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问题思考
时间:2022-09-29 05:15:00
导语: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如何选准用好干部,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还有许多急待改进的地方。因此,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防范用人失察失误进行深入地调查与探索,从而有效“医治”这一严重影响事业进程的恶疾。
一、干部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的实践
近年来,**市委及其组织部门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同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度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由于制度科学可行,责任明确,在工作中执行中态度坚决,有效地杜绝了选拔任用干部不正之风和用人失察失误问题的发生。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明确相应责任,打好选准用好干部的基础,减少和避免用人失察失误。先后制定实施了《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联系通报制度》、《同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度》、《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提拔任用干部试用期制度》、《干部公示制》、《干部考察预告制》等10余项选拔任用干部和监督管理工作制度。与此同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部内监督办法》、《干部考察责任制》等较完善、科学、系统、更具操作性的选拔任用干部工作责任制。
二是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履行程序,确保选准用好干部,避免用人失察失误。工作中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廉政鉴定,酝酿通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提请书记办公会讨论,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任免谈话,发文公布等程序。属人大、政府、政协党组任免的按规定依法推荐、民主协商、选举。对未经上一道程序或上一道程序未通过的,不得提交下一道程序研究决定。对于本级管理的干部的任用,不符合程序的不上会;对上级管理的干部的任用,不符合程序的不上报,对下级报来的干部任用事项,不符合程序的不审批。并在研究干部问题时,坚持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不搞偏听偏信和个人说了算,切实按规定的程序办事。
三是出现问题必查,失察失误必纠,将责任追究落到实处。在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的同时,对违反《条例》,出现用人上失察失误问题的,做到有问题必查,有责任必纠,决不偏袒,姑息迁就,不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执行制度坚决有力,杜绝了用人失察失误现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二、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现象透析
(一)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病情诊断”。选人用人失察失误,是指在选拔任用干部中,有关组织和责任主体没有认真执行党的干部政策、用人标准和规定的程序等,从而导致识人不准、用人不当,造成严重后果或在群众中反映强烈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一是“带病提拔”。干部任职前政治表现或经济等方面有不良反映,按规定不能提拔,却末认真调查核实或核实后仍坚持予以提拔任用的。二是“盲目提拔”。所选所用干部的德才素质严重不符合其职务的标准和要求。三是“违规提拔”。严重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程序提拔干部。
(二)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病因分析”。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直接原因,或者是对所选所用之人根本没有识准,或者是虽然识准但却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没有用准。另外,出现选人用人失察失误问题后没有进行严肃而有效的责任追究,也间接造成了此类事件屡屡发生。而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又各自有其产生的根源。
一是识人不准。《干部任用条例》对选人用人标准做了具体规定,如任职的六项基本条件和相应的任职资格等,但是受考察方式的局限不能准确识别干部。现行的考察方式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急”、“窄”、“浮”的特征,因此,无法对被考察对象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考察。同时,受考察者的理论政策水平、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高低的影响,造成考察结果的差异性。现行的考察方式,较大程度上依赖于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但是有的考察对象出于各种考虑,不愿讲实情,有的甚至违背实际,故意歪曲事实,把考察工作引向误区。民意测验难以准确反映民意。一些单位在搞民主测评中却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一是“民意”实为“派意”,以各自的亲疏关系、团伙利益来决定投票方向。二是“民意”充满“醋意”。你越是优秀,他越是不投你的票。三是“民意”变为“随意”。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四是“民意”乃是“情意”。只要你给我有好处,我就投你的票。五是“民意”成了“恶意”。把民主推荐当成了泄私愤的机会。凡此种种,都是对民意的践踏和歪曲,并不能真正反映民心所向。
二是用人不当。一方面照顾平衡。有的片面追求班子结构的平衡,在选用干部的过程中,只注重年龄、性别、党派、文化层次等结构的需要,把一些结构“相符”,但素质“不符”的人员用到了领导岗位。有的片面追求部门间的平衡。为求“一碗水端平”,降格以求,对干部论资排辈,迁就照顾,唯资历是取,英才不能脱颖而出,庸才也能“熬成正果”。另一方面利弊权衡失“准”。在一时找不出理想人选或使用一些有争议的干部时,有的主要领导存有侥幸心理,降低候选人的德才标准。同时,监督不力也是造成用人不当的原因之一。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具有很大的决定权。如果“一把手”自身素质低下,大搞不正之风,“买官卖官”,这样大批素质低下的人员混进各级干部队伍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了。
三是追究不力。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还不是十分明确和具体,对责任人的约束力不强,出现问题追究责任的依据不足。制度不全,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追究的科学机制还没有切实建立起来,还存在一些不便操作的地方,执行起来相对较难。在对选人用人失察失误问题的追究查处方面,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一些地方、单位虽有制度,但不够科学、规范,不易操作,没有明确责任;或者制度中明确了责任,出现了问题,却没有追究责任;或追究了责任,但存在失之偏轻、偏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
