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环境机制思考

时间:2022-09-29 04:53:00

导语:人才环境机制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才环境机制思考

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加快**的发展步伐,关键在人才,在于人才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才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而首要的、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营造有利于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机制

一、营造有利于凝聚人才的区域发展环境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一个有利于人才创业、施展才能的区域发展大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科技大环境。针对目前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的问题,要以逐步推进和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和产品标准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规模化为农业发展目标,通过城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功能,组织农户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农村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同时,引导山区农户发展科技含量、经济效益高的种养业,扶持和发展种养大户,逐步扩大规模,为科研和技术推广创造条件,为科技人才创业提供舞台。

市属、区属企业的外延发展,要以**经济技术高新开发区为中心,以化工、制药、机电一体和新材料产业企业为重点,带动多种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共同发展。传统工业企业要充分利用高新开发区的幅射发展机遇,加快自身改造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科技创新水平,努力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同时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素质,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大力发展旅游业,**市背靠神秘的青藏高原,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应把旅游资源开发作为**的重要产业之一。

加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形象的宣传和包装。人才走向有着自身的规律,从国内外的一些地区、企业和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现实来看,吸引人才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对于人才自身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冲着牌子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人文精神和创新环境好的地区、知识型企业,对优秀人才有着很强的感召力。而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市场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人才同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为吸引人才,**先后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整体形象上的包装不够,使很多人对**缺乏真正、全面的了解。因此,要从**发展前景、人文环境、科技环境、人才、政策等方面,加强整体包装和宣传,使人们为工作、生活、献身于这片热土产生自豪感、优越感。

二、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事业发展环境

过去不少人才是奔着外企的好环境、高待遇去的,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一大批有竞争实力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尽管所在地区的环境并不诱人,但除优厚的待遇外,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个人的发展机会等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是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战略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人才,工资、福利、待遇是重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他们更看重的是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增加。从发达地区已经发展起来并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看,人才流动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哪里的政策机制对人才最具有吸引力,哪里的土壤和环境最适宜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哪里就能够凝聚人才、留住人才。因此,能否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人才的聪明才智得到自由充分的施展与增长,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一个系统、一个部门、一个企业,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要为人才发挥作用和人才的成长提供活跃的科研氛围和宽松的科研环境。(1)要继续加大和保证科研经费的投入,使企业逐步成为研发主体。(2)重视优秀人才和优秀科技梯队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梯队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的培养,结合重大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以任务促进人才的成长,加速造成一批科技带头人和科研骨干。(3)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陈规陋习,在优秀人才处于进取心和创造力高峰的时候,及时将他们推上重要岗位,担当富有挑战性的工作。(4)要注重调整人才结构,调整和处理好科技带头人与项目成员、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协作等各种关系,在人才的引进上,要从个别引进的模式逐步向成组、成建制引进的模式转变和发展,形成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使各成员的创新思维都得以萌发和实现。(5)要努力营造单位内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并不断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深造和发展的机会。

三、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关键在于一个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绝大多数人才追求的是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待遇得到提高。针对人才外流的情况,要变被动“截流”为主动“导流”,在流动中求稳定,在竞争中求优化。要按照稳定和吸引杰出人才、培养扶持后备优秀人才、激励提高一般人才的思路,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如对重点科技工作岗位、重点科技项目建设,要在确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和优厚的生活待遇后,通过公开招聘、平等竞争的方式聘任科技岗位和项目带头人,并以此为“龙头”带动一批人成长,成为新的科技带头人,形成年龄上的梯次和基层对上层的推进,使青年人才不断充实到骨干人才队伍中来。

改革分配办法,建立激励机制。过去曾有一些单位单纯“以感情留人”,实际上,情感不能代替理智,在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的今天,谁也不能要求别人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只有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拉开档次,充分显示知识的价值,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因此,要在进行感情投入的同时,坚持按岗定酬、按绩取酬的原则。完善科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探索以智入股、提高按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业绩奖励份额等知识资本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形成有效的激发优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高度重视,给予奖励,并实行高额奖金,较大幅度地提高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的待遇,让他们在贡献聪明才智的同时得到优厚的物质利益,不断改善生活条件。

要注重在政治上、工作上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在营造干事创业的大环境、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待遇的同时,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好思想上、认识上的问题。还要加强对人才的知识更新、形势政策方面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道德观念,树立实践观点、群众观点,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怀和奉献精神。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创新和竞争、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氛围,保护人才大胆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四、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适应人才由全球培养在全球流动、在全球范围争夺的趋势,积极建设**人才市场,要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构筑起一条宽畅、高效的人才通道。要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管理的政策、制度的基础上,以公开、平等、竞争为取向,以市场配置为基础,逐步建立适应所有制和利益主体多元化要求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构建一个统一、集中、规范、高效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

广泛开展跨地区、跨国界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是最大限度吸引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在留住、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对外部的优秀人才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特别是要吸引留学人才回国工作。鼓励海外留学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和离退休人员中的高级专家,可以不办理正式调动手续、不改变人事关系和户籍关系,为**的科技开发、科技推广服务,以扩大**的区域人才资源。要鼓励留学人员和在国内为外资企业服务的人员,通过合作研究、信息交流、科技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服务,促进人才在产业、地区、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形成整体性人才开发机制。继续加强与中央、省属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为**的发展寻求更广泛的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持。

五、加强对人才管理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和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人才战略的特征。各级党组织、政府机关,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吸引、留住、用好人才上,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发展观念,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努力营造本地区的科技发展环境,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指导思想,适应人才资源的作用不断上升的趋势,制定规划和相应的人才措施、政策,对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的有关科技工作、人才工作的文件,要认真研究,认真抓好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关心科技工作、关心科技人才的工作与生活,努力挖掘人才资源,发挥好人才的作用,促进人才的成长。使潜在优势变成现实推动力,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一批在世界科技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帅才和懂得经营、善于创新的科技精英;造就一批具有科技基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工作规律的探索,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人才投资、培养、引进、配置、任用、流动、考评、奖励、分配、社会保障等在内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实现人才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打破“官本位”观念,创建有利于科研活动的平台,解决好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对于具有科技带头能力的优秀科技人才,除为其配备专门的仪器设备,相应的住房等工作和方便的生活条件外,在职称评聘、推荐等方面也将优先考虑,对他们所主持的项目,实行项目负责制,给予更大的自主权,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到科研实践活动中去。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里,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氛围,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

注重从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世界眼光和全局观念、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行政管理和组织指挥水平高的优秀年轻科技人才中选拔领导干部,使这些优秀的复合型领导人才及时进入各级领导岗位。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现代领导水平、科学决策水平和整体创新能力,为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奠定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