,在离任审计时即使发现了一些经济责任问题,也很难得到应有的追究,因为相关领导干部已升任或平调到新的工作岗位,这样就容易产生“带病上岗”、“带病提职”的现象。三、对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审计工作在干部监督中的作用,切实规范、约束一把手的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扩大任中审计的范围。任中审计,是将干部监督的关口前移,应根据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限,将长期在一个单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员、热点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群众有一定反映的领导干部作为任中审计的重点,有计划地在领导干部任期内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审计的防范作用。二是严格规范离任审计。中办、国办《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指出:“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离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宜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就为“先审后离”提供了政策依据。因此,对符合改任非领导职务以及拟转任、提拔的干部,有关部门应提前进行审计,待审计工作结束后,根据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综合考虑,再决定是否给予办理任免手续。对确实存在重大经济问题的,也便于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减少或避免干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三是努力做好审计评价。审计评价既是具体审计质量的集中体现,又是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检验,关系到被审计人以及部门利益,因此要完善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科学地制订评价范围、内容、标准、方法,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去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依据,紧扣经济责任事项,在审计职能范围内进行准确评价,并提出审计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四是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署《**年至**年审计发展工作规划》提出:“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到**年力争做到∙∙∙∙∙∙全部对社会公告”。因此,在对经济责任准确定性的基础上,按照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有关要求,公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审计机关对存在问题的处理处罚情况,积极扩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透明度,扩大审计影响,增强审计执法能力。五是切实应用好审计结果。组织部门应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运用到干部管理的全过程,与其本人的述职报告、群众的意见相互印证,提高对领导干部考察、考核、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人给本单位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发现有严重的违反财经法规问题的,要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由纪检监察机关依据党纪、政纪,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提出对策措施,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及时将这些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