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时间:2022-09-29 04:32:00

导语: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大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是党的建设中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湟中县委以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特别是把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健全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初步建立起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形成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为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全县后备干部队伍现状

**年以来,湟中县委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湟中县培养县级、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工作规划(**—**)》的规定要求,结合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后乡镇及县直部门领导班子的实际状况,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补充科级后备干部的通知》,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讨论等程序,确定了310名科级后备干部和110名党外后备干部,确保了全县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的科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

(一)党政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了经常保持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年轻有为、有发展潜力的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县委每年对后备干部队伍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目前,全县共确定党政后备干部310名,平均年龄为34.2岁,与上年相比下降了0.8岁,其中35岁以下的255人,占82.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86名,占总数的92.3%,与上年相比提高了3.8个百分点。

(二)妇女后备干部数量不断增加。县委高度重视妇女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不断加大妇女后备干部的选配力度,在确定的党政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妇女干部达79名,占总数的25.5%,与上年相比提高了2.8个百分点。

(三)少数民族后备干部比例不断提升。为了保持干部队伍中民族结构的合理性,针对少数民族干部选拔难的实际问题,县委制定了有关文件,从机制上、目标上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县科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少数民族干部达到67名,占总数的21.6%,与上年相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四)党外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充实。为加大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县委组织部会同统战部在全县各部门、各单位中对党外后备干部进行了全面推荐和考核,把110名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好、群众公认的党外干部列入了后备干部队伍,占后备干部总数的26.2%。

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发现人才、储备人才、选拔人才的基础性工作。几年来,县委积极探索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的新机制,把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做法延伸到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使后备干部的选拔、考察、确定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后备干部选拔工作质量。县委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全县干部队伍实际,制定了《湟中县培养县级、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工作规划》,明确规定了选拔后备干部的基本原则、范围、资格条件、数量结构及选拔程序等。规定了必须坚持的六条原则,即党管干部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备用结合、动态管理原则。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选拔中,按照树立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的要求,坚持把德、能、勤、绩、廉作为确定后备干部的重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四看”,即看干部政治上是否清醒和坚定,看在重大政治斗争和关键时刻的表现,看作风是否符合“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看廉洁奉公方面的表现,从而真正把文化程度较高、思想敏锐、事业心较强,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确保了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的质量。通过不断加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力度。去年以来,先后从各类后备人才中选拔任用科级干部44名,其中35岁以下的10名,占22.7%;妇女6名,占13.6%,少数民族6名,占13.6%。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在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中,根据当前领导班子补充调整的需要和干部队伍实际,选拔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工作作风扎实,群众反映好的合适人选,同时,又着眼长远,注意把那些目前还不成熟,但确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进入后备干部队伍中;既注重选拔一些熟悉党政管理、市场经济、法律和现代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又重视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后备人才的选拔,**年,根据县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经各乡镇和县直机关各单位干部群众民主推荐、党组织酝酿讨论,经组织部门严格考察审核,县委初步确定了湟中县科级干部队伍后备干部。其中正科级后备干部84名,平均年龄为37.5岁。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1名,占13.1%;妇女干部15名,占17.9%;党外干部2名,占2.4%;大学学历41名,占48.8%;大专学历37名,占44%;中级职称12名,占14.3%;35岁以下24名,占14.3%。副科级后备干部共226名,平均年龄为32.5岁。其中少数民族干部56名,占24.8%;妇女干部64名,占16.7%;党外干部49名,占21.7%;大学学历98名,占43.4%;大专学历110名,占48%;中级职称18名,占8%;30岁以下59名,占26.1%,31-35岁127名,占56.2%,确保了全县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较为合理的科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

(三)注重培养、强化锻炼,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一是注重学习培训,大力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按照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总体要求,几年来先后组织选派350名后备干部赴山东潍坊、江苏苏州、上海浦东等地学习考察,同时依托县委党佼,每年对后备干部进轮训。培训班结合全县后备干部队伍实际,围绕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论信念来安排,邀请省、市专家教授讲授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党风廉政建设、党的统一战线理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领导艺术与方法等知识,进行了党员先进性教育、依法行政等专题讲座。通过学习,不断加深了后备干部对科学理论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改革意识,坚定了理想信念和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二是注重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后备干部在关键岗位和艰苦环境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按照“强化锻炼、全面发展”的原则,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实践锻炼,实行定期考察,动态管理。对后备人才进行关键岗位、艰苦环境和承担艰巨任务的锻炼,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促使后备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每年有计划的选派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到市直有关单位和贫困村挂职。组织后备干部参与重大课题研讨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激发了优秀人才的创造能力和贡献热情,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提高,严格管理,不断创新后备干部管理机制。一是思想工作汇报制。要求后备干部定期向所在单位党组织组织部门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每年对自己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建设,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认识态度和贯彻落实情况;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情况和效果;工作中的创新思路,廉洁自律和为人处事等。二是跟踪考察制。每年,县委组织部结合换届、年终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同步考察后备干部,同时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让群众来衡量,是否符合后备干部的条件,从而增强干部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自律意识。三是动态管理。建立进出通畅的优胜劣汰机制,坚持动态管理。对那些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政方面出现问题的,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群众意见较大或威信不高不适宜再作为后备干部的进行及时调整,始终使后备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及时补充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进入后备干部队伍,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和充足的数量。

