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先进性实践思考

时间:2022-09-21 03:43:00

导语:农村党员先进性实践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党员先进性实践思考

党的**大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在党的建设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根据中央、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区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历时半年,在全区12个乡镇一万三千多名党员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目前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暂告一段落,但是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按照党的**大提出的目标,认真总结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紧扣东部地区农村党员特点,逐步建立起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切实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一、东部地区农村党员的特点

东部地区农村从整体上来说经济比较发达,收入水平较高,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农民失地现象日益增多,在拆迁、就业等方面矛盾较多,同时也存在部分特困人群。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开展了党员问卷调查活动。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区农村党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业结构多元化,新北区参加调查的13128名党员中,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或村组干部党员为3863名,占29%,企业党员为2556名,占20%,私营业主党员为932名,占7%,纯农户党员为2470名,占19%,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为499名,占4%。二是收入水平较高而且比较稳定,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富裕党员占13%,在5000元-10000元的党员占25%,在2500元-5000元的党员占38%,在2500元以下的党员占23%;家庭收入的来源,将近一半的党员都是来自工资收入,约20%的党员是务工经商所得,来自农业生产的约占20%(其中来自规模农业经济的占3%),其他收入来源的占11%。47%的党员认为所在村的党员家庭经济状况比一般群众要好些,41%的党员认为党员家庭经济状况和一般群众差不多,认为党员家庭经济状况大大好于一般群众的占10%,认为还不如一般群众好的占2%。三是外出流动党员不多,仅499名,占4%,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许多党员的活动范围已不仅仅是原来的村,往往居住地点、工作地点和党组织关系所在地并不一致。

二、影响东部地区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主要因素

在调查中,有31%的党员认为多数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般,有1.7%的党员认为多数党员不能发挥作用、甚至不如普通群众。从问卷调查及召开有关座谈会的有关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

1、基层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够到位

党章规定,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但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教育管理不力。主要表现是:

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有待改进。目前,党的基层组织主要采用属地化设置,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失地现象的日益增多,农村党员就业方式从单一的以种植业为主趋于多元化,生活空间也突破了原有的村落地理范围,导致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党内的组织生活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监督党员履行义务的同时,对党员的权利保障做得不够。有的没有按时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有的一年难得开一次党员大会,制度形同虚设;有的没有做到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党员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动员。

一些党组织在帮助党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方面做得不够。一些地方除了年前节后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外,平时对党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很少过问。有些党员由此对个别党员干部不信任,以至于对组织也不信任。

组织培训的单一性机制导致对党员的教育不够。农村党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十分重要,但目前党员很少有机会集中学习,不能得到系统的培训。一些地方培训方式主要是以会代训,形式单一。

2、部分党员自身因素限制了先进性的发挥。

不少农村党员文化素质偏低,致富能力不强。新北区13719名农村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占64%。这部分党员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方面明显存在差距,自身缺少致富技能,就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部分农村党员年龄偏大,劳动能力弱。全区农村近1/3的党员年近花甲,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2732人,占21%。部分老党员生活靠子孙赡养,这就意味着这些农村老党员已经丧失或部分丧失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在决定是否带头完成税费和组织所分配的工作时,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由自己作主,党员先进性自然难以发挥。

一些党员思想滑坡,自我要求不严,丧失了应有的先进性。有些党员组织纪律性不强,经常不参加组织活动。有些党员思想觉悟不高,在群众中说落后话、争利益。在一些开发建设较多的村,少数党员包揽项目建设的基建、运输,争抢利益,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在有些经济比较落后的村,部分党员在交粮款的问题上不但不能起带头作用,反而比较落后。

3、客观环境因素使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受到一定影响

一是人才的缺失。农村留不住人才,人才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农村党员素质的提高。农村有文化的年轻人通过高考升学、外出打工、参军等渠道大量外流,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可选择的余地很小,影响了农村党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部分地方集体经济薄弱。由于经济发展较慢,基层党组织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致富,又不能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使不少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入党愿望不强。三是在城市化进程以及企业改制中失地、失业等现象,造成无业党员增多。当这部分党员整天忙于生计问题时,在农村的威信自然而然就降低了。

三、我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否搞好,首先取决于思想认识到不到位。针对教育活动刚开始时部分同志的一些模糊认识和担心,我们认真组织大家学习了有关论著,学习了中央文件和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反复讲明中央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讲明选择常州作为东部农村试点的现实意义,讲明开展教育活动对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积极意义,使大家不断提高对教育活动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各级党组织明确表示:工作再忙、头绪再多、任务再重,也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全区各级都成立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确保时间、任务、人员、责任“四到位”。为保证教育活动高质量开展,我们强化了督查、指导工作,区、乡两级督查、指导人员及时了解情况,定期反馈问题,发现典型经验,帮助组织推广。各级还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成效。对班子整体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基层党组织,着眼于建成教育活动的示范点,注重工作创新,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对班子整体素质较弱、组织生活不够健全的基层党组织,先行整顿,在健全组织的基础上,再开展活动,使教育活动有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党员素质

