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先进性思考
时间:2022-09-28 11:28:00
导语:共产党员先进性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共产党员”,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都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它是先锋战士的标志,是高尚人格的体现,是引领无数人们奋发前行的旗帜。因此,它在人们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这种地位,来源于共产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先进性,来源于共产党员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先进性。靠这种先进性,我们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赏和拥护,取得了执政兴国的辉煌成就;靠这种先进性,我们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努力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变为现实。
先进性,是共产党员的称号所固有的,但却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精心地呵护这种先进性,保持这种先进性。
一、保持先进性前提:党的整体的先进性
先进性,有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之分。党员个体的先进性与党的整体的先进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党员个体的先进性,根本上取决于党的整体的先进性。反之,党的整体的先进性,又要以党员个体的先进性作为基础。
一个党,只有整体上是先进的,才能保证党员个体的先进性,或者说,党员个体的先进性才有实际的价值。党的整体的先进性,集中表现在党的性质和特点、党所承担和完成的历史使命、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一个党,只有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解决民族、国家乃至世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才能真正称得上一个先进的政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就在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在整体上坚持了这种先进性,党员个体的所作所为,才能与历史发展的方向相一致,也才能在民族和国家的大局中发挥先锋和模范的作用。
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又要以党员个体的先进性为基础,通过党员个体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是构成党的组织的细胞。党作为整体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是依据广大党员的思想共识来制定的。如果广大党员普遍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推动历史进程的强烈使命感,那么,党的整体就能形成比较正确的共识,比较容易制定出科学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在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党就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在建设国家和民族的过程中发挥先进的作用。
在党保持整体先进的基础上,党的所有主张,还都需要通过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来付诸实践。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要通过每一个党员的实践活动来贯彻;党对于各项事业的领导作用,要通过每一个党员的模范作用来体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广大党员为桥梁来连接、以每一个党员的形象来促进;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及其能力,也要由每一个党员的具体工作能力表现出来。
所以,党的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由党员个体的表现来体现。坚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我们党,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发挥应有的先进、模范作用。
二、保持先进性的保障:制度和机制的完善与落实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当推制度和机制。
制度是规范,是依据,是禁则,是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制度告诉和规定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所有的倡导、反对、褒奖、惩罚,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人们就有了行为的规范和依据。坚持它,能得到肯定;违犯它,就要受到惩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机制——一种择优汰劣的机制、一种惩恶扬善的机制。按照这样的制度和机制办事,就像河水顺着堤岸流动,火车沿着轨道运行。共产党员的思想、行动,就能朝着先进的方向展开和发展,逐步养成先进的思想品格和价值观念,甚至使这种先进性成为党员思维和行动的习惯。这样,不仅每一个党员的先进性有了保证,党的整体的先进性也有了保证。
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两种制度、机制特别重要。
一是择优汰劣的选拔制度和机制。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的一员,应该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这种先进性,在入口处就要严格把好关,坚持共产党员的标准,保证新入党党员的质量,防止落后分子、不健康分子的进入。在共产党员中选拔任用干部,更要进一步把好关,坚持民主考评、公平竞争、择优汰劣,保证党员干部队伍的高素质、高质量,坚决杜绝种种品行不端者、以权谋私者、昏庸无能者混入干部队伍。要不断改进党员和干部的考查选拔机制,切实把真正优秀、“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才选拔出来。入党、提拔,不是简单的选一个人、评价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导向问题,即引导大家向哪一个方向努力的问题。选一个好人,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当好人;选一个坏人,就会冒出越来越多的坏人。所以,改进和完善入党、选拔的制度和机制,是保证共产党员质量和先进性的第一个关口。
二是赏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和机制。赏罚分明,历来是治国、治军、治政必须坚持的起码规则。工作努力、品行端正、贡献突出的人,应该得到肯定和褒奖;工作马虎、品行不轨、一事无成的人,应该受到批评和惩处。建立和完善这样的激励制度和机制,就能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奋发努力,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反之,如果赏罚不明,甚至该赏的没赏,该罚的不罚,人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大家就会向落后者看齐,互相攀比谁能投机取巧,谁能阿谀逢迎。结果,正气不能上升,邪气却日益蔓延,一个单位和地方的风气就会越来越坏。对党员和干部个人,我们当然要讲奉献,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能要求自己做每一件事都要得到回报。但作为整体的制度和机制,不能不讲公正,不能不讲赏罚。坚持公正、赏罚,一棵棵先进的小苗就会不断茁壮地生长起来,汇集成繁茂的林木。但如果没有公正和赏罚,就没有了先进性生长的环境和条件,即使有一些先进的小苗,最后也很可能会枯萎衰亡。
三、保持党员个体先进性的关键:自省与修养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定要靠每一个党员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党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常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这个道理在这里是同样适用的。
“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自省、修养,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一种磨砺、陶冶人性的基本方式。中国古代的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非常强调人的修养。孔子还把修养与政治联系起来,不仅强调“修己以敬”,认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情,而且强调“修己以安百姓”,认为只有修养成高尚的品德,才能使百姓得到安定。《大学》、《中庸》更是把“正心”、“诚意”、“修身”提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强调“自天子以致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共产党人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但并不否认修养的积极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曾强调过加强政治修养、科学修养、艺术修养和思想意识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共产党员加强自身的修养,根本上就是要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要深化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提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要按照党员标准、“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全面总结自己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的情况,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进行分析剖析,肯定成绩、寻找问题,不断地加以改进。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在人民群众中起到凝聚、引导作用。
四、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教育与管理
一个党员就是一个个体,组合起来又是一个群体。作为个体,其先进性既要靠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外部的环境和条件。作为群体,就更需要外部整体的管理和教育了。所以,坚持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党员群体的素质和水平,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对党员自身,要多讲自省、修养;但对党的组织整体来说,则要多讲教育、管理。
当前从总体上来看,党员队伍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所以,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
教育、管理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结合党员队伍的实际,必须继续加强对于党员的学习培训、日常管理、指导帮助,包括加强对于党员的政治监督和纪律检查,保证党员按照先进性的要求发挥作用,防止党员队伍中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是我们党解决自身存在问题、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通过学习教育,解决党员队伍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使我们广大党员在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上一篇:干部挂职锻炼调查报告
- 下一篇:两委班子建设调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