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问题对策思考
时间:2022-10-03 03:32:00
导语:干部问题对策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公开选拔正逐渐成为各级党组织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形式。从实践情况看,公开选拔容易碰到一些关系和问题比较难把握,如公选职位的“热”与“冷”,参选“门槛”的“高”与“低”,考试中的“分”与“能”,考察结果的“真”与“假”等等。笔者以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突出导向性。公开选拔作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能否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取决于干部群众对它的认同度。提高干部群众对公选工作的认同度,根本是要突出它的导向性,让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拔任用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必然、趋势和共识,并在全社会形成鲜明的导向。要真正还权于民,让群众对任用干部“有权说”,而且“说了算”。为此,在公选的诸环节中,能公开的一定要公开,能让群众参与的一定要让群众参与,能让群众监督的一定要接受群众监督。要真正竞争择优,要注重在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尤其是要注重任用那些脚踏实地、不事张扬、求真务实的干部,避免任用那些高分低能、群众不认可的干部。
注重科学性。公开选拔这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措,必须在有关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实际,针对问题,不断改进、完善,才能始终充满生机活力。要合理确定参选条件。充分考虑到基层干部的实际,不宜过分强调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的要求,加大公选中干部参与的广度。要科学设定考试内容。突出考“官”的特点,按照考用一致的要求,注重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测试,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针对性。在面试中,根据每个应试和竞选职位所需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一些具体问题,制定科学规范的量化指标体系,增加面试答辩考评工作的准确性。要改进考察方法。增加考察时间,扩大谈话范围,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还可以采取“外包”的方法,委托外县、市组织部门进行考察,力求考察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
坚持制度化。坚持把公开选拔作为今后选拔任用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形式,逐步实现公选工作的定期化、经常化。扩大公选范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拿出更多“热门”的、吸引力强的职位进行公开选拔,既可以扩大参与面,保证公选质量,更可以消除干部群众对公选工作的一些模糊认识,扩大在干部群众中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