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问题对策思考

时间:2022-09-29 04:25:00

导语:考核问题对策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考核问题对策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这是我们党从新阶段新任务要求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在执政理念上的一次飞跃。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并特别强调,要激励干部做到求真务实,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和方法,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为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结合**市实际就实绩考核问题对策作一初探。

一、实绩考核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建立了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体系。目前行政机关管理一般采取创先评优、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三种考核模式,各有利弊。创先评优一般为随机活动,形不成规范化的管理机制;目标管理由于党政群机关目标的设置客观上很难做到科学合理,考核结果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绩效管理中由于绩效示标体系不易建立,使经济测定、效率测定、效益测定难以度量。根据经济基础、发展条件等基本市情,汲取外地城市先进经验,**市目前采取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式,既以目标管理的科学方法为主,辅之以民主评价、层级评价、权威评价、综合评价等评价方法,克服单纯目标管理的缺陷性,使考核更加真实、全面和客观。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好。

(二)努力研究和探索量化考核计算的模式。党政群机关的工作性质千差万别,可比性较差,孰优孰劣难以界定,必须将考核结果量化才能增强对比度和区分度。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探索,**市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百分制考核计算模式。一是对定量目标、定性目标确定标准分值和计算公式,目标完成情况体现在实得分上;二是对民主测评、市领导评价、综合评价等评价因素设置出不同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使评价结果量化成分值;三是对各项综合评价因素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和权重,最后加权计算得出综合考核量化结果,既综合得分。同时,针对机关部门工作职责不同的特点,按照性质相近原则,划分为党委口、群团口、政府经济口、政府社会口和政法口分别考核,进一步增加考核的相对公平性和可比性。最终考核结果以综合得分排序,分类按比例评优,末位为差。

(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实考核内容和方法。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对实绩考核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合理性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几年的实践总结和探索,**市每年对考核办法都要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如民主测评,过去仅以班子得票情况计算分值,很多部门为了集体荣誉对班子投票有意拔高,造成考核失真,今年将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平均得分按50%进行加权计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测评结果。又如,根据各部门反映的意见,将目标完成的难度、努力程度、绩效和目标以外所取得的重要工作成绩等作为考核组综合评价的因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门之间因目标差异性造成的考核失衡、目标设置的静态性和实际工作的动态性之间的矛盾,对客观评价班子工作实绩起到了较好作用。

(四)强化了人大、政协在实绩考核中的监督和参与度。人大、政协参加实绩考核工作,是对政府部门实施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体现。**市从**年起,各考核组组长分别由市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担任,并参与、指导考核的全过程,这样考核组考核时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小,能够更好的、独立的行使考核职权,考核结果的民主性、权威性和公正性进一步提高。

(五)严格兑现奖惩,提高了激励效能。实绩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是整个考核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调动部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实绩考核结果运用的落脚点,就是要严格兑现奖惩,提高激励效能。实践中,我们着力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正激励与负激励的关系。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将“惩”作为一种激励手段,而不是“淘汰”。如**市对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分为实绩突出、实绩较突出、实绩一般三个等次,规定连续两年考核实绩一般的领导班子,一把手要主动辞去领导职务,实际是给了一年的时间差,在压力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往往来年工作会更出色。二是处理好激励频率和激励辐度的关系。作为班子实绩考核,激励频率年度一次为宜,但激励辐度要掌握适度,一方面要控制评优比例,另一方面物质奖励的差距要拉大,如**市奖金发放分为四个等次:100%、50%、30%和没有奖金,这样通过激励幅度的调控进一步提高了激励效能。

二、实绩考核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近年来,**市县级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工作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了考核办法、加大了考核奖惩力度、充实了考核内容、规范了考核程序,在实践中较好地发挥了实绩考核工作的激励性、导向性作用,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目标制定方面

1、党建目标属于定性指标,对于目标完成的质量和真实程度,考核组较难甄别,只能通过查材料、看笔记和听汇报等方式进行考核,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目标考核的真实性。由于采取“一刀切”的计分方式,造成党建目标分值差距小,难以区分工作质量。

2、省上下达的部分工作目标任务,是根据我省整体发展状况制定的目标值,而我市此类工作指标几年前就已经高于全省的平均发展水平。将这类指标列为我市目标考核,造成目标偏低、考核失真,难以达到对工作的推动促进作用。

3、由于我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参差不齐,经济指标的基数大小用增速指标衡量不能准确的体现发展水平和努力程度,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

