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锦电网发展思考

时间:2022-09-23 05:42:00

导语:两锦电网发展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两锦电网发展思考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深入领会并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只有发展才能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发展是第一要素。电力事业要不断发展,电网要不断发展,电力企业要不断发展,各项工作要与时俱进。要用发展观点和方法,理解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其次,大局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稳定,便没有发展。供电企业稳定的意义在于:确保电网的安全与可靠,满足广大用电客户对电力的需求,做好优质服务工作让广大客户满意,保证电力需求侧的稳定,进而保证社会稳定;确保企业内部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企业内部稳定,以增强企业凝聚力。

“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电是一种基础能源,客观要求,电必须先行一步,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电能的需求。目前,国家有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相关政策已经出台,东北经济腾飞指日可待。这无疑为东北电网提出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如何加速电网建设,满足经济发展对电能的需求。当然,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跨地区经营的供电企业——**供电公司,更要面对这一课题。我们感到,只有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围绕**电网的发展与稳定两大主题,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才是对这一课题的最好解答。

一、必须主动迎接挑战,敢于面对困难,做发展电力事业最忠诚的实践者

几十年来,电力体制经过多次变革,有益地促进了电力事业的发展。电源在数量上巨增,电网安全可靠性不断提升,逐步趋于完善。但是,随着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发展相对较慢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2003年,南方许多地区不得不用拉闸限电的措施来保持供需平衡,东北地区虽然形势稍好,但也反映出电网备用容量严重不足的弊病。电力必须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新形势下,快速发展电力事业,加强电源、电网的建设,以保证对用户提供充足可靠的电能,责任艰巨而重大。

市一级的供电企业,处在改革的前沿,是电力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者。所以,以主动的姿态面对改革是整个电力改革成功的关键。改革实际也是最大地调动人员积极性,使利益分配趋于合理。电力体制改革也是如此,其目的是改变现有不尽完善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分配机制,使之更有利于发展电力事业。改革必然触动一些群体,一些人的切身利益,这就客观上给改革带来阻力,带来诸多的困难。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困难的存在而对电力改革有抵触情绪,持等、靠思想。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电力事业,有利于大局稳定,有利于保证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我们都应努力而忠实地实践。

这就要求必须要增强主动性,从实际出发,解决发展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主动性,首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网公司以及省公司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关方针政策。其次,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提高在改革过程中的预见能力,不要待问题多了,矛盾累积大了,将后果归罪于改革本身。第三,要认真总结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发展的新思路,为改革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电力体制改革的方针措施来源于基层,经过基层的实践,最终还要将实践的经验反馈到改革本身,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全局观念,以良好的资态,主动的实践面对改革,为改革的成功,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二、必须确保电网的安全与可靠,满足自身发展与广大用电客户对电力的需求

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要抓住机遇,加快电网建设。3年有余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为供电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使**电网的可靠性有了质的提高。秦沈电铁外部电源工程及南票电厂配出等工程,涉及多个一次变电所的改扩建,多条输电线路的新建,也为进一步完善**电网,提高电网安全可靠系数提供了绝好时机。要深刻理解抓住机遇的内涵。既要注重抓电网建设的进度,又要保证质量,还要兼顾**电网布局的合理性。电网建设要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又要着眼长远利益。电网建设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应优先发展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电网,电网不应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要强化电网安全管理,科学调度,努力消除薄弱环节。首先强化宏观电网调度观念,严明网调、县调纪律。突出各电压等级(220千伏、66千伏、10千伏)的环节管理。对重要大用户的供电,要做到双保险,多预案,确保万无一失。其次,**电网的薄弱环节还大量存在,对此要做两手准备,一是充分利用电网建设有利时机,消除薄弱环节,提高电网互带能力。二是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监控,合理安排电网检修,特殊运行方式下的事故处理预案要全面具体。

