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调查思考

时间:2022-10-03 04:27:00

导语:社区建设调查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建设调查思考

**区日新街道位于大连市中部地区,东起大公街,西至新开路,南临绿山,北到鞍山路。街道于**年12月由原红岩街道、原日新街道整合建制合并而成,现有广和、红岩、更新、平等、英山、东关6个社区,面积为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000人。辖区现有学校8所、科研机构25个、市直国家机关24个、医院4个、星级宾馆12个、企事业单位943个,个体、私营业户约1020余户。街道党工委共有37个独立基层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29个),党员2,450人。

一、街道社区建设的主要特色

近年来,日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区党建为牵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街九带”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街道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已突破8500万元;国家、省、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先后视察了街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计生协理员试点工作、经济普查试点工作、社区达标建设工作和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等,并予以了充分肯定。街道荣获省文明街道、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通过深入地调查了解,街道社区建设成绩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属地化的管理给街道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税收属地化管理。实行“属地征税、分税、分享”为核心内容的分税制财政体制。通过完善财政管理体制,鼓励街道办事处协税护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财政收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财政供给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运行结果看,在保证街道政权运转的基本资金需求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街道服务经济、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人大代表属地化管理。街道成立了人大工作委员会,设立了办公室,专人负责代表工作,社区建立了人大代表接待站。人大街工委成立后,代表在本社区参加选举,定期到社区述职。这一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人大代表的积极性,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深入到选区与选民交流,倾听群众的呼声,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真正在代表与选民之间驾起了“连心桥”,使代表为民办实事的件数明显增多,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优越的外部环境为街道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战斗力

领导的重视是对街道工作的巨大鼓舞。大连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工作调研,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电脑等硬件投入等问题。区委每年召开社区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区委书记亲自到会并讲话,这不仅鼓舞了街区干部的士气,并且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街道、社区工作的重要性。

办公设备齐全,条件优越。街道今年由政府投入建造了3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楼;建立了OA办公电脑,区委和区政府的工作任务通过网上部署,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创立了日新街道的专门网站,网站以“服务于党员,服务于群众”为重点,突出特色,全面反映了街道的各项工作。

干部的福利高,任用有保障。大连市的街道是干部成长的摇篮,许多优秀的干部都有在街道工作的经历,大家为能到街道任职而感到自豪。街道干部的奖金高于其他局干部的几倍。社区干部(包括委员)生活补贴底线760元/月,每连任一届增加20元/月。这些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街道社区干部积极性,他们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工作有很强的主动性、自觉性,振兴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的意识很强,想干事、干实事的氛围非常浓厚。

(三)全新的服务职能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无尽的吸引力

高度的服务意识,深受群众的好评。日新街道位于全区繁华地段,居民素质较高,需求也相对高,因此,他们转变工作态度,强化服务职能,不断拓宽街道工作新领域。在工作内容上,由过去把精力放在完成政府部门下派的任务上,转向更加注重解决居民面临的实际困难,真正为老百姓提供贴心服务;在工作手段上,由过去依靠政府行政手段管理,转向以市场化导向的服务管理;在社区建设上,由过去把社区作为自己的“腿”,转为常下社区提供服务帮助,使街道切实履行好加强公共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的职能。在社区干部中开展的“一口清”活动,为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深得群众的好评。

健全的硬件配备,满足居民的需求。大连市、区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建设,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扶持社区建设。目前,每个社区都有400---8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有的社区有几十台电脑,建立了网络课堂,大屏幕、触摸屏、摄像机、数码相机等设施应有尽有。各社区都有自己的服务大厅,办公室门前设有SQ便民服务器(即:服务全方位,服务全透明,服务全天候,服务全社会的四全服务),使居民有事在本辖区内基本能得到解决和帮助,有效提高了社区的服务职能。

(四)科学的设置给工作人员增添了无限的创造力

社区机构设置合理。区委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工委,街道非公企业党委、社区非公企业党支部,形成了以属地化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区、街、社区“三级”建制的工作网络体系。每个社区设党总支书记兼社区主任一名,实行党政“一肩挑”,专职副书记一人(享受副主任待遇,由街道党工委任命有经验的党务干部担任),副主任一人,委员若干人。他们目标统一,思路明确,注重创新,不断转变意识,转变工作态度,强化服务职能,不断拓宽街道社区工作的新领域。

社区工作者分工明确。他们主要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承担了社区综合治理、再就业、残联、退管等工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发展壮大提供机制保障;规范社区事务的管理,激励社区干部连任,促进社区的便民服务更加完善。