(二)实绩考核方面

1、上级部门评价分基本雷同,失去了上级部门对所主管、指导部门的评价意义。

2、县级干部民主测评内容单一,难以准确衡量个人工作实绩和综合素质。

3、领导干部的年度述职报告敷衍了事、内容空泛。

(三)评价结果方面

1、个别被考核单位部分工作目标未完成,而考核位次却居前列,对于工作目标全面完成的单位存在不公平性。

2、在党建目标和工作目标得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民主测评一项得分成为考核结果的决定因素。

3、民主测评结果失真,误差偏离率大。一些单位参加民主测评的人员填写结果一致化,民主测评优秀票率为100%;单位优秀名额基本为一把手,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其他副职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的实绩考核体系思路

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是干部实绩考核制度的基础性制度,它包括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两个方面。目标责任制不仅要详尽地规定领导班子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党的建设目标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以实绩为核心,包括德、能、勤、绩、廉各个方面在内的评价标准,同时要用制度的形式严格规范目标,制定的方法和程序真正使干部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完善目标责任制度,最根本的就是把科学的考核目标要求用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建立一套有定性、定量要求的具体考核项目和指标体系。

(一)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突出政绩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一要注重考核指标的全面性,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片面追求GDP,单纯追求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看经济增长,又要看社会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既要看经济增长速度,又要看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既要看经济发展亮点,又要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等难点。

二要注重考核指标的长远性,防止只重眼前利益,急功近利,透支未来等偏向。既要看近期的变化,又要看发展的后劲;既要看有形的“显性”政绩,又要看无形的“潜性”政绩;既要看有“锦上添花”的喜事,又要看“雪中送炭”的实事;既要看任期内的发展,又要看留下的包袱。

三要注重考核指标的针对性,防止考核指标过于笼统或过于细致、过于繁杂的偏向。坚持分类指导、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按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发展要求来确定考核指标;坚持把握考核指标的侧重点,合理确定政绩指标的分值和权重,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增强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坚持突出考核指标的代表性,抓住较为关键、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项目和指标,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追求正确政绩的良好导向。

(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原则,突出政绩考核方法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根本目的。因此,衡量干部政绩必须重在群众认可,走群众路线,请群众当裁判,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知情权、参与权、评价权、监督权。

一是扩大政绩知情权,建立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政绩公示制度。结合各地、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要求领导干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全社会集中“亮相”政绩,将政绩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完成结果等情况向广大群众公示,落实人民群众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领导干部政绩的知情权。

二是扩大政绩参与权,建立领导干部政绩审核把关制度。在依靠群众、扩大民主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等相关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扩大政绩考核组人员的构成,根据需要,吸收相关的政府专业部门的人员参与考核工作,对一些反映领导干部政绩的指标和数据,由专业职能部门进行审核、把关,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增强领导干部政绩评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三是扩大政绩评价权,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评议制度。通过公开评议、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最大范围地组织知情群众公开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充分了解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测定政绩的“含金量”。

四是扩大政绩监督权,建立领导干部政绩监督举报制度。实施考察预告、考核公告、任前公示,充分运用“12380”专用举报电话等形式,进一步畅通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监督的渠道。

(三)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绩原则,突出政绩考核结果认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为了使政绩考核结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必须用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观点对考核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综合、研究和分析,确保政绩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一是从“硬指标”与“软任务”的成果上检验政绩。领导干部的政绩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上。检验领导干部的政绩,要看其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是否做到了注意防止不惜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物质文明成果的错误做法;防止不顾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事业的发展,一味追求经济速度、规模效益、物质利益的短期行为;防止违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要求,损害国家法制尊严,破坏市场经济竞争法则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二是从个人实绩和集体实绩的区分上看待政绩。要根据干部在班子中所处的位置,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通过仔细考察、实事求是地看每个成员所起的作用。既要解决干部在实绩上吃大锅饭,功过不分,简单地把整个领导班子的成绩妄加在个人头上。又不能以“集体努力结果”为名,否认个人所做的贡献,把整体的成绩平均分摊到每个干部身上。对个人的情况也要作具体分析,弄清干部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出了什么主意,做了哪些工作,是起了主导作用,还是配合作用,他的所作所为对某项工作有多大意义,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三是从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上透视政绩。能否处理好局部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是衡量干部是否有全局观念、博大胸怀的主要尺度。考核干部,就是要用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全局这把尺子衡量干部。既要看干部局部工作成绩,又要看干部对全局利益所持的态度和所做的贡献。领导干部在局部范围内所取得的成绩对全局利益的影响和作用越大,实绩就越大。不但要看干部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办了哪些好事实事,做出了哪些贡献,而且要从全局上加以评价,搞清楚这些好事是在什么基础上做的,施政行为是否符合全局利益,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只有那些既惠及局部,又符合全局利益的才是真正的实绩。