三、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努力造就一大批担当重任的优秀领导人才,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从实践中我们感到,传统的选人用人观念仍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障碍,为此,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培养和选拔优秀年青干部做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进一步抓紧抓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一)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各类各样的领导人才,建设一支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进行选拔和培养。一要科学预测,合理规划。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对各层次、各行业领导干部队伍逐一排队分析,调查预测,确定后备干部总数,建立一支以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党政后备干部为主线,以不同类别的专业人才为补充的后备干部队伍。二要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包括各种、各类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科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有近期即可顶上去的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有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储备型”人才。三要及时补充,保证质量。为了使后备干部队伍起点高、质量好,必须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筛选,有进有出,滚动管理,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数量足、结构好、活力强。

(二)立足当前,统筹考虑,进一步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及要考虑当前全县领导班子补充调整的需要,选拔出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随时可以进入领导班子的合适人选,又要着眼于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领导班子建设的长远需要选拔出可以列入中长期培养使用的后备人选,尤其要注意把那些目前还不成熟,还不在重要或关键岗位,但确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后备干部队伍,保证后备干部队伍以优秀年轻干部为主体,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注意选拔一些熟悉经济管理、法律和现代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为此,要重视从整体上把握后备干部人选的来源,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发现优秀人才。对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政治上强、业务上精、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后备干部,不失时机地把他们选配到领导岗位上来。

(三)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树立公开、公平的观念,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是新形势下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做到实行民主,搞好两个结合:一是组织选拔与群众推荐相结合。要坚持群众路线,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是否德才兼备,有无政绩或政绩大小,群众了解最直接、最客观、最清楚。因此,坚持群众推荐,可以避免经验主义和局限性带来的弊端。二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后备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应提倡青年干部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

(四)坚持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后备干部走向成熟。培养后备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后备干部尽快成长起来,成熟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味酸甜苦辣,磨炼他们的意志;就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进行多岗位交流,提高综合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长期在领导机关工作但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交流到基层锻炼;把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后备干部交流到上级机关锻炼培养;把长期在业务部门工作的后备干部交流到综合部门锻炼;把后备干部放在副职领导岗位轮岗培养等等。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五)知人善用,量才使用,合理安排有利于后备干部施展才干的角色。在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人,往往会因种种原因而引起争议,我们要敢用有争议的能人,客观公正地去衡量,根据政绩来评鉴,看主流,看发展方向,不求全责备,不以偏概全。只要没有原则和本质问题,就要大胆启用,尤其对那些才能和缺点都比较突出的“两头冒尖”的干部,应当使“长有所用,短有所制。”让这些青年后备干部在开拓进取中逐步老练、成熟起来。

(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有利于后备干部队伍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培养选拔后备干部,既要重视选拔培养,又要重视科学管理。因此,要树立标本兼治的观念,从制度入手,兼顾中、远期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注意梯次配备的结构完整,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管理体系。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培训,又要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年轻干部担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领导重任的内在素质。在培训形式上,坚持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多形式、多渠道地组织培训。在培训管理上,通过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后备领导人才工作的规律和趋势,一方面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另一方面坚持在培训中选拔、结合选拔使用进行培训的方针,把后备干部的选拔、培训和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干部进、出口渠道不畅,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障碍。没有干部“能下”的刚性要求,后备干部难以真正到岗到位。要完善干部考核的办法和制度,以健全考核机制为重点,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现能者上、平庸者下,相形见绌者让。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年龄偏大的后备干部,要及时调整,补充后备干部,促进后备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后备干部。建立后备干部的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形成推动各类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的激励机制,促进后备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是各级党组织的长期工作任务。我们要以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为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气,认真抓紧抓好,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