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存在问题思考

时间:2022-09-29 04:50:00

导语:工作中存在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作中存在问题思考

近年来,为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使广大干部接受农村锻炼、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从**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机关干部下乡驻村工作。干部驻村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用实际行动在群众中塑造党的新形象,用好作风、好传统,用一点点真情打动民心、凝聚民心的实际行动。几年来,广大驻村干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备耕春播顺利进行,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扎实工作,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好事,解决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干部下乡驻村工作的重要性

(一)干部下乡驻村可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因为驻村干部在认真调查摸底、吃透村情民意、找准优势的基础上,可以与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制定所在村经济发展思路和长远规划,帮助农民群众选准脱贫致富项目。同时,还可以采取说服教育、典型示范、提供服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办法,帮助农村干部群众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强他们适应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

(二)干部下乡驻村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通过驻村干部入驻各村后可以搞好农村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建设,结合各村实际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培育健康向上的新观念,树立良好社会风尚;通过认真组织农村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可以引导干部增强政策、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教育群众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做到懂法守法;通过抓住所驻村的深层次矛盾,可以认真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作风、村级财务、统筹提留、宗族矛盾、土地承包和宅基地划分等各类矛盾纠纷,不断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干部下乡驻村可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驻村工作的实践,机关干部可以学到在机关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许多派出单位把机关干部所驻村作为机关干部了解农村的窗口和转变作风的基地,经常组织机关干部去看望派出人员,体验生活,接受教育,从而促进机关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驻村后自觉扎根于基层,“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事、解百家忧”,和农民兄弟谈心交心,广泛征求意见,化解矛盾,体察群众的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把阵地放在农村,把服务对象定在农户,把工作做到庭院,可以切实解决一大批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困难问题,以实际行动在基层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干部下乡驻村可以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驻村干部以加强阵地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干部素质为着力点,通过积极配合镇、街道党(工)委开展技能培训,培养、发展党员,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文化结构,可以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积极组织人、财、物力量,可以不断解决农村党支部最急、最需、最盼的问题,极大地推动农村党员教育阵地建设。

二、干部下乡驻村存在的问题

(一)驻村干部工作能力同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之间有差距。下派的驻村干部热情较高,但大多数年轻干部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处理解决农村复杂矛盾的实际能力,指导信心不足、力度不大,帮助群众在解决实际困难、寻找增收门路上缺乏经验和办法,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具体表现为有些干部不能正确领会党的农村政策,执行中随意性较大,思想观念陈旧,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缺少办法。

(二)驻村干部工作方法不多、思路不宽。驻村干部在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方面做得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农村工作的需求。驻村干部既要顾全局、把方向,又要为群众办实事、办难事,需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当前农民利益多样化,农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各不相同,一些驻村指导员一直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对农村工作的适应和方法的把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驻村干部工作环境复杂多变。驻村干部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他们想制定任期工作目标,但农村受制约的条件和可变性因素很多。如:明年即将进行的村级换届可能会引发农村各种利益群体的分化与组合,激发一些农村潜在的矛盾,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

(四)对下派驻村干部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个别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纪律松散,少数人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干部“走读”现象时有发生。而组织、人事部门对驻村干部的管理,只强调思想工作,注重政治管理,没有考虑驻村干部的具体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和职业特点,无形中强化了驻村干部的“走读”意识,不利于驻村干部的管理。

(五)下派单位领导对开展驻村工作认识有偏差。认为驻村工作可有可无,被抽调单位领导只是选派一些闲杂人员,来应付驻村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驻村工作的实效性。

三、进一步做好干部下乡驻村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措施,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一是广泛动员,统一思想。区委、镇、街道党(工)委要层层召开驻村工作动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使大家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开展机关干部驻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领会和把握干部驻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方法步骤,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二是区、镇、街道党(工)委领导要经常带领有关部门人员深入辖区所驻村,对驻村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对驻村干部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个别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目的不明、工作不主动等情况及时予以指正,保证驻村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三是抓督查,促进工作落实。区、镇、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不定期深入村户对驻村干部到位情况、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并建立工作安排、汇报和总结制度,有效地促进工作的落实。三是制定下乡驻村干部工作纪律,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驻村工作结束后,对驻村干部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把驻村工作与评优和晋级有机结合起来,激发驻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二)深入调研,做农村群众的“知情人”。驻村干部入驻各村后,要安下心,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农民群众同甘共苦,为困难群众解疑难、办实事,把驻村工作作为密切干群关系、锻炼自己,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理论素质的有利时机,访贫问苦,记民情日记,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掌握、分析等一手材料。开展“走百家、访百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通过走村串户、座谈交心、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村情民意,找贫困根源,想脱贫办法,确定发展思路。

(三)明确任务,找准驻村思路。一是认真履行“三队”职责。努力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农村政策的“宣传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队”,为农民群众解疑难、办实事的“服务队”。二是明确驻村工作目标。村两委会有三年工作目标,驻村指导员的工作目标必须结合村两委会的任期目标,既要对村两委会前阶段的工作进行梳理,又要结合中央1号文件新精神,超前思考,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整合农村各种资源等角度,为农村跨越式发展提出更远的工作目标和创新的发展思路。三是从实际出发,找准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的事做起,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四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为强区富民、建设经济强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紧紧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关键,下功夫把村“两委”班子建设好,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在抓好“两委”班子的基础上,注重发展新党员,培养基层骨干队伍,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和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