四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的不够好。在干部任免上,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民主集中制。但是,由于在用人决策上没有正确地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因而在用人上出现了不少弊端。这种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第一,表面上为集体领导,实则无人负责。用集体决策来掩盖用人上的失误和不正之风。其二,由于决策成员对自己的表决权不负实在的责任,点头摇头都不承担风险,不负责任的现象也就难以避免。其三,由于不追究个人责任,职务、资历等因素就在领导集体中膨胀起来。
三、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的必要性
干部选拔任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推荐、考察、讨论研究决定任用,每一个环节都十分关键,不得有半点马虎。推荐情况掌握不准,就会出现选拔失察,失察就会导致任用的失误。反之,因为用人的失误,将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对组织的信任度,从而使他们在以后的干部推荐、测评、考察中,不愿向组织提供干部真实的现实表现情况。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选拔任用干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一)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因为用人决策时责任明确,且能否用好用准人才与自身的利益紧密相关,所以用人决策者就会自觉地按照我们党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从事业出发,从工作出发,推荐和选拔合格的人才。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锻炼成长。用人追究责任可以把过去强调的“扶上马送一程”落实到实处。那些推荐者、考核者、拍板使用者,由于自己责任重大,因而都会自觉地关注那些与自己有关的升迁者,希望他们在新的岗位上能够继续努力,干出政绩,至少不要出乱子,以免使自己承担责任。这样一来,那些被提拔重用者,就会受到很多的人的关心和监督。
(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优化干部能上能下的环境。我国人事制度方面的最大困挠,莫过于干部能上不能下,这是用人决策者的最大困惑。实行用人责任追究,同时再配合以目标责任制,既可以使用人决策者放开手脚选拔精兵强将,同时也使那些落选者容易面对现实。
(四)有利于破格用人机制的形成。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在用人上的客观要求是必须破格用人。只有敢于破格用人,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稳操胜券。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可以促使用人决策者们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五)可以形成干事创业的竞争机制。一旦把党的任人唯贤原则与用人决策者自身的利益结合了起来,用人决策者就会自觉地按照我们党的正确的用人原则来选拔干部,这样,那些不干实事的人就没有了市场,这可以激发人们的干事创业精神。
四、失察失误责任追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切实负起责任,这是搞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责任追究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的关键内容,也是建立责任制的关键环节。实现有效的责任追究,应当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解决好应当遵循的原则问题。一是以《干部任用条例》为中心的原则。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必须紧紧围绕《条例》,根据《条例》的各项要求确定责任制的框架结构和具体内容。《条例》是建立和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的基本依据。二是有限责任的原则。《条例》已经明确规定了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就等于明确了各行为主体的行为责任,这种“明确”实质上也是对责任范围的一种限定,行为人不必要承担规定要求以外的责任。三是公正合理的原则。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必须能够实事求是地界定责任、追究责任,不受责任人身份、地位、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切实做到公正合理。四是权责一致的原则。权力与责任相伴构成,一个行为主体行使什么样的权力,就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权责应当是一致和对称的。五是责任主体明确的原则。明确干部选任工作责任,必须紧紧围绕该项工作对各行为主体的要求,把各项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人身上。行为主体不清,责任追究就无从实施。六是罚当其过的原则。一方面,各种过错都要受到追究,有相应的惩罚办法;另一方面追究是恰当合理的,惩罚措施的轻重要与过错的严重程度相当。罚当其过,也是落实公正合理原则的一个基本保证。
(二)解决好责任追究的范围和内容问题。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首先必须明确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主体及其应承担的责任。选拔任用干部涉及到推荐单位、考核机构、考核人员、决策班子等不同层次的组织及人员,要严格确定各层次和环节的责任主体及责任制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要明确推荐、考察和任用三个关键环节上的责任主体及相应的责任。一是推荐环节。其责任主体及责任内容,要根据不同推荐形式而定。民主推荐干部责任主体就是被推荐者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责任是认真制定推荐方案,严格按照推荐程序,合理确定推荐人员,详细介绍被推荐人的情况。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对下级党委(党组)组织的民主推荐负有监督指导责任,参与指导下级民主推荐的人员对民主推荐负连带责任,对监票、计票、如实向派出机关汇报推荐情况等负主要责任;党组织推荐干部,责任主体是推荐单位党组织。主要责任是如实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推荐情况,对民主推荐、班子集体研究和推荐结果全过程负责;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干部,责任主体是推荐者本人。主要责任是本着管人与管事相统一的原则,一般在与自己工作关系密切的干部范围内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推荐干部必须按规定写出署名推荐材料,说明推荐理由。二是考察环节。