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设内容思考

时间:2022-10-04 01:22:00

导语:党建设内容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建设内容思考

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科学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全面分析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挑战和肩负的使命的基础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丰富;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第一,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政绩和政绩观对党的建设及各项事业兴衰成败的影响。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同志就反复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在团结教育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方面作出成绩,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而努力奋斗。他在建国前夕告诫全党,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失败。因此要求领导干部要好好做出成绩,给大家看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他还说,对我们这个集体,人民基本上是满意的,主要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路线,而且真正干出了实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志提出,干部素质的高低,最终要在实绩中体现出来。并且强调,对领导干部的表现,党和人民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他们的工作实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明确提出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政绩和政绩观在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

第二,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我们党要担负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做出显著的政绩。我们所谋求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发展;是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科技革命潮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发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尽管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科学把握发展与政绩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抓住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二者关系的关键结合点,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第三,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创造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绩,是执政能力最具体、最集中的体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是我们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有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确立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目标追求,进而产生增强执政本领的内在动力。错误的政绩观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良思想和行为也由此滋生蔓延。所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是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基础。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没有实实在在的政绩,是失掉民心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是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决定的。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集中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运用,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避免工作上的主观性、片面性,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进一步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带领人民群众团结进取。

第一,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要树立与科学的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科学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概括为新的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更新发展观念,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看一级政府、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时,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只有这样看政绩,我们才能真正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

第二,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看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怎样,必须要看这些政绩在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中到底是虚是实。要坚决克服“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的不良现象,绝不能“吃祖宗饭,砸子孙碗”,“一地致富,八方遭殃”。无论在什么时候,从事何种工作,创造政绩的思路、方法,都应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不能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乱铺摊子,乱上项目;要“造福一方”,而不能只顾眼前,不虑长远,“造势一时”;要讲真话、道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而不能好大喜功,只讲“形象”,不计成本。制定一项政策,推动一项改革,应充分论证它的可行性,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充分估计有关方面的可承受程度。启动一个工程,上马一个项目,应审慎考察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全面分析人才状况、管理能力,客观分析对目前和今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第三,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切实履行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根本目的。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应该是每个人民公仆的终身追求。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创造出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政绩。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需要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坚持不懈,在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上下功夫。

首先,必须强化政治思想教育。要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要紧紧抓住改造主观世界这个根本,抓住确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个“总开关”,使各级领导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它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始终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把职位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舞台,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在共产党人的词典里,“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奉献之名;“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要大力宣传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先进典型,注意用先进典型启迪、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培训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内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干部对政绩的认识水平和创造政绩的能力。

其次,要在实践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和工作作风。它是党的活力之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的根本之所在。党以艰苦奋斗而立,国以艰苦奋斗而强,业以艰苦奋斗而成。真正的政绩,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结果。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紧紧抓住当前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用好的作风创造突出的政绩。

最后,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要有思想、作风上的保证,而且要有制度上的保证。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进政绩评价标准及其考核方法。要坚持以政绩用干部,在实践中强化正确的用人导向。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奖惩制度,对那些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褒奖和重用;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的干部,要予以教育、惩戒;对那些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热衷于跑门子、投机钻营,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干部,要予以批评,有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同时健全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总之,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引导和促进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把全部精力倾注到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