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养管理探索思考

时间:2022-09-21 03:26:00

导语:干部培养管理探索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培养管理探索思考

村级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

随着农村改革的持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使农业、农村、农民的原有内涵正在被全新的内涵更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必须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来实现,就必须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型农民,必须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村级干部队伍。

然而,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市场经济、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之间存在许多不适应。有些干部受小农经济狭隘眼界的禁锢,看不到也抓不住发展的机遇;有的干部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套工作方法,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力不从心;有的干部长于领导行政工作短于领导经济工作;对当今的农村工作出现了观念上、意识上、能力上等诸多不适应。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人才也大量转移了。许多年轻有文化有能力的农业人口通过升学、参军、打工、经商、办厂等途径外流,使得农村人才极度匮乏,造成了村级干部年龄老化、文化偏低、观念陈旧、后备干部青黄不接的现状。我镇39个行政村现任正、副书记,正、副主任共61人,其中年龄50岁以上的35人,占57.4%;在文化结构方面,初中及以下的35人,占57.4%,高中、中专毕业的23人,占37.7%,大专3人,占4.9%。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严重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约农村经济的社会发展。

新的形势对村级干部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了,现在村干部担负着领导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任,必须要有发展思路,有经济头脑,有奉献精神,要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办事,必须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能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既能满足村民的合理要求,又要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他们必须是经营管理型干部,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干部,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党委、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工作水平,把建设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解决好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弱化问题,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管理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一、拓宽渠道,选贤任能,建立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

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是形势的需要,更是事业的必然要求。镇党委结合村两委换届之机,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与村两委换届同步进行、同步选拔,在全镇广大青年,特别是高中、大专毕业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经济发展致富能手中物色选拔优秀青年充实到村级后备干部行列。广开言路,八方招才,实行“两推一考”,选贤任能。为了进一步扩大村级后备干部在群众和党员中的认同度,在各村实行“两推一考”,即用“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组织考察”的办法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及时建立好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保证各个村的后备干部不少于2名。

二、注重培养,跟踪管理

根据确定的后备干部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培养措施。通过交任务、压担子,让后备干部跟班锻炼,尽快熟悉村级事务,密切干群关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镇党委明确要求各村在召开两委会议时必须邀请后备干部列席会议。通过“传、帮、带”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手段,着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党性觉悟、政策水平和发展能力。

对后备干部不搞一捶定音,实行滚动式管理,结合年度考核、民主评议、民主推荐,不断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对政治表现、能力素质、群众认同等方面经组织严格考核符合要求的,由镇党委适时行文任命。我们坚持“动态管理、备用结合”的原则,加强对优秀后备干部的启用力度,不断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

三、短期培训,学历进修

为了改变村干部队伍知识弱化,提高素质,镇党委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近年来,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面向基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34期,受训人数达4500多人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章》,学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帮助村级干部(含后备干部)更新观念,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

**年初,镇党委下发文件,号召和鼓励45岁以下的在职干部搞好学历进修,提高文化水平,要求后备干部均要报名参加学习,要求各单位大力支持,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阻止,所有涉及学习培训的费用一律报销。文化进修成了中青年干部的自觉行动,去年7月,由镇党校、成校和武进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26名学员完成了学业;今年9月,由镇成校和常州工学院合办的经济管理大专班即将开学,来自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的50名学员即将开始新的学习征程。我镇惜字洲村党支部书记陈廷卫、董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共等取得了大专文凭,观里村党支部书记陈绍伟通过自学、函授,已获得两张大专文凭,熟练掌握了电脑管理村务的能力。

四、先搞试点,摸索经验,逐步推行聘用大学生当村官

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村是关键,而农村的关键问题在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农村基层干部来源少,待遇低,不稳定,知识弱化,年龄老化,导致广大农村育不起、留不住、引不进高素质人才,人才匮乏与经济落后恶性循环。

1、我们认为:聘用大学生当村干部已经初步具备条件。一方面,近10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人数成倍增长,就业竞争激烈,对一般的大学,特别是大专毕业生来说,谋求工作岗位已经较为困难。农村是大学生贡献聪明才智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据我们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大专毕业生认为:当村干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另一方面,我镇村的主职干部已经基本实行公职化管理,工作条件不断改善,考核机制日趋健全,工资报酬经过整合,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镇属事业单位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并且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村干部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受到多数人的青睐。

2、我镇在聘用大学生当村干部已作一些尝试。有一名河海大学毕业的大专生在观里村担任副职干部,四年来,普遍反映良好,现已列为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庙边村在去年聘用一名常工院的大专毕业生当村妇代会主任,今年又聘用一名南京财经学院大专毕业的退伍兵当村的治保主任、民兵营长。

3、大学生和村干部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实际距离。聘用大学生当村官,我们认为从熟悉到适应农村工作有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拔苗助长,一般要有3—4年时间的实践才能逐步成熟。要帮助他们尽快缩短这个距离,做好工作,促进他们迅速健康成长。在聘用大学生当村干部方面,我们有如下设想和建议:

(1)加强宣传,形成共识。分析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认识建设强有力的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性,聘用大学生当村官势在必行。

(2)以点到面,稳步推进。研究外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总结本地成功的做法。先搞试点,摸索经验,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逐步推行。

(3)需要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

1)由谁来组织选聘:以镇或区组织招聘为宜,通过严把报名资格审查关,严把笔试、面试、考察、公示等程序,确保选聘工作的质量。

2)按照“属地优先,适当调剂”的原则进行分派,能聘用本村的大学毕业生最好,因为他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3)待遇问题:在政治待遇方面,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可先安排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是预备党员或非党员的可先安排任村委主任助理,具体分管条线工作,以后根据工作情况按照法定程序选举任职。在经济待遇上,按低于村会计组长和高于村级副职干部的待遇标准享受,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在1—3年内根据工作表现拟每年递增10%。

4)聘用大学生当村官,我们认为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现在各村可用财力越来越少,现在区政府下拨的村干部人头经费远远不够,还要村一级想办法。因此,人头经费需要区政府追加。

5)加强培养和管理。形成镇为主的区、镇、村三级齐抓共管的格局,村要指定干部做好“传、帮、带”工作。要抓好培训:任前要安排7—10天岗前系统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党的农村政策、村务管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地的人情风俗,为他们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奠定良好基础。平时要多为他们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要制定《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制定考核办法,镇每半年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综合表现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和讲评工作,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使他们迅速健康成长。

聘用大学生当村干部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举措,势在必行。要认真研究各地正反面的经验,不断总结本地成功的做法,由点到面,逐步稳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