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考察工作负组织领导责任。部长办公会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并对其结果负责。考察组执行考察任务,负具体考察责任。要按照要求,合理确定民主评议、民主测评、个别座谈等人员的参与范围,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情况,对考察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署名考察材料,如实向考察组的派出机构汇报。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如实向考察组反映考察对象的成绩、缺点或问题,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并对自己的谈话内容负责。三是任用环节。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其责任主体是党委(党组)。书记办公会不属于干部任用决策机构,其主要责任应是对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前的程序和资格把关。党委(党组)在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到会成员要认真听取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各自的分工和掌握的情况,认真负责地对任免事项发表明确意见。对任免事项意见分歧较大或有重大问题不清时,要暂缓做出决定。
(三)解决好责任追究的尺度问题。在民主推荐时,对搞非组织活动的党员干部,要给予批评教育,并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已确定为考察对象的,应取消被考察资格,并记录在案,一段时间内不予提拔使用;情节较重的应给予纪律处分。民主推荐的组织者,不向上级党委如实汇报推荐情况,或者向外泄露推荐情况的,对主要责任者应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或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应给予纪律处分。在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时,识人不准,所推荐的人选有严重问题的,给予推荐人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如明知所推荐的人选有严重问题,仍坚持推荐,情节较重的,应酌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在确定考察对象过程中,对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弄虚作假,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真相的有关责任者,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对因工作不负责任,考察结果失实的有关责任人,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或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给予纪律处分。对考察时应该回避而没有回避的考察人员,或在考察期间吃请、收礼、讨好许愿、泄露考察情况的,要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纪律处分。考察干部时,谈话人或有关机关和部门不能真实准确地提供被考察对象的有关情况和材料,应酌情给予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
以书记办公会、少数人研究或者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党委(党组)领导成员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做出的干部任免决定的等,对主要责任者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应给予纪律处分。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提拔本人亲属或身边工作人员,或者在工作调动、机构变动时突击提拔干部的,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应给予纪律处分。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收受贿赂或因收受贿赂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或党员干部采取行贿等手段谋取职务、职级待遇的,应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解决好责任追究的依据问题。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文书档案制度,对所有的干部选拔任用事项统一提出规范性要求,保证证据的产生和保存。在推荐环节,要求以个人名义推荐干部人选的领导干部必须按《条例》规定写出书面推荐材料,民主推荐的原始推荐票应当长期保存,推荐汇总情况要形成书面材料,由推荐工作的主持者、组织者签署姓名。在干部考察环节,要求个别座谈时必须有考察组成员二人以上共同参加,并分别进行笔录,以便相互对照、相互印证、相互监督。笔录必须存档,长期保存。考察人员要亲手签名,不允许打印和代签。在决策环节,不仅要求组织部部务会、党委(党组)会或常委会必须有详细的会议记录,而且要求书记办公会也必须有正式的会议记录,作记录的不应是参加会议的组织部长或其他领导成员,而是专门的工作人员。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召开了书记办公会而没有正式会议记录的,应视为责任过错。一次干部任免,应把从推荐、酝酿到讨论决定各个环节产生的文字资料整理归档,形成完整的资料体系,并制作成一个独立的卷宗,归档保存。
(五)解决好责任追究的方式问题。所谓责任追究的方式,就是根据不同的责任事实给予不同的处理。处分形式可以分为3种:一是一般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责令做出检查、通报批评、诫勉等。二是党纪处分和政纪处分。党纪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政纪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三是刑事处分。责任人的责任过错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等有关法律,给予刑事处分。一般情况下,给予刑事处分的,应同时给予行政处分和党纪处分。对于违反规定选拔任用的干部,在追究有关责任的同时,还应取消任用,宣布任用无效。进行责任追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没有规定又不能类推的,就不能进行处分。
(六)解决好责任追究的主、客体问题。上级党组织和干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下级党组织对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的考核。各级党委(党组)负责本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党委(党组)及组织部门受理有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检举、申诉,制止、纠正违反责任制的行为,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处理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实行检查监督,对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提出处理意见。涉嫌犯罪的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正确实行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
