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和谐社区经验交流

时间:2022-09-30 05:42:00

导语:平安和谐社区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平安和谐社区经验交流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现设社区10个,其中城区社区8个,于02年在城市基层体制改革中由13个居委会撤并而来;另城郊2个社区(中山、迳头)于**年由“村改居”而来,但由于各种关系尚未理顺,目前仍维持村委会的体制。

**城区8个社区管辖面积20多平方公里、常住居民人口11.3万(42000多户)、外来人口5万多人。社区居委会和党组织担负着辖区的计生、民政、卫生、征兵、安全生产、治安综合治理、调解、扶贫解困和为居民服务、社区党建等工作任务,而且还承担市部门单位下达的许多工作任务,如打击传销、禁毒、食品安全卫生监管、交通安全、下岗人员再就业、流动人口管理、破产转制企业下岗和退休党员安置,等等。广大社区工作者为促进社区的稳定和谐而不懈地努力工作,为推进开平的“三个文明建设”,特别是为开平市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计划生育先进市”等殊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建“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还十分任重而道远。

二、**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主要存在问题

(一)社区正常经费无稳定的来源保障,社区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城区社区的经费来源:一是市、镇两级财政的拨款,约占总经费的10%;二是市环卫处收取的居民垃圾费向社区返还一部分,约占总经费的37%;三是办事处从预算外自筹资金,约占总经费的53%。这些经费仅能勉强维持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和日常办公、服务的开支,而且无保障:一是垃圾费返还经常拖欠;二是随着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预算外资金越来越难于筹集。社区正常的经费都无稳定的来源保障,社区建设的经费就更无从着落了。

(二)社区设置规模过大,社区工作力量十分有限。0年体制改革后,**城区原13个居委会被撤并为8个社区,这8个社区当中除荻海、东河两个社区管辖的户数为1500户左右符合省定的标准外,其他6个社区管辖的户数分别在4782至7900户之间(管辖的户籍人口为12326至23780人),远远超过省定的1000至2000户的标准。而每个社区定编工作人员5人,近年来增加一个计生专职人员,总共才6人;由于没有报酬补贴,推选出来的楼长大部分都不能履行职责。由于管辖的范围过大、人口众多,工作任务繁重,而工作力量又十分有限,因此即使社区工作人员整天疲于奔命,也只能是维持社区工作的正常运转,难于有效保障服务居民的水平和质量。

(三)大量的下岗和退休党员推向社区,困扰着社区的党建工作。近几年来,市直企事业单位转制、破产后,大量的下岗失业和退休党员推向社区,据统计现8个城区社区目前共有党员1**6人,下岗失业退休的党员占了78%。这些党员大都有怨气、组织纪律观念淡化、流动性大、难于管理,其中近六成人经常或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区党组织的涣散,削弱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作用。

(四)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稀缺,严重影响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目前**8个城区社区的办公用房基本上都达到了80平方米以上,但仅能作办公和少量的服务(如计生服务)场所使用,除此以外,基本上都无其他的服务和活动场所了。社区组织一些较大型的诸如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党员过组织生活等活动,都要向别的单位借用场所。上级要求社区设置的各种服务和活动场所,只能在社区办公室挂上十多个牌子应付了事,其实多是有名无实,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五)“村改居”的有关政策不兑现,中山、迳头社区名不符实。04年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中山、迳头两个城郊行政村被改制为社区,但由于种种原因,市委、市政府制订的“村改居”的相关政策规定(开委[2004]10号文),基本上都没有得到兑现,户口还是农村户口,村民没有变成居民,社区居委会还是以村委会模式运作,所谓“村改居”仅仅是改了牌子而已,群众得不到实惠,反而在计生政策、设置医疗站、户口迁移收费等问题上要按城市的标准执行,中山、迳头的相当部分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要求恢复为村委会。

三、主要对策:

(一)切实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建议市、街道两级建立有领导分管、有部门牵头、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领导,将社区建设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制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的实施细则,认真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在人财物力和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建议在办事处内设立社区管理办公室(镇级机构改革前我办事处设有管理社区的街道办公室),具体统筹社区事务、指导社区工作。

(二)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继续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争取尽快落实省委省政府粤发[**]19号文的要求,把社区办公、服务、党建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纳入市财政预算,实行每个社区每年20万元的经费总额包干,建立起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切实解决社区面临的经费严重不足和没有稳定的来源保障的问题,确保社区办公、服务、党建的需要和工作的有效运转,为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打下良好基础。

(三)适当调整社区规模,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城区有6个社区的规模过大,但按省提出的要求进行调整,至少要增设10个社区,需投入的资源庞大,应从长计议,积极稳妥,从我市的承受能力等实际出发,制订长远规划,根据需要逐步调整,社区的规模一般为2000至3000户为宜。但不管调整与否,都必须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一是根据工作需要,在规模较大的社区增加一至二个工作人员的编制;二是在社区内设置若干居民小组,每个小组配置2至3名正副组长,作为社区工作人员的延伸,并将居民小组长纳入村民小组长工作报酬机制,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作为社区工作队伍的重要补充,动员社区的党团员、居民骨干积极加入,积极开展为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四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队伍的素质。

(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建议设立社区党工委,与社区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以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二是调整社区党组织的设置,在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社区设立党总支,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同时根据下岗失业退休党员众多的特点,按党员的来源(工业、商业、个体、退休、居民)设立若干支部,从下岗、退休、个体、居民党员中物色素质较好、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骨干担任支部书记和支委,健全组织架构。三是通过争取社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自筹等多种途径,努力解决社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问题。四是指导帮助社区的各级党组织建立健全起管理、教育、学习、组织生活等制度,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工作机制,积极组织社区广大党员开展“双争”(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服务居民群众带头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五)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逐步落实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一是各级政府加大对社区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新建、购买、置换、调剂、租赁、改扩建等方式做好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二是建议上级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社区自筹资金开办各种面向居民的文体康乐、卫生保健、家政等有偿服务,使社区既能落实部分服务和活动场所,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又能有一些收益,以弥补社区建设经费的不足;鼓励企业、个体经济参与兴办社区服务项目。三是市、街道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建立驻社区单位与社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机制,驻区单位内部的教育、文体、娱乐、卫生、食堂等设施,在为本单位服务的同时,尽可能向社区居民开放。

(六)积极理顺关系,认真解决“村改居”的遗留问题。“村改居”的遗留问题虽经两个办事处报告、人大代表提案、民政部门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多次向上作了反映,但至今仍未能解决。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重新明确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开委[2004]10号文的各项政策,理顺各种关系,使已实施“村改居”的行政村能尽快过渡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