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人才原则问题思考

时间:2022-09-21 05:01:00

导语:党管人才原则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管人才原则问题思考

党中央相继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对人才资源重要价值的深刻理解,对治国方略的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基层组工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在实践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为各类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一、正确理解党管人才原则

1、人才的定义:人才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由于学历和人才紧密联系,**年以来,我国一直把“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作为人才的统计标准,这对于开展人才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标准逐渐显露出不够完善的地方。实践表明,有学历或职称的不一定都是人才,有些作出一定贡献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学历或职称。十六大报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赋予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其核心是尊重劳动,其本质是是尊重人才。按照这一新理念,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2、党的人才政策。几十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党管干部的方式掌握各类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党对人才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人才政策和人才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党执政初期,党的人才政策包含在干部政策之中。党提出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培养、吸引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大批优秀人才,把他们纳入党的干部体系加以管理,作为党领导革命和执政的骨干力量,这对于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知识、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说:“党管人才不能简单照搬党管干部的方式和方法,而是要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而是有执政理念上的创新和发展。要做好党管人才工作,尤其是作为“牵头抓总”的组织部门,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发展的观点,科学分析我们人才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针对新时期人才工作的特点,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遵循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律,以新的理念指引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论,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期新任务的党管人才工作新路子。

3、党对人才的管理。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干部队伍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对原来的干部队伍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干部身份逐渐淡化,党也不再以管理党政干部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直接管理,需要采取新的途径和方式组织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同时,在干部队伍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方面人才,需要党和政府给以必要的关心、培养和管理。**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工作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充分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党的任务、使命和党的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以及对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的深刻理解。

二、准确把握“党管人才”原则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党管人才”原则已经不是“党管干部”原则的简单延续,也不只是管理范围的简单扩大,而是管理的理念和实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适应这种根本性变化,就要把“党管人才”原则的科学内涵搞清楚,把“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搞清楚。

一是管体制。就是进一步理顺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要针对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自成一体、互不往来、管理过死等弊端,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打破影响、束缚、限制人才作用发挥的体制“坚冰”,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开放式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人才已经不再是单位、部门所有的人才,而是社会的人才,是社会共有共享的资源。

二是管机制。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和“第一资本”,本身有其鲜明的市场属性。哪里适应人才成长、哪里适宜人才作用发挥、哪里能够给予人才更多的回报,人才势必就要流向哪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正视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就要着眼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运行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对人才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为此,必须按照市场的要求,建立并优化人才的教育培养机制,使教育培养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必须按照市场的要求,建立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降低人才流动成本,让人才在不断的流动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作用发挥的位置,在流动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必须按照市场的要求,建立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允许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让具有真才实学、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得到应有的实惠,等等。

三是管环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努力营造适宜人才成长、发展和作用发挥的良好环境,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生活环境和舆论环境。其中,政策环境侧重解决的是人才工作中的方针原则问题,涉及人才的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等等;法制环境侧重就人才政策中涉及到的重大问题从法律法规层面和高度进行规范;生活环境侧重良好人居氛围的营造,解决的是涉及教育、治安、环保、医疗等问题;舆论环境侧重解决的是社会对人才的认识问题,引导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共识,使人才在社会上能够受到应有的尊重。

四是管协调。既要管总,又要协调各方。努力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人才工作协调起来,统一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做到这一点,就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努力把党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定要求传达贯彻到方方面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为人才提供学习榜样,为人才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三、坚持党管人才,构筑卫生人才高地

坚持党管人才,惟有人才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各方面英才不断涌现,人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卫生局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兴医战略,提出了“以科技为先、以人才为本”的工作思路,把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筑卫生人才高地,依靠人才资源的带动和支撑,实现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1、形成共识,聚才兴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重要战略位置。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核心、最紧要的资源,是最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资源,是最活跃、最有生机、最具有潜力的资源。卫生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卫技人员4866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972人,占61.1%。卫生工作要体现一切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的目标,取决于建设一支能够担当起实现卫生现代化重任的高素质卫生管理干部队伍和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此,我们在思想政治上、业务技术上、工作作风上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培养、关心支持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条件,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增添后劲、奠定基础。

2、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而艰巨,不仅要求我们要有做好此项工作的决心和热情,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把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化为积极推进、大胆探索、敢于突破的实际行动。

一是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近年来,我们十分关心社会医学人才流向,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卫生行业紧缺,而短期内又难以培养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潜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来常工作,**年-2004年,市直医院共引进接收硕士研究生78名,博士5人。为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我们实行“四个优先”,即优先提供科研经费与设备,优先聘任职务,优先推荐继续深造,优先享受各种待遇。如市一院引进的51位人才中,25人被聘为科主任或科秘书,8人被推荐攻读博士和博士后,对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研究生,给予安家费15万元(含市政府补贴),硕士研究生在享受货币分房补贴的同时另增加安家费5000元,并协助他们解决爱人工作调动及子女入学问题,使他们工作安心、学习顺心、待遇称心。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我们大力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建立人才库。在省内领先启动了“**市卫生系统百名人才培养系统工程”(“134”工程),力争到二十一世纪初培养出10名左右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医疗卫生专家,30名左右省、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40名左右医疗卫生博士研究生。我局在基层单位推荐、专家考评的基础上,挑选了百名优秀人才入库培养,并进行跟踪管理、优胜劣汰。人才库的建立,为卫生事业发展储备了人才,注入了活力,也为省市人才工程输送了新鲜血液。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我们积极制定有关倾斜政策,加大培养经费的投入,提供一切条件让在职卫技人员通过脱产、在职就读等形式报考本专业博士、硕士学位进行深造,扩大高学历人才的比例。实行师承形式的带培制。开展了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启动了卫生系统“青蓝工程”,明确规定培养对象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带教,签定带教协议,明确培养目标,定期评估考核,着力培养一批青年学科带头人、潜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建立国内外学术交流制度。派出拔尖人才到国外著名的医疗和研究机构学习访问,同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我市卫生系统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学术水平和层次。