各种制度、奖励机制健全。制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工作细则,流动党员管理规定、在职党员联络站工作制度。并结合“三选两优”表彰,评选表彰十佳社区党总支、十佳驻街单位党组织、十佳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十佳在职党员联络站、十佳在职党员。合理的机构设置,健全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推动街道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完善的社区建设为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远大的生命力

社区自治性强。社区党组织积极引导社区内各种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通过“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达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通过支持和保证社区居委会的依法自治,实现动员社区力量、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推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

注重发展社区党建。**区委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丰富载体,创新思路,完善阵地,提升功能,扩大覆盖面,通过社区党建的牵动作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实施协调可持续发展。日新街道党工委按照上级精神,确定了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总体规划。他们以党建为牵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科普宣传为契机,不断增强居民用科学的意识;以普法教育为手段,大力推进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以社区网络课堂为阵地,满足辖区未成年人学习需求;以弱势群体为重点,把社会保障有关政策落到实处;以外来人口为突破,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的水平;以创建生态社区为目标,实施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加快了构建和谐社区的步伐。

共驻共建氛围浓厚。**区委坚持共驻共建需求为导向,注重用共同利益、共同目标来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依据法规、政策,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参与社区建设的奖励机制,为辖区单位提供广泛参与和持之以恒重要保障。街道党工委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优势,本着相互协商、共同运作,多方受益的原则,与辖区单位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共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关于社区建设的几点启示

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日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变化,明确思路,注重创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1、明确社区建设的方向。“完善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是日新街道社区建设的主方向,注重抓好社区服务、居民自治、治理环境和居民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2、明确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从思想观念、工作制度、运行机制、领导方式和班子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整体推进,使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落到实处。

3、明确社区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理顺社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建立监督及制约机制,避免把社区当成自己的下属单位。

4、加大对社区扶持力度。一是费随事转,增加社区组织的经济投入;二是权随责走,各级行政部门(工商、税务、城管等)加大对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三是加大对街道社区在硬件上的投入,保障街道工作的经费,减轻街道干部工作的精神压力。

三、借鉴先进理念,加快街道社区建设步伐。

学连市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工作,把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功能单元,高格定位,精心谋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建工作为牵动,以科学管理为目标的街道发展思路,以设施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居务民主化、服务人文化、管理数字化、工作一体化的社区发展模式,强化职能,定目标、定任务、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办公条件,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各级领导和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进取,工作自觉、主动,多干事、干实事。

1、转变观念。首先,现阶段社区管理模式是以街道办事处为核心的政府主导型管理,这种管理形式导致街道办事处疲于应付大量事物性工作,弱化了其本该承担的社会职责,又造成社区其他自治组织的职能错位和扭曲,因此,应把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区分开来,保留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功能,主要负责社会事务方面的职能,保证行政目标的实现,而服务方面的职能则转移到社区或其他中介组织,这样,既大大减轻街道的负担,又符合社区发展的方向,使管理与服务功能从交叉混淆逐步走向明晰;其次,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是增强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合力、构建和谐社区的根本措施,以政府投入为主要手段的社区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区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应注意培育和发展有利于群众安居乐业、提高生活质量的各类专业化组织,引导和扶持社区服务业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实现社区服务的专业化运作。

2、健全制度。大力宣传为社区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在社区建设中踊跃出的先进典型。实行街道社区工作“准入制”,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制度。创新社区体制,建立居民民主评议社区、社区民主评议驻社区单位的“双评议”。推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3、创新机制。建立健全驻街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以及“一票否决”的制约机制,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加大党建基础投入,保障党建活动阵地、活动经费;建立健全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决策机制,进一步强化政治导向、决策把关、思想指导、组织发动的职责;建立健全用人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留用、下派等多种渠道,把思想政治和文化素质高、热心群众工作、既有党务工作经验又懂城市管理、善于创新的人才安排到社区工作岗位。

4、完善服务。根据群众的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增强服务的针对性。积极发挥信息优势,建立社区服务信息网,通过网络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基本的服务需求。要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党员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拓展人性化的服务内容,使社区居民享受到多层次、高质量的社区服务,从而强化党领导社区的能力。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实现社区服务的专业化运作。深化党员志愿服务载体,调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社区干部走百家”等为民排忧解难活动,通过运动会、联欢会、“邻里节”等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开展“十进社区”、“五心工程”,为群众营造和谐、温暖的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