选人用人失察失误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阻碍了事业的发展,歪曲了用人导向,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各级党组织要着眼实际,切实把好选人用人的关口。
(一)把好思想认识关。必须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的教育,引导其从政治上、战略上充分认识选人用人的重要性。要不断增强他们的法纪意识、政治意识和时代意识,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把党在新时期选贤任能的干部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把好民主推荐关。必须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不断完善民主推荐操作方法。在民主推荐票比较分散时,可以将得票相对较多者列为候选人,进行两轮或多轮筛选,真正体现民意。适度公布民主推荐的结果,提高群众对民主推荐的信任度和参与积极性。根据不同的被考察对象,规定不同的群众和知情人参加民主推荐和个别谈话。科学分析、合理运用民主推荐结果,做到真正尊重民意,理解民意,顺应民意。
(三)把好考察识人关。就目前多数地区和部门的情况看,党委在研究干部的任免时,所依据的大都是考核材料。要使考核结果准确无误,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考核者必须德才兼备,二是要建立考核责任制。关于考核者品德方面的素质,除了党性强、作风正派、公正廉洁外,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考核者应熟悉党的干部政策和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能准确地用文字形式把被考核者的主要特点反映出来。同时,还要准确把握识人标准,始终坚持干部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依据《干部任用条例》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坚持对考察者先考察,对不适合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要坚决予以调整,不断提高干部考察队伍的识人水平。对群众的评议意见、批评、建议,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创新、改进考察方式、方法,变突击性考察为经常性考察,变室内考察为实地考察,变在少数人中考察为在多数人中考察,保证考察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四)把好任用监督关。党委在确定干部任免时要实行个人负责制度。在考核准确的前提下,因盲目赞成或反对某项人事任免而导致用人决策失误、造成工作失误的,应追究决策成员的个人责任。为了明确用人决策者的具体责任和功过,还必须建立用人决策责任制。用人决策的责任非常清楚地落在了每个用人决策者的身上,用人决策者对事业的负责与对自己的负责也就结合起来了。要做到强化思想教育,使“一把手”及主要领导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坚持“管用、实效、严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讨论决定干部的议事制度,规范、约束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及主要领导的用权行为。规范群众评议制度,鼓励群众主动监督“一把手”及主要领导的权力运行结果。要严格执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举报受理制度,从而充分发挥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把关”作用,有效避免“一把手”及主要领导由于滥用权力而导致用人失误。
(五)把好责任追究关。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关键是把追究失察失误者的责任落到实处。对用人失察失误者进行责任追究,要坚持实事求是、从严执纪、有错必究的原则,把责任追究贯穿于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一要出重拳。对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故意隐瞒真实情况,造成干部选拔任用失察失误的相关责任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部门解决的,组织部门要根据有关制度规定,该出手时要及时出手,要从重处理的不能轻,要降职的不能只诫勉,要免职的不能作降职处理,严肃查处,维护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权威。二要措施硬。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干部个人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党政“一把手”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定、细化其他领导成员和组织人事干部大小不同的责任,纳入公务员年度考核的内容,与领导干部职务升降晋级调资挂钩。三是下猛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对于干部出现重大问题的地方和单位领导班子,并在责任追究过程中不力的,党政主要领导实行“一票否决”,进行降免职处理,其他成员追究相应的责任。四是利益倾斜。建立激励机制,对责任追究工作抓得紧,搞得扎实的部门、干部,进行精神或物质上奖励。把那些思想品质好,党性强,政治可靠,坚持原则,敢于进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成绩突出的个人及时提拔重用。
同时,建立干部选拔任用举报制度。要建立严格的登记、阅办、送审、立案、督办、查处、结案上报、综合反映等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和干部管理权限对举报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对举报信件和记录要严格保密。要坚持组织(人事)部门与执法执纪部门的联系通报制度。主要是召集执法执纪部门定期向组织(人事)部门反映干部在政治立场、道德品质、思想作风、廉政建设以及执行干部工作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制度。下级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每年要以书面形式向上级报告本地、本部门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情况、选拔任用干部情况、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以及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情况等。既要总结成绩和经验,又要正视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要对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和剖析,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水平。
- 上一篇:执政能力建设实践思考
- 下一篇:审计工作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