(四)转变工作作风,适应环境,进入角色。鼓励驻村指导员树立一颗心、一股劲、一片情,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实,实实在在为农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驻村指导员要克服困难,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环境,以密切干群关系为切入点,区分不同对象开展调查走访活动,摸清群众的思想脉搏;以办实事好事为突破口,打开工作局面,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对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而村又长期无力解决的问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在驻村中指导员要学会“三事”:一是善谋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驻村干部处在党和群众的中间,既是桥梁纽带,又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当群众对某些政策不理解,认为某些规定不合自己的意愿时,他们往往把矛头指向村干部,不是闹事,就是上访。这就要求驻村干部要“善谋事”,做到吃透政策,事先有考虑,有准备,从调查研究、吃透乡情村情的基础上深谋远虑,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而不是凭感觉、靠经验;二是会办事。驻村干部常打交道,既有遵纪守法的公民,也有作奸犯科的“刁民”,既有通情达理的文明家庭,也有胡搅蛮缠的“钉子户”;办理的有公事、私事、大事、小事,听的话有真话、假话、坏话、好话。因此,驻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务必做到处处留神,时时在意,讲究工作方法,挺直腰杆做人。把依法办事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合起来,学会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善于把握群众的脉搏,对一些重大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要明察秋毫,防微杜渐,及时采取措施,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必须牢牢地把握两点:首先,要以政策之本稳民心。这就要求驻村干部执行党的政策不走样,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把政策宣传到户、到人,不断增强群众的政策观念。其次,要以物外之功解民忧。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吃穿住行,随时随处都离不开资金,在这方面要使群众个个满意,也不是可能的,很多情况下都是“杯水车薪”;三是能成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农民群众最讲实际,他们衡量干部的标准,不是会说不会说,也不是工作的过程,而是看他们到底干了哪些事,结果怎么样。群众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定计划多、说教多,聊天混日、一事无成的干部。所以,驻村干部要尽可能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必须真正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并真诚地为群众谋利益,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优势,不仅能成事而且还会百战不殆。

(五)加大教育培训,切实提高驻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一是按照驻村工作既要“身入”,又要“心入”的原则,从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干部思想素质入手,加强对驻村指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让指导员为所驻村党员、干部、村民“讲党课”活动,达到不仅提高农村干部的理论水平,而且促使指导员自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效果。二是把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计划地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努力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提高农村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帮助他们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六)突出重点,为群众排忧解难。驻村指导员原先的环境和条件较好,而驻村环境差异较大,条件比较艰苦,有的村地处偏僻山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有的村经济基础薄弱,开展工作困难重重;有的村村容村貌较差,工作、生活环境恶劣。驻村指导员只有亲临农村第一线,才能真正体会到当前“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真正感受到基层干部“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窘境。这样,指导员同农村工作距离变近了,同农民的心贴近了,自身思想灵魂深处才会真正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教育,才能真正认识到自身农村工作的水平不足和发展农村经济能力的欠缺,从原来“领导要我去”转到“要干就干好”,使命感、责任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俯下身子为群众办事,就能得到群众的真诚拥护和爱戴,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驻村干部若想情系农民,心贴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入手,真心投入,力所能及,想尽办法,认真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引导群众进行结构调整,促进驻村经济快速发展,就要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以电教网络为载体,以镇(办)党校为阵地,以村党员电教室为依托,多形式办班,分层次培训。根据市场动态,确定培训重点,组织播放适合农民收看的科教片,进行形象直观教育,适时根据农户白天忙于春耕的实际,利用晚上时间对农民党员群众进行科技“补脑”播放电教,并帮助村里建立健全学习考勤、村规民约等项制度。二是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邀请农林专家讲授种养殖技术、蔬菜品种更新、引进市场前景等科技知识,让科技培训成为农民增收的“大餐”。

(七)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创造驻村工作优良环境。

1、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要充分整合镇办和部门资源,共同解决一些农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支持、协助驻村工作队发挥作用,完成任务,使指导员能安心、专心驻村工作;同时,要经常深入基层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各涉农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为驻村工作提供技术、信息、项目服务,涉农资金要在不改变审批渠道的前提下,向驻村工作倾斜。二是对指导员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对驻村工作要多倾注一份心血,经常到队员所驻村走一走、看一看,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加强对驻村工作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以鞭策后进、鼓励先进。

2、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及时解决指导员的日常生活难题,并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尽可能为驻村干部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派出单位要按照“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要求,进一步当好坚强后盾,把工作队的事作为单位的份内事和大事看待,关心工作队员的生活情况,单位领导要经常深入驻地看望慰问工作队员,为驻村干部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消除干部的后顾之优。

(八)建立对驻村指导员的激励机制。依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范其言行。一是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农村工作指导员受上级党委、政府的委派,在所驻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指导、帮助和配合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在派驻期间,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协调村级各方关系,提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意见建议,参与镇、街道党工委有关“三农”问题的决策等等。二是建立健全驻村干部选派、督查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完善驻村与派出部门“捆绑式”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驻村干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考核方式可采用“两评两考”的办法,“两评”即:镇办的工作评定和所驻村干部群众的民主评议;“两考”即市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考核和镇、办的日常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农村指导员评优、晋级、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农村指导员进行批评教育和思想整顿,责成写出书面材料,制定整改措施,并取消评优资格;对做出优秀成绩的驻村指导员,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表彰和奖励。

总之,干部下乡驻村必须着眼于深入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探索适合新时期要求的驻村干部管理方法,切实加大选派干部下基层的力度,把驻村工作这件群众欢迎、社会赞誉、已经认准的大事好事抓实抓好,抓出实效,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