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实践思考
时间:2022-09-29 04:44:00
导语:党建工作实践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随之,社区党建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日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既是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的需要,又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渗透力、影响力的需要。我市的社区党建工作起步较晚,**年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我市的社区党建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渐推开。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党建不能适应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对我市社区党建工作这一新领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进一步搞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议,以此推动我市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确保城市基层的进一步稳定,确保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夯实基础、创新载体、完善机制、整合资源、服务群众、队伍建设、典型示范等方面狠下功夫,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调整组织设置,夯实社区党建基础
从加强社区建设和党的工作的需要出发,积极构建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构筑党在城市执政的组织基础。将原有的25个街道党委改建为22个党工委,明确了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职责和任务;将四区310个居(家)委会调整为128个社区,在三县建制镇新组建了37个社区。截止目前,全市165个社区全部组建了党组织。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23个,党支部140个。社区党组织设置的调整优化,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党的工作的有效性。
(二)创新活动载体,大力开展创建活动
为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在巩固基层政权、保持社会稳定、开展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宽城市党建工作的领域,创造富有生机的城市党建工作新体系,**年以来,全面开展了创建“六个好”街道党工委、“五个好”社区党组织活动。截止去年底,已有16个街道党工委、53个社区党组织达到了创建标准。为适应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在总结前几年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对街道社区党组织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又进行了修订完善,统一为“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和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新标准,并已着手组织实施新一轮创建活动。
(三)整合社区资源,构筑共建工作格局
制定下发了《关于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意见(试行)》,通过完善协调机制,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不断增强社区的整体服务功能。在各街道进一步健全完善辖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或联席会议,发挥街道党工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增强驻区单位的共建意识。目前已有150余个省、市、区(县)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成了共建对子。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动员和组织辖区学校、医院、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硬件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真正做到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党建合力。
(四)搭建服务平台,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坚持把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服务群众做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重点,延伸领域,不断推动社区服务上水平。在各社区建立了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站,对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安置就业等社会化服务;在75个社区建成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分别建立了便民小超市、饭馆、干洗店、粮油店、花卉市场、幼儿园等服务设施。广泛开展了便民利民、救助保障、医疗保健、计生服务、普法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10个系列,30多项社区服务活动。以“警务进社区”为主要内容,在全市建成社区警务点93个,警务室45个,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初步形成。
(五)践行“三个代表”,积极开展“民心工程”
各社区党组织把解决社区居民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把开展党员活动与解决居民群众困难有机结合起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城北区幸福社区党组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面向社区居民开通了社区服务热线电话,随时解答、解决社区居民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城西区红星社区党支部成立了党员基金会,通过党员捐款的方式积累资金,用于慰问、走访家庭生活困难党员和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城东区南小街社区党支部与中房银川物业管理公司党支部联合成立了“爱心促进会”,筹集十多万元资金,先后资助10余名贫困家庭的孩子重返校园。城中区水井巷社区党支部协调相关单位解决了南关街42号院的下水井和化粪池堵塞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城东区东关社区党支部与辖区有关单位协调,筹资10万元,修建了一条长120米、宽6米的水泥路,解决了小区住户出行不便的难题,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适应形势需要,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党员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管理暂行办法》和《**市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属地管理、归口管理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离退休和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等纳入社区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各社区统一建立了纳入社区管理党员台帐。在市、区(县)以及市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设立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有效网络,逐步形成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合力。为进一步摸清底数,规范党员管理工作,从**年12月开始,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流动党员梳理工作,努力探索与新的经济社会特点相适应的有序、有效、有力的党员管理新方式。
(七)开展“双联双管”,发挥在职党员作用
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开展了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建设与服务的活动。一是建立报到登记制度。发放了“致在职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并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动员,明确参与渠道和具体办法。截止目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率达80%以上。二是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各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行业特点和爱好、服务意愿,根据各自实际,成立形式多样的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联动站等,加强对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工作的有效管理。三是建立社区活动制度。按照“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创新活动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服务活动。**年“七一”前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万名在职党员奉献社区日”活动。全市13000余名在职党员统一佩带“共产党员”胸章,走上街道,走进居民小区和居民家中,广泛开展医疗保健、治安防范,帮助困难户、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四是建立表现评价制度。通过建立在职党员三卡(基本情况登记卡、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活动记录卡、活动情况反馈卡)等,提高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从**年开始在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增加了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的内容,形成对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的合力。