三、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优质服务工作,让广大用户满意

首先要正确理解“生命线”的含义。优质服务工作是供电企业生存的保障,体现在:优质服务是社会各行各业广大用电户的普通呼声,客观地说,2、3年前,由于固有体制等种种原因,社会各界对电力行业的服务是不满意的,这也是国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原因之一。通过改革达到引入竞争,强化服务的目的。可见,群众的呼声是一个标尺,广大群众对电力行业服务水平的否定,电力企业的生存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优质服务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服务工作不仅与企业效益息息相关,而且服务的本身就是对品牌的塑造。电这种商品具有单一性,就电本身而言,在一定标准下,电这种商品无差别的,但由其所引伸出来的服务却是千差万别。“售后服务”安全、方便、快捷,人们就乐于用电,乐于为这样的服务缴纳费用。由此,企业效益也得到保证,做好优质服务,供电企业、用电户才能实现“双赢”,否则,就会成为“双刃剑”,既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开展好优质服务工作,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雪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考核机制。转变工作作风,重点是转变营销职工的工作作风。营销职工直接接触用户,树立供电企业形象,赢得社会公众的口碑,他们至关重要。近几年,供电企业在行风建设上下了功夫,服务的质量明显提高,服务的内容有所扩展。但是,也应注意到,损害供电企业形象的行为还存在于部分营销职工当中,态度生硬,推托敷衍,与用电户相勾结以及内部职工相勾结“养私户”窃电的损公肥私行为还有市场。“神气”、“好使”、“能办事”等意识固化于部分营销职工头脑中,这种意识导致了这种行为,大大地损害了供电企业的效益和形象。所以,必须从严整治,严加考核,用严厉的考核手段震慑这种不良行为。建立考核机制,首先要运转切实可行的制约机制,不让这种行为有机可乘。其次,考核要从严,要发现一起,重重地处理一起,以促动整体营销作风的根本转变。

(二)雪明晰内部职责定位,完善一口对外的服务机制。内部职责不明确,造成推诿、扯皮就会影响服务的质量、进度,同时也会影响企业整体效益。完善用户工程管理办法,从报装接电到工程验收,要进一步明确管理层,操作层的职责,避免工程造价,周期上存在的问题。

(三)雪加强公共关系,求得公众的支持理解。供电企业自身的服务,固然是影响企业形象的主要因素,但也有许多问题是出在公众对供电企业职责范围,内部流程的不清楚,造成用户对供电企业的误解,如认为凡是用电出了问题,都是电业局的职责。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媒体的参与,造成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着手加强公共关系,与公众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广大用电户,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大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把供电企业所付出的,都用文字表露出来、用画面展示出来、用语言倾诉出来。赢得民心,树立形象。

四、必须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关注“效益点”

受电力传统体制的影响,供电企业的经营仍未完全摆脱固有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模式。具体表现为运营成本高,劳动效率低,投入产出比失衡,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小,未步入市场化管理。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是造成上述的主要因素。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电力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最终要被打破,供电企业原有的取得效益方式最终因改革而改变,为此,必须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观念,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优化宏观资本运行结构,逐渐步入公司化运营,市场化管理轨道。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本在于要以市场为导向,关注供电企业生产流程中的“效益点”。以市场为导向,客观上要求企业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效益必须具有同一性,达到取得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整体效益。这要靠激动机制来保证。供电企业效益的关键在于降低损耗。而台区是从买电到收取电费整个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首要的“效益点”。能否使损失降到最低,台区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机制的大问题。台区民营化是供电企业经营的最终归宿,也应该是模拟法人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准确核定台区指标,将台区承包给企业营销职工,这是取得企业与职工利益双赢的最好方式。从供电整个生产流程来看,各个等级变压器及其电气设备的经济运行也是非常重要的“效益点”,变压器的损耗大或“大马拉小车”,都将使损失增大。所以,必须在负荷预测准确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变压器,尤其是配电变压器,使之经济运行。第三,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也是一个重要的“效益点”,应以效益的眼光看待安全生产,电网安全不仅是优质服务的需要,也是确保售电量,提高效益的需要。“效益点”最终落实到收费环节上,要结合模拟法人试点工作,重新修订收费管理办法,突出激励作用,探索按用户等级逐级承包的方式收取电费。另外,企业必须按市场化运作,一些部门的责权也要突出市场化管理职能,做相应调整。

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要顾及到企业自身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逐步提高员工生活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企业稳定的前提下,最终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电力品牌,提升企业文化品味和企业信誉度。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整体企业意志和信念。文化与经济相辅相成,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强大现代企业的必然产物。相反,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也会对企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