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常效管理经验交流
时间:2022-09-24 03:00:00
导语:电力常效管理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坚持常效管理是巩固一流成果的基础。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灵魂。实践证明,已达到一流标准的县级供电企业,要巩固一流成果,就要有与时俱进的勇气和高度负责的创新精神,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坚持常效管理,推动工作创新。
一、坚持常效管理,必须夯实物质基础
要成为一流供电企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巩固一流成果同样如此。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可靠的电网。作为被国电公司首批命名为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的浙江省桐乡市供电局,把电网建设放在首位,科学分析电力形势,努力改善用电环境,全面突破电力发展“瓶颈”,着力谋求,不断满足桐乡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用电的新思路、新办法,努力适应或超前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可靠、性能良好、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受得进、供得出的以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主干的现代化输配电网络。**年以来,桐乡电网建设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到**年6月,有1座220千伏变电所抓紧建设并在10月份投产外,另有5座110千伏变电所新建或由35千伏移地升压,110千伏、35千伏等一批变电所得予增容,新增变电容量15.04万千伏安。完成了一、二期农网改造任务。所有这些项目的建成或投产,极大地增强了受供电能力。**年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线路完好率、变电设备完好率达到或超过国一流标准。至今年底,在我局供电区域内,可拥有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10座、35千伏变电所9座,受供电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坚持常效管理,必须重视经营效益
没有经营效益的供电企业不是一家好的供电企业,更不能成为一流供电企业。常效管理是巩固一流成果的手段,目的是要出经营效益。我局担负着桐乡市10个镇乡、3个街道的259981广大小用电客户的供用电任务。针对这几年桐乡市经济发展,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企业生产增长的特点,我们通过城乡电网改造,贴费免收政策调整,努力拓展新的经营业绩,拉动电力需求,以刺激用电量的增长。如2002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7%;供电量19.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7%。全年实现售电量19.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13%。电费回收达到了当年回收率的100%,且无上年陈欠电费。
从客观上说,县级供电企业由于电价完全受国家政策控制,“开源”的余地相当小,仅有的余地就是增加售电量。而售电量本身的“需求弹性”很小,增供扩销只能间接地发挥作用。除了“开源”只有“节流”。为争取较好的经营效益,我们在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和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已努力挖掘降低供电成本潜力,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目标成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明确生产成本中可控成本指标考核。把指标落实到各个供电所、变电工区、调度所,并且与经济责任制和年终考核挂钩,节约有奖、超支扣奖。工程成本管理也是如此,对超过工程概算或批复的开支,必须办理投资追加报批手续,否则不予开支。2、强化车辆管理。重申公车不准私用、不准作上下班代步工具,节假日实行封车制度等。车辆使用汽油实行登记、考核制度,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3、控制业务招待费开支。在执行中对内对外作了适当的分层对待。比如,我局在创一流过程和达到一流供电企业前后,在来人指导和学习交流多的情况下,通过各级领导的层层把关,业务招待费支出仅占可使用数的38.08%。因为坚持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源”和“节流”并进,较好地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2002年全年单位供电成本33.27元/千千瓦时;净资产利润率10.39%;资产增值保值率106.62%。全员劳动生产率不变价为19.99万元/人.年。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合同管理,落实招投标制,严格审计监督,努力增收节支,控制成本。
三、坚持常效管理,不断实践管理创新
管理出效益是企业管理的主题。经过创一流,我们把规范供电企业内部管理与电力建设、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活动形成了有机结合,达到了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我们被命名为国电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后,结合日常管理,落实管理工作的常效化,在3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式的完善。
第一,坚持营销管理与优质服务相结合。根据电力需求的特点,合理安排电力负荷。加强电力设备检查,努力确保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与公安机关等单位多次联合行动,扎实开展电力市场整顿。打击和震慑了违法行为。同时,我们始终把优质服务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努力在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承诺服务、跟踪服务、针对性服务方面下功夫,在做好110处警服务、10项承诺服务、12345市长电话和95598客户呼叫中心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服务零距离”活动,全面推行客户服务制。坚持做到“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全面兑现承诺服务。同时,坚持热情接待客户咨询,认真搞好用电检查,对待客户来信、来访和投诉,做到事事有记录,件件有交待、人大、政协提案处理率100%,客户满意率98%。
第二,生产管理以“严、细、实”为标准。生产管理的质量影响着安全运行。在巡视设备有巡视卡的基础上,健全了“两卡一单”。设备检修实行“两卡”制。常规检修和突击抢修期间均有检修卡,掌握了检修环节,工作结束后有验收卡记载,保证了工作质量。工作任务有派遣单,增强了工作负责人的责任心。整治设备做到“四到位”,保证工艺质量,即油漆到位、加油活络到位、除锈到位、渗油处理到位。**年以来,每年变电和线路紧急缺陷消除率达100%。变电所无人值班后,在变电运行管理上,创造、深化了“集控站工作顺序化”,常规性、周期性工作列表排序,实行变线搭配、预试检修平衡。对设备巡视、运行维护、缺陷处理各项工作做到年有汇总、月有列表、周有计划、日有安排。
第三,积极搞好预算管理。积极做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科学预测,重点是供(售)电量、线损、售(购)电价、供电成本及营业外收支等。我们出台了年度预算管理办法,对费用使用考核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各单位做到了节约、必要、小额的控制原则,合理安排月度费用支出。对领用的材料当月未使用的,与备品备件一样,做好出入库记录,专人保管。
四、坚持常效管理,不断实践机制创新
