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委关系问题思考

时间:2022-09-23 04:50:00

导语:两委关系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两委关系问题思考

村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自治组织,负责村务活动的日常管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是村级组织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为此,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村“两委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是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

1、“两委”关系不理顺,制约了村级组织建设

实行村民自治,尤其是村委会直接选举,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在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带来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一是“唯我论”。一方面,村党组织片面理解《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村务事无巨细地过问,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充当“家长”;另一方面,村委会以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由,置村党组织的领导于不顾,我行我素,导致“两委”在工作上离心离德,势不两立,唯我独尊。二是出现了“无为论”。不是村委会依附于村党组织,就是村党组织趋炎于村委会,谁的势力大,就由谁主宰村里的一切。三是出现了“实用论”。表面上看,一些村“两委”班子还算比较团结,不吵不闹,没给党委政府添什么麻烦,但往深层次上挖掘就会发现,他们实质上是各揣心腹事,各班干各的事,貌合神离,勾心斗角,暗中较劲,对我有利的就千方百计予以促成,对你有利的就想方设法设置障碍,拿百姓的利益做砝码,对事业的发展不负责,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

究其原因:一是综合素质不高。部分村干部,特别是个别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思想政治素质低下,没有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公仆,而是看中书记、主任这个官职,看中了权和利。同时,由于新的村委会是由村民海选产生的,部分群众选举时看人不够全面,把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人选为村委会主任,他们当选后,由于业务能力不强,政治素质较低,法制观念、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淡薄,对自己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于有极个别的村委会主任把家族矛盾、个人恩怨带到工作中,致使工作上存在不到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导致“两委”之间矛盾的产生,唱对台戏,互相攻击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村“两委”甚至还达到了不可调和、势不两立的地步。二是认识上存在误区。个别村党组织书记把抱揽一切理解为是加强党的领导的最好体现,把党的权威和个人权威混为一谈,认为自己是“一把手”,什么事都应该说了算,大权独揽,无视村委会的职权;部分村委会主任,片面理解、夸大村委会职能,认为实行村民自治了,自己是全体村民选举的,最有群众基础,最能代表群众利益,村党组织书记是十几名或几十名党员负责选举的,只能代表这些党员的利益,所以,村务应该由村主任说了算,不服从村党组织领导,有的甚至打着村民自治的旗号架空村党组织领导,造成了“两委”之间矛盾激化。三是当村官的动机不纯。个别村干部不是以党和人民的事业、全体村民的利益为重,而是以一已私利、宗族和派性的利益为重,当村官的目的就是压倒对方,借助手中的权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达到光宗耀祖、打击对方的目的,因此,村“两委”换届,特别是村委会换届成了各派力量的角斗场。四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对村“两委”班子不团结的问题,没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科学管用的监督制约机制,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对村委会直接选举,由于村民素质还不够高,往往是很随意甚至受人指使利诱而投票,加上家族、派性等客观因素,使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人坐到了村委会主任这把椅子上,给村里的工作带来很多问题。面对这一实际情况,乡镇党委政府只有说服、教育、调解、引导的软力办法,往往是一事一议,按下葫芦起来瓢,不团结问题始终不能从源头上得到遏制,矛盾和问题越积越多,积怨越来越深。即使想通过法律程序这行罢免,操作起来也相当困难,很大程度上实现不了党委的意图,解决不团结问题成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永恒的课题。

2、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有待于实现“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就是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找准“两委”工作的结合点,建立“两委”班子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共唱一首歌,共划一条船的工作运行操作系统。一是能够更好地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促进领导方式方法的改善。党管农村工作是我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在推进民主进程的过程中,对党的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村级党组织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农村工作实际、切实可行的工作运行机制,达到改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切实转变思维方式,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从根本上改善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目的,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过去习惯于包揽一切转变到抓大事、抓重点上来,从具体繁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由过去偏重于对上负责转变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一致上来,多从群众角度考虑问题;由过去注重行政命令转变到引导、教育群众上来,善于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由过去单一重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转变到加强党的领导与实行村民自治同步推进上来,把党的领导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能够充分发扬民主,促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标志着村民自治正在向深层发展。建立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能够切实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特别是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实现村“两委”班子由“两张皮”向思想上统一、行动上合拍的转变,从组织上来保证和维护村民自治的民主权利,让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村民自治得到规范和发展。三是能够形成班子团结、干群同心求发展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能够真正实现村“两委”“两心变一心”,消除内耗,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切实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发展农村经济、共谋发展大计,积极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使“两委”围绕共同目标,让人民群众长期得到实惠,真正使他们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