四是从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程度上把握政绩。由于领导干部的岗位不同,物质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取得实绩的难易程度就有所区别。因此,在对政绩进行考察评定时,要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注意实绩形成的原因,既要看干部的主观努力、工作态度、创新精神等,也要看取得政绩的外因条件。看政绩不能作简单机械的比较,不能离开环境孤立地看干部,也不能只看环境,搞形而上学的环境决定论。

(四)坚持以考促建、奖惩分明原则,突出考核结果运用的激励性和导向性

在保证政绩考核指标、方法科学正确的前提下,政绩考核体系要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必须注重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切实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成长进步、切身利益挂起钩来。

一是把政绩考核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主要依据和重要途径。针对政绩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开展教育,全面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对政绩较差和一般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改进。要抓住政绩考核的契机,引导班子成员开展谈心活动,增强团结,形成合力,同时,应根据考核中发现的干部知识、经验、修养等方面的不足,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适时安排培训学习或轮岗锻炼,以全面提高干部素质。

二是把政绩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干部考核说到底,就是要把对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做出结论,作为决定干部升降去留的依据,让能者上,庸者下,政绩考核制度的威力和积极导向作用才能真正显示出来。经考核确属政绩突出、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要委以重任,并视情给予物质奖励;经考核成绩一般者,要予以教育引导;对经考核认定绩效较差者,确属力不胜任、相形见绌、德才平庸的,要坚决予以调整;对因失职、渎职而造成重大灾害、事故,重大影响,给党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者,要依照有关法规进行党纪处理和物质处罚;对欺上瞒下,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要坚决追究主要责任人和主要领导者的责任,根据党纪、政纪进行严肃处理。

三是加强对政绩考核全过程的公开和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在政绩考核中,向群众公开有关考核内容、考核环节、考核结果,既是干部人事工作民主化的要求,有利于加强群众对政绩考核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又可以把考核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公布于民众,让人民群众了解谁的政绩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谁的政绩是为自己谋私利、背离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一方面可以增强政绩突出者的政治荣誉感,形成政绩突出人人拥护、人人尊敬的氛围;另一方面政绩较差的也会感到媒体和人民群众的压力,逼着自己找到差距,卧薪尝胆,千方百计去争取新的正确政绩。

四、初步形成的政绩考核办法基本框架及特点

针对**市目前实绩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建立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的实绩考核体系思路,今年8至9月份,**市考核办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组织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初步形成了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是:

(一)调整目标制定内容

1、党建共性目标分值以比较计分的方式计算。各考核组在本组中评出一个党建目标完成情况最好的单位,以此单位得分作为本组党建共性目标的基本分值,对其余单位的党建目标得分按完成情况进行比较调减计分。

2、对于已经高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工作指标,在制定目标时以**市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对于增长空间已趋于饱和的目标,原则上不再下达硬性的增长指标,以上年的实际完成数为基数,进行适当调整后作为目标值。

3、针对各区县经济指标基数差别大的问题,年初制定目标时,建议采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人均GDP等作为衡量标准,增速作为附加参考指标,这样有利于增强目标值的可比性。

4、严格目标的制定程序。年初各单位工作目标由分管书记和市长审定后,汇总到市考核办,经市考核办审核调整后报市委和市政府,由书记或市长办公会议统一决定。

(二)改进考核计分方法

新增加社会评价环节,由各职能单位的服务对象对被测评单位一年来的工作绩效从社会影响方面进行评价。

1、对领导班子的评价

一是区县由所属的社区、乡镇参与评价。评价不针对整体目标、职能部门和个人,采取间接评价方式进行。依据每年的工作特点和侧重,设定若干群众关心的、涉及群众利益的评价项目,由社区或乡镇进行满意度评价。此项工作由市考核办直接负责,在每年年底全市考核工作开始之前,采用邮寄挂号信的方式将测评表直接邮寄到各社区或乡镇,填写完毕后将测评表反馈市考核办,由市考核办负责统计和计分。采取此方式,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各区县对测评结果的干扰,保证评价结果的相对真实度和准确性。

各社区或乡镇社会评价分=〔∑(非常满意×1+满意×0.8+基本满意×0.3+不满意×0)/评价项目数〕×基分

二是政府经济口、社会口和公检法口由区县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进行评价。区县作为市直单位的服务对象,可对全市66个被考核单位当年工作作出满意度的评价。此项工作由**市考核办负责实施,于当年年底考核工作开展之前进行。

