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管理实质创新

时间:2022-09-24 03:08:00

导语:电力管理实质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力管理实质创新

传统管理的理论认为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诸种职能的发挥,保证组织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说法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作用日益突显出来。创新,不仅涵概了开发及采用新事物的过程,而且涵概了新事物的本身。

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任何组织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分为两大类:程序性问题与非程序性问题,其妥善解决都要依靠管理主体发挥创造性并付诸实践。对管理主体而言,必须依靠自己的创造性,去发现并实施配置资源的全新方案和途径,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其妥善解决只能依赖创新。

从社会系统运行来看管理,任何社会系统都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动态、开放的非平衡系统。社会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它必然会对该系统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系统内部的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系统若不及时根据内外变化的要求,适时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则可能会从有序走向无序而被变化的环境所淘汰,或为改变了的内部要素所不容。这种为适应系统内外的变化而进行的局部或全局的调整,正是创新。

创新动因分析:创新是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展开而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强化的过程。创新受内在动因及外在动因的驱使。创新的内在动因包括以下各方面:

第一,人的心理活动特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而获得适应每一层次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欲望是无限多的。这使得人们不断追求创造新的满足物,以满足人们无止境的欲望,这正是人们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

第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创新主体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多层次的需要有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强化的过程,当较低层次的需要依次获得满足之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会突显出来,成为人们追求创新的动力。人们希望从创新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显示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满足。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伴生的是对社会、对组织的强烈的责任感,这会在创新主体的思想上产生强大的激励力量,促使创新主体为这崇高的使命而付出不懈的努力去从事创新活动。

创新有着多方面的外部动因,这影响、激励着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因,共同发挥作用。创新的外部动因有以下诸方面:

第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兴趣、行为方式、随着时间的延续,都在变化之中,这要求社会组织的行为必须随之作出相就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如果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就会落伍,乃至被淘汰。

经济的发展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对各种新产品、新服务、新款式、新功能的追求。极大地促使人们发挥创新的才智,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类社会对上述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追求。因此,也就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COLOR=blue]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开辟了更新更广阔的新天地。作为管理主体,有责任通过不断创新,来引导和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对管理主体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大部分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技术与信息贸易的比重增大;流通方式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演进;对组织的领导结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变化,迫使我们重视创新,以迎接挑战。

创新的内容:创新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提出一种新的运行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第二,创设一种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第三,发明或引进一项新的技术,并使之付诸实践。第四,创立或引进一项新的制度。第五,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具体说管理创新包括了思路、组织、技术、制度及管理方式等诸方面的创新,它们之间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组织的各种资源条件、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创造新的更有效的运行方式,以追求效率更高的组织运行结果。

技术创新:其不仅包括了新发明、新创造的研究和取得成果的过程,还包括了它们的应用和实施以及它们的商品化、产业化的扩散过程,即就是新技术成果从开发研究和市场推广的全过程,主要表现在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以及产品创新几个方面。

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如组织的结构、组织运行规范等。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目前,我国企业制度创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出资人制度;2、建立法人财产权制度;3、所有者权益制度;4、建立法人治理结构;5、企业的配套制度;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需要各不同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形成“合力”才能完成。

组织创新:各种组织都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创新。组织创新:是指组织规则结构交易的方式、手段或程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改变原有规则结构的性质前提下的组织度量式创新;再一类是根本改变规则结构的彻底性创新。

电力企业的创新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电力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处于垂直领导和财务收支两条线的模式。各供电局、电厂并非独立核算单位,不具有真正的法人地位,由各省公司进行统一核算,对各供电局、电厂之间实行内部模拟市场机制运营加指标考核的模式,由此决定了发、供电企业不是市场的主体,更不能有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电网市场,这使得我发、供电企业缺乏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机制,从而造成企业活力不足,缺乏后劲、企业人浮于事,管理效率低下等通病,没有形成科学而规范的管理体制,在企业的管理上过多的依靠行政手段解决问题。

在电价管理上,电价至今仍延续传统的以项目的成本、利润反推电价的办法,即电价是以企业的个别成本为基础,对企业的成本无约束,使得电力工程造价失控,整个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下降,加大了社会的负担,出现了“一厂一价”、“一机一价”等现象。在电价结构上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比价关系,导致了负荷率和电压等级较高的大用户企业电价高,而负荷率和用电电压等级较低居民用电价格偏低;并且各类电价之间交叉补贴,缺乏透明度和科学性,难以发挥电价在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调节供求关系方面的功能,影响了电力工业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为此,应在电价形成机制和结构体系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提高电价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首先要完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把按个别成本定价的方法改为按社会成本定价,做到同网同质同价。其次,要改变各类电价与其成本之间严重偏离状况,使各类电价反映其基本供电成本,并从新确定基本电价与电量电价的比价关系,以改变目前基本电价在电价总构成中比重过小的问题。再者,进一步扩大两部制电价的应用范围,以缩小目前电网峰谷差拉大的趋势。最后,要改变我们长期以来根据企业的综合成本定价的方法为按照长期边际成本定价的方法,以更准确的反映资源的现在价值。这要求我们对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分析、对比和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建议以供领导和决策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