(八)选好配强班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不断对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进行优化调整,使全市社区党务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目前,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3.1岁,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已占总数的91.4%。采取赴外考察学习,示范引导和集中培训等办法不断提升党务干部素质。**年以来,市、区(县)两级共举办各种社区干部培训班近20次,培训1900多人次。仅市委组织部就举办了两期社区党支部书记赴浦东新区考察学习班,并对四区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轮训了一遍。通过狠抓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社区工作注入了生机活力,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九)以点带面抓示范,培植党建新亮点
围绕提升社区党建档次,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一目标,紧紧抓住创建社区党建示范点工程这个重点,着力培养社区党建新亮点。在层层推荐的基础上,通过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办法,确定了城中区人民街街道水井巷社区、湟源县城关镇城台社区等5个各具特色的社区作为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明确要求示范点社区发挥好四个方面的示范作用。即:拓宽工作渠道,在开辟社区工作阵地上做示范;完善规章制度,在社区党员规范化管理上做示范;强化社区服务,在推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上做示范;重视教育培训,在建设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上做示范。在坚持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各示范点在地理位置、历史传统、人口素质和工作基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科普型、文化型、体育型、健康型、便民型的新型社区,逐步形成“一区一品”特色的要求。在抓好市级示范点的同时,按照抓典型、树立导向,抓培育、促进辐射,抓推广、带动发展的工作思路,要求各区(县)参照市级示范点的要求和标准,抓好本级党建示范点的建设。通过市、区(县)两级联手,不断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二、目前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社区党建工作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不明确,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当前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对于当前社区党建有哪些主要任务,从哪些方面去抓,一些地方的社区党组织对此不明确,或者是找不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效果不明显。此外,方式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不够,切实有效的措施、载体和机制不多。
(二)社区党组织发展党员困难较大。社区管理的人员多为无业人员和社会青年,思想政治素质较低,不愿加入党组织,真正能让社区党支部发展的党员后备人选少而又少。加上一些地方的社区党务工作处于任其发展的自然状态,党支部的工作力度较弱,党员发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流动党员管理比较薄弱。流动党员主要有以下几类:(1)进城务工经商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往往不能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有的即使领取了流动党员活动证,也不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不愿暴露党员身份;(2)迁居党员。这部分人员迁移到新居后,不愿转移组织关系,或者把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成为“口袋党员”;(3)退休后二次就业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多因外出经商而处于流动状态;(4)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这部分人员下岗失业后返回街道社区,但多数人的组织关系仍然留在原企业党组织;(5)毕业后、就业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这部分人员中有的待分配时间长达一年,在“找工作”期间,多数不能及时递转组织关系,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6)复员转业后、就业前的复员转业军人党员。这部分人员的档案转到民政局,组织关系在其就业前放在社区,有的一、两年不能就业。这期间社区党组织对他们的表现情况并不了解,致使一些预备党员不能按期转正;(7)流动人才中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多为科技人才,但有的长期脱离组织,对这部分人的管理也是一个难点。而目前我市街道党工委和社区还没有在流动人员中建立党支部,有一部分流动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外,组织观念日渐淡漠,思想上、行动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仅未能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而且容易成为不合格党员。
(四)党员移交工作协调不够。一些省市关停并破企业在向社区移交党员时,存在甩包袱、一推了之的思想,移交党员数目不清、情况不明,缺乏与社区的协调沟通。部分社区在对移交的党员进行核实时有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
(五)由于社区党员来自方方面面,思想状况比较复杂。部分党员党性不强,组织观念弱化,据**年上半年不完全统计,仅在移交社区管理的8292名离退休和下岗失业职工党员中,6个月以上长期不交纳党费的就有3444人,占41%;拒不交纳的197人,占2.4%;不愿参加组织生活的1446人,占17.4%。
(六)党组织活动场所有限,经费缺乏。大部分社区办公场所面积狭小,活动场地和经费有限,部分社区至今还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组织活动开展难。
(七)社区干部生活待遇偏低。据了解,目前我市社区干部从市、区两级财政拨款中所得生活补贴仅为每月400—450元左右,这样的补贴标准对于需要养家糊口的中青年社区干部来说,则难以维持生活。另外,由于社区党组织书记无编制、无津贴,只能靠兼任社区居委会主任或副主任职务取得工资,不但直接影响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影响到社区干部队伍的稳定。
(八)工作机制还不健全。目前,许多社区尚未建立健全共驻共建和工作责任制等机制,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共建意识不强,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有不少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不明确,没有建立层层负责和专人负责等责任制。
(九)社区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和针对性。目前,一些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方法单一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他们找不到有效的形式和载体,把党组织开展活动仅仅理解为传达文件和组织学习,缺乏创新和针对性。不少社区党组织书记把“在党员大会上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规定”作为社区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形式。这样的工作方式很难对党员产生吸引力,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也就难以有好的发挥。
(十)社区党建基础工作薄弱。由于社区没有专职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加之社区工作主要受政府口调控安排,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党建基础工作薄弱,党员发展滞后,党员教育管理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难以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党建的现实需要。
三、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城市基层,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影响力,都是必要的。除此以外,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必须从以下方面深化对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必要性的认识。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就业压力加大,部分国有企业停产关闭破产,大量下岗(失业)职工进入社区,需要社区党组织配合有关方面,积极帮助下岗和失业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和再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实现养老社会化、社会保障社会化,也需要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二)各种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涌现,对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涌现了一些无上级主管部门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此外,还涌现出一批民办学校、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这些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主要落户在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相对固定地居住在社区,或与社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扩大党在这些组织中的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迫切需要加强党的建设,通过社区党组织,加强对这些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党员流动出现新的变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区人”,对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市各项改革特别是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计划经济条件下某些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相对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区人”,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再加上这几年大规模城市改造,出现了许多因迁居而人户分离的流动党员。这些新的变化,给社区党组织加强对这些党员的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社区党组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迫切需要加强社区党建工作,通过社区党组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解和转化,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维护社会稳定。
