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执政建设思考
时间:2022-09-21 04:53:00
导语:基层党组织执政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坚持不懈地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近年来,特别是经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试点等活动后,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但是,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我们用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
党的执政能力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党组织中有不同的体现,相对来说,基层党组织处于微观执政的层面,其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维护大局,确保一方政令畅通的能力。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向群众宣传上级的方针政策,并结合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如何把坚持依法办事,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一致起来,保证党的声音能够传到基层,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把党的方针落到实处,这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体现,也是衡量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2、发展经济,带动一方共富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首要体现。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首先体现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发展的能力上。加快发展是群众最盼望的、最需要的,这是体现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执政能力建设成效的首要标准
3、维护稳定,力保一方平安的能力。维护一方稳定大局必须从基层和基础抓起,既要为民办事,服务一方群众,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好党的执政基础。还要妥善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以及群体内部的关系,善于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评判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志。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在发挥执政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执政能力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执政主体和执政内涵两个方面:
(一)从执政主体来看,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执政意识不够强,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不够高:
1、基层领导干部执政意识不强。现在有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认为,执政能力建设是县以上党委和领导干部的事,基层组织没有执政的问题,只有执行的任务,执政能力建设与己无关。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
2、党员先进性体现不明显。虽然,通过去年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试点活动,党员党性意识、体现先进性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还不相称,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结构偏低,少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佳,三带能力不显著,不能完全体现先进性。
3、后备力量相对匮乏。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年轻党员偏少,缺少有科学文化知识、有奋斗奉献精神、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后备干部,村干部队伍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
(二)从执政内涵来看,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渗透,出现了经济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些变化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与体制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在新旧体制转轨之际,整个社会关系包括广大群众的利益关系都处在重大调整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接踵而至。能否妥善处理种种社会矛盾、有效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是一次新考验。
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与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加快,群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这也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急需加强的新课题。
4、为民做好事、办实事的能力与广大群众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能否实现好、完成好群众的愿望,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影响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这也对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办事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全力实施“强基工程”,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是党执政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发展经济,夯实执政的经济基础;必须建好队伍,夯实执政的组织基础;必须完善机制,夯实执政的制度基础;必须执政为民,夯实执政的群众基础。
(一)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打牢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经济基础
1、要增强发展的意识。致富一方、致富人民是基层党组织的责任,必须树立不负重望、致富一方的决心和信心。没有决心和信心,就是没有勇气和底气,就不可能成事。基层党组织要强化谋发展、想发展、干发展、服务发展的意识,形成了上下一心一意加快发展的氛围和热潮。
2、要理清发展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地方怎样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和标准,这是基层党组织所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理不清思路必然一事无成,更谈不上加快发展。基层党组织对未来的发展要有个明确的定位,要有个既定的目标,要明确“抓现的、想后的、创新的、务实的、求硬的、保稳的”的工作思路。
3、要增强发展的本领。发展任何时候都是硬道理。执政能力最根本的是要体现在发展上,发展经济的本领,就是执政能力的内在体现。老百姓看班子、看干部,很直观也很实惠,就是看这个班子、这个干部干了那些大事和实事,看一个地方的面貌是否有更快更大的变化,看老百姓得到了那些实惠和好处。
(二)以强基工程为抓手,夯实基层党组织执政的基石
1、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第一要坚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把村级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第二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村党组织的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和探索有利于改进基层执政方式和提高执政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提高村党组织执政能力。第三要加强和改进作风,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群众尽实心、干实事、谋实利。
2、加强镇党委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从实现镇职能的根本转变和创新领导与工作机制入手,依靠机制的转换推动职能的转变,不断提高镇党委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强化学习意识,增强学习能力,建设学习型党委;二要强化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党委;三要强化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法制型党委;四要增强科学决策意识,提高调研能力,建设责任型党委;五要强化民主意识,增强民主执政能力,建设民主型党委;六要强化公仆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党委。
3、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拓展党的执政领域。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学会成为把握企业前进方向的“导航仪”,帮助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避免和克服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促进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学会做企业发展的“加油站”,把那些既有本事、又有本色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来,通过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鼓励他们干事业,支持他们干成事业,成为企业发展的模范带头人;要学会做协调各方的“润滑剂”,要协调好业主与党群组织之间的关系,要协调好员工与业主之间的关系,要协调好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4、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扩大党的执政范围。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必须重点突出。一要建组织。通过合理设置,建立覆盖全社区的党的工作网络,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两选一推”等办法,加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二要建阵地。通过政府支持、街道自筹、社会资助等方式,建工作阵地、活动阵地、思想文化阵地。三要建服务体系。完善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社区党建的实效性。社区党建必须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着力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目标。
(三)要以扩大民主为方向,激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内在活力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的重要举措。
1、要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随着“三个文明”的发展,广大党员的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党内事务的愿望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开辟和创造党内民主的新途径,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切实监督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2、要不断扩大公推直选试点。实施公推直选是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加快推进委任制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的重要举措,要在现有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基层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力争使公推直选成为基层党组织到期换届和党组织负责人补选的基本方法。
3、要全面实行党代会常任制。要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充分发挥镇党员代表大会作为同级党的领导机关的作用,
4、要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要建立村“两委”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理顺村“两委”的关系;推行村务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级事务公开承诺、民主恳谈等议事、决策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提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水平。
5、要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保障党员的基本权利。
(四)要以执政为民为第一追求,强化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群众基础
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群众,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
1、要改变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具体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是在领导方法上,要由过去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转变。二是在服务意识上,要由“主人意识”向“公仆意识”转变。三是在事务处理上,要由过去封闭的神秘的办事方法向民主开放的办事方法转变。四是在工作推动上,要由过去强制性的大范围的展开向依靠典型示范、典型引路的方法改变。
2、要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机制。要高度重视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尽量减少和避免失误,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监督的机制。
3、要建立为民做好事办实事的工作机制。要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建立起为民做好事、办实事的工作机制,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一心一意为群众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 上一篇:企业党组织直选思考
- 下一篇:基层党组织执政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