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思考

时间:2022-10-03 04:29:00

导语:基层党建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党建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基层党组织提升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月晴镇的基本情况

月晴镇幅员面积238.65平方公里,全镇总户数3798户,总人口10862人,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53个自然屯,94个村民小组。月晴镇下辖26个基层党支部,其中14个村党支部和社区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2个学校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和2个非公农企业党支部,共有606名党员(预备党员15名)。其中,农民党员424名(农民党员平均年龄为54.7岁)。

现我镇共有一个省级试点村---马牌村,一个州级试点村---白龙村,一个市级试点村---水口村。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我镇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推动着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给我镇的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二、我镇党建工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央1号文件和省州市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镇党委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第一要务,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动员镇、村各级干部和农民参加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开局。虽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制约我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

1.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1)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观念日益更新,农民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有的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这也是目前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2)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严重的“五化”现象:年龄老化、缺少文化、宗旨淡化、思想老化、作用退化。

作为新农村建设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以上趋势和不良倾向给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出现阶层分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弱化现象,使得农村党建工作出现困难局面。

(3)农村基层党组织体制无法适应建设新农村的新要求,严重制约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全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许多农村组织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方面的适应期过长。有些村党组织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在具体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包揽型领导,即党支部包揽一切,把村委会变成党支部的附属物;放任型领导,即党支部班子软、懒、散,作风不正,威信不高,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自动放弃领导,或者村委会无视党支部的领导,凌驾于村党组织之上,党支部无权威性,领导作用无法发挥;对立型领导,即村“两委”班子互相对立,形成两股势力两大派别,矛盾斗争尖锐,搞内讧。这些都使得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削弱。

2.基层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知识和本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水平较差。

农村党组织肩负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光荣使命,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党员的“自富带富”作用,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前,由于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缺少应有的领导水平和能力,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3.基层党组织对于自己特殊地位的认识和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氛围的力度不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命题的提出,标志着农村党建工作的社会背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全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总体上进入了“以城促乡、以工助农”的崭新历史阶段。在这个崭新的历史背景下,营造好农村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政治氛围,将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和特长的位子,发挥作用,增强影响力,激发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积极性的力度不够。这些现象制约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

三、党建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发展新农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为重点,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积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能力、改进方法、开拓创新,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1.深化“二十字”方针要求,围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党组织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1)重点抓好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使村党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和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

村党支部是农村党组织体系中的最基层组织,承担着组织动员农村党员投身创建活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职责。因此,建设和巩固好农村村级党组织这个“前沿组织部”是推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和前提条件。农村村级党组织,要从深化党员思想认识着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结合实际在基层党员中开展好“构建和谐支部”、“和谐村委”、“文明信用村”等责任制活动,把稳定、协调、发展作为基层工作首要标准,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统一好党员的思想。

(2)大力开展乡村干部培训教育活动,提高乡村干部的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致富技能,提高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建设一支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村级干部队伍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问题。因此,要把培养“双强”型村干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来抓,针对不同岗位对“双强”型村干部的具体要求,每年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学习加强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配合新农村建设的统一发展和部署,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同时建立承诺上岗、任期目标制度、诫勉谈话、引咎辞职和实际考核等记载制度,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把他们的积极性、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带领群众创业、谋发展、创实绩上来,并努力改善农村党员年龄、文化、思想结构,使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增加集体积累,为民兴业,办实事,永葆先进性。

(3)结合农村各地实际和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化联系机制,落实“村民议事规则”,健全农村基层组织议事督政和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

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实现农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农村村级党组织应加强民主管理程度,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把党的领导和和谐议事、民主督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党员联系督察机制、考核奖励机制、学习机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联系,提高基层党员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通过近几年我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马牌村的实践说明,“村民议事规则”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创造了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这一套机制在维护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理顺村级组织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冲突方面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2.以生产发展为中心,加强和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经济规划,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第三,大力发展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发展是支撑新农村建设推进的关键所在,是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在新农村建设中如果只追求形式,只注重村容村貌的建设,而忽视支柱产业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村容村貌大改观,坐在金屋赏花草,产业发展无支柱,增收乏力囊中羞”的状况。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结合试点村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劳动力文化素质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支柱产业,把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在农业生产和流通全过程中体现规模效益、品牌效益,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来源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2)实施帮村富民工程,搭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平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社会的富裕。只有发展农村经济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发展为主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夯实经济基础,在统筹发展、分类指导的原则下,集中精力解决当前的问题。村党支部应将帮村富民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加以落实,从工作机制上、帮扶措施上、干部队伍建设上进行“立体式”绝对帮扶,实施“党员进农户,结对共建促民富”活动,使之形成稳定协调的互助“双赢”关系,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结对共建、和谐发展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3.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力度,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目前,就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来看,大部分只采用宣传栏的方式。对此,农村村级党组织应加强宣传力度,以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此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大力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