(四)实施城镇化战略,对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实现现代化,首先得实现城镇化,把大批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中来。当前,我市各地正在进行小城镇建设,一部分农村人口逐步从农村中转移出来,成为城市“社区人”。如何加强对这些新的社区人的教育和管理,正确引导他们加入到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中来,是社区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同时给社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进一步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路
针对社区党建工作的现状和不足,当前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一,以创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为抓手,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要紧紧围绕社区党的建设“五个好”的目标,抓住创建社区党建示范点工程这个重点,着力培养社区党建新亮点。一要重点指导示范点社区在发挥好四个方面的示范作用上下功夫。即:拓宽工作渠道,在开辟社区工作阵地上做示范;完善规章制度,在社区党员规范化管理上做示范:强化社区服务,在推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上做示范;重视教育培训,在建设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上做示范。二要注重突出各社区特点,围绕学习型、科普型、文化型、体育型、健康型、便民型的新型社区建设,逐步形成“一区一品”的特色。三要在抓好市级示范点的同时,按照抓典型、树立导向,抓培育、促进辐射,抓推广、带动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各区、县抓好本级党建示范点的建设。四要适时组织召开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推进会,在总结首批示范点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推出新的典型,瞄准更高的目标,创新创建措施,提高创建成效,积极打造社区党建工作精品,全力提升**市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使**市社区党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更多地新鲜经验。
第二,创新载体,构建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
一是通过组织载体整合社区资源。在各街道(镇)进一步健全完善辖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或联席会议,充分发挥街道(镇)党(工)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形成党在社区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确保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二是通过活动载体整合社区资源。以社区群众为主体,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扩大党的群众工作影响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通过物质载体整合社区资源。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动员和组织辖区学校、医院、服务中心、图书馆等单位的硬件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真正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四是结合正在开展的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协调动员辖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帮助社区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帮助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
第三,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一要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要引导社区党组织针对城市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认真研究和分析社情民意,找准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探索社区服务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兴办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组织,满足各个方面居民群众生活和精神的需要。二要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文明社区。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院”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以此为载体,进一步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对在职党员要根据他们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以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化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确实加强对在职党员的引导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加强对他们8小时以外的管理,促使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健全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机制,提高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一方面,要通过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促使他们始终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理顺企业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实施好集中开展的流动党员梳理工作,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理顺党员关系,强化科学管理,努力探索与新的经济社会特点相适应的有序、有效、有力的党员管理新方式。建立健全市、区(县)以及市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有效网络,逐步形成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合力。
第五,加强社区党务干部理论培训和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适应能力。适时举办全市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围绕如何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这一中心议题,请有关学者、社区党建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和社区党建成效显著的典型分专题授课,从理论的高度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的思想认识问题,从党建、党务方面拓宽党的基本知识面,使社区党组织书记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胜任自身的角色,真正懂得和掌握怎么样去开展社区党建工作。
针对社区基础设施差,党员活动室紧张的状况,多渠道筹措资金,以缓解社区活动室紧张状况。另外,要在省、市关停并破的企业党员移交社区工作中,积极协调,同步考虑党员活动场所,弥补社区基础设施薄弱问题。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共建优势,联系社区的新情况、新变化,遵循“同步规划,适当超前,因地制宜,共享共用”的原则,坚持“五个有”(有必要的固定场地、有基本的设备和资料、有党支部生活园地、有经常性的组织活动,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大力加强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第六,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抓社区党建工作的格局。各区、县人大、政府、政协要关心和支持社区党建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区、县所属系统党组织,要对所属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提出要求,尊重和主动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及时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经常深入社区,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经验。特别要研究新情况,抓住社区党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加强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水平。
- 上一篇:党员工作现状思考
- 下一篇:党员阵地建设现状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