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篷车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05 02:01:00
导语:文化大篷车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化大篷车是“三下乡”工作的必要工具和有效载体。如何发挥好文化大篷车联城带乡、引领基层、提高群众的先行作用,不断引导、聚合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先进文化向农村渗透、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力。围绕这一课题,广平县经过深入思考,逐步探索以车为媒、以城带乡、服务三农的新路子,收到明显成效。其典型做法先后被《**宣传》、《**日报》连续报道,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对该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联结城乡:引导社会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面临大好机遇,又面临不少难题,城乡二元化结构尚未彻底改变,先进生产要素流动受限,农村稀缺资源得不到充分配置,缺乏城市文明的有力辐射和带动。这些问题在欠发达地区表现更为突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出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使社会优势资源、生产要素充分向农村流动、合理配置。作为一个既是平原农业小县,又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的广平县,立足县情实际,积极探索统筹城乡、以城带乡、反哺三农的可行措施、有效载体。结合近年来“三下乡”坚持经常、卓有声色的成功实践,从中获得了一些有益启示:文化大篷车是承载社会资源、联结城乡文明的有效载体,下乡惠农活动是以城带乡、服务三农的必要途径、可行之举。基于此,进一步明确了“以文化大篷车为载体、以集约社会资源为抓手,以传承先进文化为先导,以延伸公共服务为支撑”的工作思路,突出并强化文化大篷车职能作用,以车为媒、联城带乡、活跃全局。在具体操作上,一是依靠政策推动,明确文化大篷车下乡工作优先地位,筹措专项经费,协调专门力量,细化责任分工,配齐活动设施,形成支持农业、关注农村、服务农民的工作导向。二是依靠市场驱动,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引进高端人才,聘请专家顾问,建立专家咨询服务系统;盘活中层,集聚人力、财力、物力,建立先进生产要素集中的资源库;面向社会,吸纳贤达之士,建立各界参与、群策群力的“智囊团”,形成“谁参与、谁受益”的价值取向。切实使文化大篷车下乡活动,建立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科学引动的基础之上,不仅把自身承载的社会优势资源、先进生产要素带到农村去,更进一步带动了“政策宣传车”、“科学图书车”、“文艺演出车”“卫生义诊车”、“农资服务车”等下乡活动,引导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要素向农村渗透。
二、传承文脉:引发农村社会创造活力
文化蕴含思想情感,彰显创造活力,是一个地方的根系所在。建设新农村,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文化为先导,引领发展主流,激活创造源泉。当前,农村各地的文化发展演变中呈现出了较为明晰而又各不相同的脉系分支,多元化、多样化趋势明显。为此,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必须从实地出发,切准文化脉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文化大篷车下乡活动中,广平县按照“科技文化富经济、健康文化祛陋习、大众文化聚人气、亲情文化增合力、创业文化激活力”的总体思路,把握五大文化脉系,整合开发县域文化资源。推广科技文化中,重点围绕各地产业优势、资源布局,划分功能区域,明确主导产业、宣传课题,向广大农民介绍主导产业的发展优势、市场前景、风险分析、成本投入与具体收益,讲解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组织专家为种养大户、乡土人才传授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生产模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认识本地发展的优势,不断了解市场信息,掌握致富本领。普及健康文化中,重点组织医护专家开展义诊活动,向群众讲解常见病的预防知识、突发病的应急方法,讲明保持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对乡村医生进行专业培训。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的摒弃个人陋习,养成讲卫生、懂护理的良好习惯。活跃大众文化上,重点对农村文艺队伍、文艺爱好者进行培训,指导安排文艺节目,开展城乡文艺汇演活动,并针对农村酗酒、赌博等不良现象,创作文艺节目,晓以利害,引导矫正。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健康文化活动,自办文艺活动。培育亲情文化上,重点围绕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将亲情要素融入到道德宣传活动中,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培养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树立诚信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激发创业文化上,重点围绕自主创业的先进人物、群众身边的创业能人,自制宣传光盘,广泛开展创业精神教育,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小农意识、短视思想,鼓足创业信心,支持广大群众有作为、干成事。活动中,重视城乡互动,通过与群众面对面谈心,与乡土人才、乡村医生砌磋技艺,不断拉近距离、增进了解,使下乡大篷车切实成了群众的知心车,形成了大篷车到一处、群众聚集一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广大农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切实使广大群众既有干事激情,又懂方法技术,既有良好习惯,又和谐相处,不断增强了乐业感、归属感。目前,全县169个村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涌现出像张东明等400余名知名乡土专家,建成了1000余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了6000多户科技养殖户。自强自重、自学成才、自办文化、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正在进一步形成。农村社会创造活力得到有效迸发、充分涌流。
三、扶持实体:引领群众提高自我服务水平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农民,根本在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服务实体的支撑。当前,基层农村的公共化服务组织欠缺,水平较低,难以从根本上起到组织、引导群众搞产业化经营的作用。为此,在文化下乡活动中,广平县着重从引导、扶持群众自我服务实体入手,按照“分区布点、分层施治、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围绕产业扶实体,围绕服务建基地,围绕素质育队伍。结合县域“三区一带一基地”产业布局,组织专家分析论证,合理划分生态园区、加工贸易等12个功能区域,并选取20个辐射能力强、有特色项目的村作为重点,建立服务站点,着力形成主导明确、重点突出、辐射周边、覆盖全县的总体工作格局。在广泛开展主导产业宣传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倡导兴办农民合作组织,鼓励行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公益事业热心人、经营能人参与组建行业协会,并着重对入会人员进行信息服务、专业培训,帮助健全制度规范和利益联结机制,使其逐步纳入常规运行。同时依托文化下乡服务站点,通过捐赠图书设施、培训队伍、定点联系等方式,建设“三下乡”服务基地,搭建下乡惠农平台。在文化大篷车的引导、带动下,县内先后成立果品协会、农资协会、经纪人协会等78个协会组织,参与农户达1?郾5万户,户均年收入增长1000余元。去年以来,全县先后开展集中下乡活动30余次,分散下乡活动达200多次,为40余个服务站点捐赠图书10万余册,捐赠文化、医疗设施20余套,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6个、文化广场28个,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群众服务实体的不断壮大,服务基地的不断巩固,切实使“三下乡”活动有了稳固支撑、持久动力,真正在扎根基层中有力服务了群众,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为新农村建设长效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
- 上一篇:企业领导员工沟通交流
- 下一篇:信息产业思想政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