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健全制度做保障

1、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也是由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建立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必须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前题。一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由党组织提出全村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通过村委会的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协调村委会同其他组织的关系。二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对村内重大事情先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讨论,然后再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三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支持保障作用。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行使职权。

2、必须明确“两委”关系

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不是平起平坐的哥们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组织片面强调党的领导地位、核心地位,忽视民主、大权独揽;有的村委会认为党组织是抓虚的,村委会是抓实的,村里的事情应该由村委会说了算。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一些“两委”关系不协调,争大小,闹不团结,造成害党、害民、害村的严重问题。要通过建立以下五项制度,切实理顺村“两委”关系。一是党组织工作公开制度,按照党组织工作内容定期分别向党内和党外公开,并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明确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党组织书记是一把手负总责,抓大事,总揽全局,明确党组织对村委会实施领导的具体内容,实现村党组织工作规范化;二是村民代表议事会议制度,讨论决定由村民授权的事项;三是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制度;四是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村民委必须通过民主程序,提请村民会议充分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五是建立村规民约,并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村委会工作职责,明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地位、职责和作用,实现村民自治法制化。

3、必须充分发扬民主

村民自治的真正目标,是保证村民管理自己的事情。除了民主选举、还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决不能让村里的大事由过去的党组织全权包揽,变成现在的村委会说了算,把人民群众摆在一边,不允许假民主问题出现。那些认为什么事都找群众商量,村委会什么事也干不成、干不了的错误认识要坚决抛弃,要从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来全力促进民主政治化进程,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在这个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对村务实行彻底公开、真实公开、全面公开,对公开的内容、主要形式、公开时间、公开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并聘请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和驻村县、乡人大代表做监督员,对村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实现民主监督程序化。

建立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五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推进村级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简称“一制三化”),对于确立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理顺“两委”关系,全面提高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水平,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的群众自治组织,负责村务活动的日常管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是村级组织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为此,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村“两委”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是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

1、“两委”关系不理顺,制约了村级组织建设

实行村民自治,尤其是村委会直接选举,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在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带来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一是“唯我论”。一方面,村党组织片面理解《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村务事无巨细地过问,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充当“家长”;另一方面,村委会以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由,置村党组织的领导于不顾,我行我素,导致“两委”在工作上离心离德,势不两立,唯我独尊。二是出现了“无为论”。不是村委会依附于村党组织,就是村党组织趋炎于村委会,谁的势力大,就由谁主宰村里的一切。三是出现了“实用论”。表面上看,一些村“两委”班子还算比较团结,不吵不闹,没给党委政府添什么麻烦,但往深层次上挖掘就会发现,他们实质上是各揣心腹事,各班干各的事,貌合神离,勾心斗角,暗中较劲,对我有利的就千方百计予以促成,对你有利的就想方设法设置障碍,拿百姓的利益做砝码,对事业的发展不负责,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