区县评价分=〔∑(非常满意×1+满意×0.8+基本满意×0.3+不满意×0)/7〕×基分

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各50名,分别对一府两院当年工作作出满意度的评价。此项工作由市人大和市政协负责,在当年年底全市考核工作开展之前进行测评。这样,既可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和监督功能,又能从客观上评价一府两院的工作。

人大、政协评价分=〔∑(非常满意×1+满意×0.8+基本满意×0.3+不满意×0)/100〕×基分

一府两院单位的评价分由区县评价分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价分共同构成。

一府两院社会评价分=(区县评价分+人大、政协评价分)/2

三是党群口采取区县评分的方式进行。由区县对党群部门当年的工作实绩分别作出满意度的评价。此项工作由考核办负责,在考核工作开展前进行。

党群口社会评价分=〔∑(非常满意×1+满意×0.8+基本满意×0.3+不满意×0)/7〕×基分

因此,原来的上级部门评价分环节改由社会评价分与省对口部门评价分构成,没有工作关系的被考核单位则以社会评价分为准。

上级部门评价分=(社会评价分+省对口部门评价分)/2

2、对领导干部的评价

针对个人民主测评结果失真的问题,将民主测评由原来的一票制(以评优为主)改为对领导干部进行多方位的民主综合素质评价。评价项目由思想品德、综合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5个方面构成(不进行单纯的评优测评)。

方案一:以上内容每项设满分20分,参加测评人员按照好(15—20分)、较好(10—15分)、一般(10—5分)、差(5分以下)4个档次给被测评人员打分,由考核组统计汇总。

个人民主评价分=∑各评价项目之和/参加测评人数

方案二:参加测评人员对以上内容按照好、中、差三个档次给被测评人员评定等次,由考核组按不同的评价权重统计汇总。

个人民主评价分=〔∑(好×1+中×0.8+差×0.3)/参加测评人数〕×基分

两种方案中,第一种汇总时间较短,便于操作;第二种汇总过程复杂、繁琐,且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但评价相对较为客观。

3、对领导干部的年度述职报告进行规范

报告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力求用简洁、概括性语言进行叙述。填写工作、述廉报告表,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素质、承担的工作任务及指标、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述廉情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在民主测评时,发到参加测评人员手中,作为测评依据。

(三)增强评价结果客观性

1、针对未完成目标的单位排位居前列问题,相应设立完成工作程度系数。根据考核办法中关于“完成重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指标有5%的目标难度系数加分”的相关规定,相应设立完成工作程度系数(全面完成×1、完成较好×0.8、完成一般×0.6、未完成×0)。这种记分法,既可以发挥正负激励的有效作用,也可解决未完成目标的单位排位居前列问题,拉开工作目标得分的实际差距。

2、对班子民主测评的计分方法。根据对近几年民主测评中各单位人员情况、测评心理因素、得票分布规律和测评结果的分析,设定民主测评突出票数上限率(为95%),其余的5%优秀票全部计为较突出票数。

班子实绩突出得票超过总票数的95%,计算公式为:

得分={〔总票数×95%×1+(较突出票数+突出票数-总票数×95%)×0.8+一般票数×0.3〕/总票数}×基分

所有弃权票、无效票均按0分计算。

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大单位和小单位的民主测评误差率,又可对部分单位民主测评100%突出票数的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正,保证整个考核体系中民主测评环节的公平性。同时,解决了民主测评分左右考核结果的矛盾。

3、领导干部综合评价方面(副职由正职评价、正职由考核组评价)。由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本、综合能力五个方面构成,每方面各设定分值100分,取平均分值。

综合评分=五项之和/5

综合能力方面包括:思想品德、群众观念、精神状态、务实作风、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六个方面。

正职的评价由考核组根据单位班子成员(或党委、党组成员)测评意见综合打分。

这样,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把手评价得分总高于副职得分的问题,更为客观地对班子成员做出评价。

评优中,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班子不产生优秀名额。

政绩考核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尽管我们在这个课题上作了一些研究和探索,给出了一个原则性的、导向性考核办法,但是,其科学性、准确性,还有民主化程度,与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比较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结合新近国家人事部组织出台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指导意见,结合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和**的实际情况,**市对考核原则、考核方法特别是考核评价指标还需作进一步的动态调整,以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完善领导干部的岗位责任制,为全面提升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水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强**、服务全省”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