要使企业在管理上水平、出效率,必须有一个规范科学的运作机制。在创一流前后,我们开创了许多新的运作机制,为企业适应市场运作创造了较好条件。在达到一流企业标准后,我们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客观要求,不断探索和巩固良好有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一,巩固“以责论处”、“重奖重罚”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安全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之中。我们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通过安全生产预控、危险点控制等措施,把安全工作落实在每个生产和工作环节上,掌握了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在此基础上,为杜绝种种违章作业,消除事故隐患,使安全生产实行常效管理,我们制订了一系列保障安全生产的奖惩机制。在操作这些奖惩机制的过程中,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分级管理与直接考核相结合,充分体现“以责论处”和“重奖重罚”的奖罚原则,有效地控制了各类管理性、装置性、行为性违章作业,形成了人人关心安全、人人注意安全的安全生产氛围。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在用人上坚持庸者下、平者让和能者上的原则,实现了岗位选择靠竞争,收入多少凭贡献,初步建立了公开、公平、竞争、考核的劳动人事动态管理机制。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评议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选贤任能,坚持任前公示和戒免谈话制,任时综合评议考核和警示制,离任审计制。由于坚持了这“三制”,中层以上干部思想稳定,责任心较强,推动了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在职工中推行离待岗制。每年对职工进行德、能、勤、绩综合考核。考核按百分制操作,通过技能考试和考评形成综合得分,按照职工总数的3%评定离待岗职工。经过综合考评,每年有职工被离待岗培训。这种“引狼逐鹿”式激励机制的引入,大大激励了企业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性和主观能动性。
第三,强化审计监督,完善约束机制。由于经济建设迅猛,近几年来,我局用于电网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数以万计,特别是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资金量大、投入面广,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规范物资采购,我局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并形成了操作机制。通过实施运作既降低了工程造价,又把住了廉政关,受到电力系统和地方审计部门的好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督审工作贯穿于每项工程的全过程,设立专职审计人员,实行事先、事中和事后审计。多年来,我局项目督审注重并突出了三个重点:即一是设计概预算与现场核对,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投资的合理性。二是材料数量与价格进行核对,保证工程材料采购在“阳光”下操作。三是资金的使用与结算核对,严禁挪用、转移、挤占工程资金。
第四,班组考核机制突出全面性。班组是供电企业各项生产任务的落脚点,重视班组考核、完善考核机制一直是我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考核过程中,实行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重点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实现了相关联动,环环紧扣,履盖全面。在专项考核上,突出安全生产和电费回收率、线损率、供电可靠率三大硬指标的考核。同时,不放松经济责任制和其它生产经营指标的考核,月度考核成绩与年终奖罚挂钩。过细的考核机制使得每个岗位乃至每一位职工都有明确的责任、应做的工作和所起的作用,班组建设有了全面加强,一流班组的数量逐年上升,质量也有了全面的提高。同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农村供电营业所规范化建设的总要求,着重在安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线损管理、电压和无功管理、供电可靠性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加强了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考评验收,在2002年我局13个供电营业所全部达到了规范化供电营业所的标准和要求。
五、坚持常效管理,不断实践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坚持常效管理、适应企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电力需求、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重要方面。开发早、运用广泛和不断创新是我局科技兴电的显著特点。我局的文字处理、人事、档案、统计、用电、负荷等管理以及通讯监控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后期已实现了电脑化,全局管理人员基本达到了“人均一机”。全局所有变电所都实行了无人值班。在创一流过程中,我局的计算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调度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用电营销系统、负荷控制系统、电能采集信息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为准确预测电力销售市场负荷、完善电网调荷手段、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减人增效创造了科技进步的空间。
我局在巩固一流成果,实践科技创新上,一是完善了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改变了调度自动化厂站脉冲抄表不准确,容易漏数据的弊病,通过独立采集装置采集数字电表,保障了电能数据的准确可靠,并加强了主站端建设,细化了统计报表等功能。二是完善了多级线损信息管理系统。线损是一流供电企业的重要指标,线损信息的正确统计和有效分析是降损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我局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和完善了多级线损信息管理系统,为生成各类线损统计报表、对超标数据进行告警提示、各级线路和台区变的理论计算线损及统计线损进行比较分析,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三是完善了实时无功电压决策系统。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电网实时无功电压决策系统后,我局在每个变电所安装了VQC装置。完善了综合利用调度自动化的实时数据,集中对电网的各个点实行无功电压的即时计算,从而优选了最佳控制方式,使全局电压合格率提高了0.18百分点,大大减少了变电所电容器、有载开关运作次数,为变电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另外,我局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分别自主开发了车辆管理系统、缺陷管理系统,使我局在车辆管理、缺陷管理方面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为直观反映停电范围与用户数(名),为优质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活动,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方面。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难点开展攻关,我局的QC小组活动不仅普及率高,成果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带电作业”QC成果的运用,“无功电压控制”和“降低线损”QC成果的获奖。通过QC小组活动解决了生产经营中的某些薄弱环节,特别是《探索集控站管理》成果在被评为省级优秀成果一等奖之后,该QC小组又在全国第24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上被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命名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因为此,我局的一流县级供电企业才进一步得于巩固、提高和完善。
- 上一篇:试用期满干部考核制度
- 下一篇:论管理习惯性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