究其原因:一是综合素质不高。部分村干部,特别是个别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思想政治素质低下,没有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公仆,而是看中书记、主任这个官职,看中了权和利。同时,由于新的村委会是由村民海选产生的,部分群众选举时看人不够全面,把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人选为村委会主任,他们当选后,由于业务能力不强,政治素质较低,法制观念、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淡薄,对自己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于有极个别的村委会主任把家族矛盾、个人恩怨带到工作中,致使工作上存在不到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导致“两委”之间矛盾的产生,唱对台戏,互相攻击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村“两委”甚至还达到了不可调和、势不两立的地步。二是认识上存在误区。个别村党组织书记把抱揽一切理解为是加强党的领导的最好体现,把党的权威和个人权威混为一谈,认为自己是“一把手”,什么事都应该说了算,大权独揽,无视村委会的职权;部分村委会主任,片面理解、夸大村委会职能,认为实行村民自治了,自己是全体村民选举的,最有群众基础,最能代表群众利益,村党组织书记是十几名或几十名党员负责选举的,只能代表这些党员的利益,所以,村务应该由村主任说了算,不服从村党组织领导,有的甚至打着村民自治的旗号架空村党组织领导,造成了“两委”之间矛盾激化。三是当村官的动机不纯。个别村干部不是以党和人民的事业、全体村民的利益为重,而是以一已私利、宗族和派性的利益为重,当村官的目的就是压倒对方,借助手中的权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达到光宗耀祖、打击对方的目的,因此,村“两委”换届,特别是村委会换届成了各派力量的角斗场。四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对村“两委”班子不团结的问题,没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科学管用的监督制约机制,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对村委会直接选举,由于村民素质还不够高,往往是很随意甚至受人指使利诱而投票,加上家族、派性等客观因素,使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人坐到了村委会主任这把椅子上,给村里的工作带来很多问题。面对这一实际情况,乡镇党委政府只有说服、教育、调解、引导的软力办法,往往是一事一议,按下葫芦起来瓢,不团结问题始终不能从源头上得到遏制,矛盾和问题越积越多,积怨越来越深。即使想通过法律程序这行罢免,操作起来也相当困难,很大程度上实现不了党委的意图,解决不团结问题成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永恒的课题。

2、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有待于实现“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就是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找准“两委”工作的结合点,建立“两委”班子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共唱一首歌,共划一条船的工作运行操作系统。一是能够更好地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促进领导方式方法的改善。党管农村工作是我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在推进民主进程的过程中,对党的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村级党组织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农村工作实际、切实可行的工作运行机制,达到改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切实转变思维方式,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从根本上改善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目的,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过去习惯于包揽一切转变到抓大事、抓重点上来,从具体繁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由过去偏重于对上负责转变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一致上来,多从群众角度考虑问题;由过去注重行政命令转变到引导、教育群众上来,善于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由过去单一重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转变到加强党的领导与实行村民自治同步推进上来,把党的领导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能够充分发扬民主,促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标志着村民自治正在向深层发展。建立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能够切实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特别是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实现村“两委”班子由“两张皮”向思想上统一、行动上合拍的转变,从组织上来保证和维护村民自治的民主权利,让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村民自治得到规范和发展。三是能够形成班子团结、干群同心求发展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能够真正实现村“两委”“两心变一心”,消除内耗,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切实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发展农村经济、共谋发展大计,积极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使“两委”围绕共同目标,让人民群众长期得到实惠,真正使他们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

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健全制度做保障

1、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也是由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建立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必须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前题。一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由党组织提出全村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通过村委会的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协调村委会同其他组织的关系。二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对村内重大事情先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讨论,然后再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三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支持保障作用。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行使职权。

2、必须明确“两委”关系

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不是平起平坐的哥们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组织片面强调党的领导地位、核心地位,忽视民主、大权独揽;有的村委会认为党组织是抓虚的,村委会是抓实的,村里的事情应该由村委会说了算。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一些“两委”关系不协调,争大小,闹不团结,造成害党、害民、害村的严重问题。要通过建立以下五项制度,切实理顺村“两委”关系。一是党组织工作公开制度,按照党组织工作内容定期分别向党内和党外公开,并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明确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党组织书记是一把手负总责,抓大事,总揽全局,明确党组织对村委会实施领导的具体内容,实现村党组织工作规范化;二是村民代表议事会议制度,讨论决定由村民授权的事项;三是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制度;四是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村民委必须通过民主程序,提请村民会议充分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五是建立村规民约,并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村委会工作职责,明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地位、职责和作用,实现村民自治法制化。

3、必须充分发扬民主

村民自治的真正目标,是保证村民管理自己的事情。除了民主选举、还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决不能让村里的大事由过去的党组织全权包揽,变成现在的村委会说了算,把人民群众摆在一边,不允许假民主问题出现。那些认为什么事都找群众商量,村委会什么事也干不成、干不了的错误认识要坚决抛弃,要从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来全力促进民主政治化进程,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在这个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对村务实行彻底公开、真实公开、全面公开,对公开的内容、主要形式、公开时间、公开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并聘请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和驻村县、乡人大代表做监督员,对村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实现民主监督程序化。

建立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五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推进村级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简称“一制三化”),对于确立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理顺“两委”关系,全面提高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水平,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