我们联系实际,整合了一套学习计划,规范了一组台帐目录;采取一听(听辅导),二看(看电教片),三摘(摘抄重点),四问(问答式辅导),五论(结合辅导进行讨论)等形式,加深对党员先进性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广大农村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深刻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党员先进性标准有了清晰的把握。通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反思,找到了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许多党员深深感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是深奥的理论、遥远的目标、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党员的具体要求,是每个党员应该躬身践行的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区、乡两级政府和农技部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授课时间达304课时,培训人员2665人次,其中农村党员人数达1500多人次,印发资料7500余份,切实提高了基层党员的实用技术水平和贫困党员的脱贫致富本领,增强了他们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一心一意搞建设、凝心聚力谋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开展多种活动,落实党员责任

我们坚持以结对帮扶工作为主线,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广泛开展结对扶贫、结对帮富、结对助学、结对共进,全区共结成各类帮扶对子近3000对。开展了“三满意”活动,通过党员、群众、组织的综合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成效作出评判。大力推进好事实事竞赛,办好事实事16126件,其中党组织做好事实事2814件,党员做好事实事13312件,并对100件好事实事进行了表彰。召开“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全力推进沿江开发”交流会,号召党员成为一面旗帜,在沿江开发中做宣传政策的高手、招商引资的强手、抢先发展的快手和致富一方的能手。圩塘镇的志愿者队伍、百丈镇的“三带示范岗建设”、三井乡为失地农户建立医疗统筹制度,魏村镇成立扶贫帮困基金,孟河镇党员为公益事业踊跃捐款,小河镇制作并悬挂“党员示范户”铜牌,新桥镇对党员发出“办一批实事,留一片足迹,促一方发展”的倡议,等等,为教育活动注入了生动而富有特色的内涵。

4、开展民主评议,畅通党员“出口”

在民主评议党员过程中,我们全面实行了“双票制”,分别在党内和党外群众代表中发放民主评议表,对每个党员进行评议,5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和12000余名群众代表参加了民主评议,支委会综合党内外评议结果,确定党员评议格次。全区农村共评议出基本合格党员41人,不合格党员56人。各级按照“严肃、严格、严谨”的要求,对基本合格党员进行了帮教,对不合格党员进行了处置。56名不合格党员中,限期改正23名,劝退4名,除名23名,党纪处分6名。

四、建立东部地区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

结合我区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要使东部地区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1.党员党性养成机制。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要通过党的历史,包括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的宣传教育,帮助党员认识到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认识到党的事业的光明前景;通过党员权利的教育和党员权利的保障,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党的任务和党员义务的教育,帮助党员认清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崇高职责;通过科学教育,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大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政治上的重视、生活上的关心和工作上的帮助,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

2.党员能力增强机制。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仅体现在思想上的先进,更应该体现为一流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体现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上的贡献。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在教育党员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注意强调党员自觉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党员增长才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党员责任落实机制。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作用,最重要的是必须履行好党员义务。义务就是责任,履行义务就是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党员责任落实机制的实质,就是要防止党员不履行义务,即"不作为"。建立这样一个机制,有两个环节很重要。一是要结合党员的不同岗位、职务,把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加以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党员,使党员清楚无误地明白自己的责任。二是通过指导、帮助、检查、评比、奖惩等一系列制度,促使党员承担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实行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就是建立党员责任落实机制的有益尝试。

4.党员行为约束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党内之所以产生和存在各种消极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执行党纪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健全党员纪律约束机制,必须树立制度权威,真正做到在党的制度面前,党员人人平等,无论是担任何种级别领导干部的党员,只要违纪就一定要严格地追究处罚。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对党员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制度主要有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思想和工作汇报制度、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持证上岗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等。此外,要坚持群众监督评价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听取、了解群众对党员的意见、建议,把设立意见箱、走村入户、干群对话等请群众参与的形式以及先进性行动展示栏等让群众监督的载体长期坚持下去。

5.党员进步激励机制。党员进步激励机制的功能是激发、引导党员的思想行为向着党员管理预期的方向发展,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最常用最有效的激励方法是目标激励法。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党员创设合理可行的发展目标,比如党性修养的目标、业务提高的目标、帮教帮富的目标等等,并以各种荣誉予以体现,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为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保障作用,要实行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重的原则。

6.党员队伍进出口机制。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同时要抓好教育管理,对于确实不符合党员标准的,要坚决清除出党,这样才能形成党员队伍吐故纳新、保持活力的机制。在不合格党员处置方面,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杜绝“好人主义”思想;其次,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党章规定,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保证不起党员作用者、违法乱纪者、腐化堕落者、群众满意率低者、丧失革命意志者、有"三不"表现者(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不按时交纳党费及不完成党组织所交办任务)都能得到相应的处置;再次,严格规范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保证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客观、公正、规范、严格、稳妥地进行。对被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该限期改正的要限期改正,该诫勉的要诫勉,该劝退的要劝退,该除名的要除名。此外,要完善党员主动退出机制。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无力履行党员义务和信仰改变等缘故而主动提出退党要求的,经党组织调查核实后,履行一定的手续,准予他们退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