二是与时俱进终生学习,促进人才知识更新。卫生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世界上结构功能最复杂的人类,世界的任何环境变化,任何改革创新,无不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加快知识更新步伐,紧跟医学科技发展潮流,对卫生工作者来说比任何一个行业都更为必要和重要。基于这一认识,全局上下十分重视卫生工作人员的再学习、再教育,以创建学习型系统活动为抓手,着力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促进卫技人员不断调整知识结构。由局党政领导挂帅成立卫生系统建设学习型系统指导小组、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继续教育委员会,并指定局科教处、人事处具体负责全局职工的教育培训,市级医院成立科教科,配备专职干部,以加强对卫技人员培训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卫技人员培训工作面广量大,为了满足各类人员不同的学习需求,我们将**卫生进修学院作为卫生系统医学教育的培训基地,建造了培训大楼,添置更新设施、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配备专职教师。2002年,我局投入100多万元推进信息化建设,医院普遍设立了电子阅览室,开通了宽带网,实施网上远程教育,局机关在全省卫生系统率先建立卫生信息网站和局域网,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为卫技人员提供各种学习机会。

三是解放思想育用并举,大胆起用拔尖人才。近几年来,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落后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全面贯彻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精神,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大胆及时地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又富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才提拔到科研管理和领导岗位上来,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挑重担,使他们在实践中尽快锻炼成长。在进入各级人才库的105名人才中,担任院领导职务的12人,科主任、副主任和项目负责人的59人,占人才数的68%。**年以来,我局基层单位和局机关调整干部178人次,其中有63名人才得到了提拔任用,不但激发了人才的进取精神,而且使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和专业结构更趋合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3、强化管理,优化环境,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近年来,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管理优化环境,激活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培养未来人才,把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考核,优胜劣汰。签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目标责任状,将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的建设与单位领导的目标管理考核结合起来,与经济挂钩。要求卫技人员在规定周期内未修满学分,晋升技术职务时一票否决,实现“培训—考核—晋升一体化”。对进入人才库的人才,实行专家考核、全程跟踪管理制度。由市卫生局、各单位领导和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学术造诣深、临床经验丰富的同行专家组成考评组,负责入库人员的考评、培养进度考核和周期总评。从选苗期至周期培养结束成才为止,每年按培养大纲及年度计划组织专家考评,实行优胜劣汰,达标者进入下一轮培训。同时根据其表现及考评成绩,对年度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和充实,确保培养对象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使人才库成为“一池活水”。

二是落实保障,政策倾斜。为加快我市卫生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我局制订下发了《**市卫生科教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市卫生局医学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市卫生局科研管理暂行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政策倾斜,每年拿出200万元作为科教专项经费,对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开展的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资助,对出成果的人才给予较高额度的奖励。如对市一院成功开展的我市首例心脏移植和肝脏移植手术分别给予30万元奖励,肾脏移植超千例给予8万元的奖励;对市一院和三院的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筹措了300万元作为启动和建设经费;对入选的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周期内给予100万元培养经费,对“134”工程第一周期培养合格者共奖励71.2万元;对验收通过的省、市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每月给予300元-500元的岗位津贴。同时,我们明确规定各单位人才培养和科研教学的经费不得少于单位总收入的5%,并做到专款专用。这些政策措施,为加快人才培养和提高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卫生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关心服务,情感激励。局党委、行政把尽心尽力为人才服务、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制定了党政领导分工联系重点医学人才的制度,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单位,通过想难事、做实事、办好事,真正为医学人才提供生活、工作、政治上全方位的服务。每位领导定期与联系人谈心交流,了解医学人才在工作、学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在技术开展和课题研究上需要什么帮助和服务。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局领导分工带领有关处室同志上门慰问和拜访老知识分子、有突出贡献专家及重点医学人才,自**年起,局工会每年组织医疗专家、先进劳模、业务骨干外出疗养,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给予的关怀和温暖,增添了工作的信心和干劲。

几年来,我们坚持队伍为本,人才为上,极大地调动了卫生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呈现出优秀人才辈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可喜局面,推动了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人才结构有新改善。目前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己有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生25名,硕士生170名,均承担了省、市级临床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的重任;有14位同志入选省政府“333工程”,1位同志入选“江苏省重点医学人才培养工程(135工程)”,21位同志入选市“831工程”;19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数居我市各行业之首;10人被评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被评为**市第五届杰出科技人员。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形成梯次的卫生人才队伍正在逐渐形成。二是临床技术有新突破。近两年,我市肝脏移植、心脏移植、卵巢移植先后获得成功,肾脏移植超过千例,重点专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共有省级重点专科11个,处全省前列。三是医学科研有新发展。**年以来,各级立项科研课题达169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个、省新技术引进奖21个,获得市科技进步奖54个,不论是获奖数量还是档次,都较前几年有大幅度的提升。

人才工作是一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要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营造一种尊才爱才、惜才用才的内部环境和社会氛围,做到谋划发展同时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把“党管人才”的原则落到实处。

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经济要发展,人才培养要先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要着眼于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着眼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着眼于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应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急需的专门人才和专业人才。

切实做好人才的吸引和使用工作。要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健全科学、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才的流动调配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和改进各类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机制,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国家奖励体系,尽快建立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热情支持各类人才的工作,真诚关心他们的生活;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既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又不单纯以成败论英雄,保护他们的创新热情;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和法制环境,严格依法办事,为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