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老年生活思考

时间:2022-09-19 06:40:00

导语:优化老年生活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优化老年生活思考

我们这些老同志从工作岗位离退以后,都面临着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的重新适应,同时也面临着是思想充实还是思想空虚两种精神境界的选择。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不仅可以使自己生活的愉悦和舒畅,而且还可减少或免除家人的忧虑及负担,同时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每个人的健康都是宝贵的。而身体健康的支柱又是心理健康。如何把握自己的心境,保持良好的心态,使晚年生活过得充满活力,充满情趣,充满色彩,根据自己的初步认知和体会,是否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对前景充满希望

希望、期盼,是一种美好的憧憬,是创造新生活的强大动力。它能把目标变为美丽的现实。我记得刚入伍时正赶上学习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导员作动员时说:“我们当前的任务和目标是,打倒,解放全中国,让家家有地种、人人有饭吃,全国人民都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当时战士们听了都高兴的合不拢嘴。为什么过去我们的部队在险恶的环境下能英勇战斗,在清贫的生活中能乐观向上,就是因为我们有美好的理想,有光明的前景,有既定的目标。为实现理想和目标,革命者充分发扬了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和不怕艰苦的拼搏精神。几十年来,我们实现了前面的目标,又制定了新的目标。现在我们的奋斗目标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美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确定了今后五年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谱写了科学发展的新篇章,它也鼓舞着我们这些老同志的壮志豪情。有了目标就有了期待,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天津滨海新区已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区的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不断体现在**人的现实生活中,真可说是外地人羡慕,本地人自豪。可有时我们一些老同志在国情和形势的看法上,往往对负面的东西议论多了一些,有的抱怨生活,不免对前景有所失望,从而产生一种消极情绪。这时特别应注意调整好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我们既承认前进路上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又要看到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绩是主流。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有新的目标、新的成就,我们每年都有新的期待、新的收获。最鼓舞人心的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又使我们看到宏伟的蓝图,美好的前景。正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最后所讲到的:“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我们已看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光明前景,要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老同志一定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前面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要对生活充满快乐

快乐是健康的源泉,快乐是生活的浪花,快乐能给生命注入活力。同时还能为家庭增添喜悦、为社会带来和谐。但实际生活对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不可能万事如意。苏东坡有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都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痛苦和不幸;花开花落,生老病死,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但我们既希望平安顺达,又要面对现实,学会排解忧伤,遇事想得开,看得透。人是生活的主人,生活的格调靠自己把握,遇到不如意的事能从平静的心情明察事理,放眼未来,泰然处之。我们不妨把磨难当作财富,把坎坷当作资本,艰难的付出就是喜悦的收获。那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人生旅途是那样的跌宕起伏,自己的人生经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人生是一出悲剧,更是一出喜剧。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痛苦,都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应牢牢把握生活的主动权,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除去不良的老年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老年人,总把灰心丧气的话挂在嘴边,发出风烛残年的哀叹,自设生命的倒计时,消极等待人生的终点;还有的迷信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传言,担心自己到这两个年龄段还能否跨越所谓的生命禁区。人老怕什么,老,蕴藏着人生经验的积累,标志着人生价值的增值,体现着对人生意义的醒悟;人不在活得长久,而在活得开心。人老是福,我们现在无吃穿之忧愁,“无案牍之劳形”,是时间的富有者,是生活的自由人,因此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才能,增强老当益壮的自信心和老有所为的成就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用充实的生活取代空虚与寂寞,科学地对待生命,快乐地对待生活。快乐是一种境界,全靠自己去争取、去创造。在四川青城山山门有一幅对联写得好:“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因此,我们应保持一种宁静泰然的心境,让自己时刻感觉到是春天。“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相信我们欣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盛世,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每个老年人都会生活的快乐幸福。

三、要对学识充满兴趣

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也是老年人生最快乐的追求。读书求知不仅能拓宽人的视野、开阔人的胸襟、医治人的愚昧,而且能改善人的气质、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生活,“腹有诗书气自华”,道理就在这里。勤于学习,热爱读书,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同志有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我们在坚持老有所养的同时,还应坚持老有所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乐”。

老年人的知识含量和经验智慧,与其生命质量是有密切联系的,有知识的老年人在社会变革的新时代,遇到矛盾和问题时,一般能够做到面对现实,从容不迫,以善待人生的快乐情绪去思考、去对待,做命运的主人和生活的强者。看书学习、求知解惑,是一种高层次的活动,它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精神享受。

在我区老干部学校古典文学班里,有83岁高龄的老学员,还有一位年逾八旬,每次都坐着轮椅来上课的老大姐,他们都懂得用书香熏陶自己的晚年生活。用知识提升自己的老年人生,是一种令人睿智的快乐。我也有同感,自离休以来,已连续八年在“家庭大学”读书,在老干部学校求知,先后学了书法、绘画、古典文学和其它有关知识。它不仅添补了自己对知识的短缺,而且还锻炼了思维能力,丰富了晚年的精神生活。有时在求知的同时,也学得写点论文、散文、诗词及书法等作品,每次被采用或拿到稿酬时,更带来一种欣喜,说明自己对知识的所学所用,已初见成果。

经验证明,当你把兴趣爱好集中在书山学海里的时候,就不会被名利所缚,被偏见所限,更不会去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会多一份开明、豁达,少一些郁闷、忧天。可以说以书为伴,好处多多,知识养脑,书香益寿,净化心灵,去除浮躁,何不为之。

四、要对他人多送关爱

关爱他人,助人为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之根本。

对于优良传统,我们老同志有传承的责任,有宣传的义务,更有带头践行的乐趣。帮他人做善事,为社会做奉献,老干部有其独特的政治、经验、时间和威望方面的优势。关爱他人不仅能排解孤寂,而且通过给予人的充实感和高尚境界,又能体现自我价值。也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即在位时整天忙忙碌碌,紧紧张张,还经常加班加点,到最累的时候就会想,要能有机会好好歇几天,轻松轻松该多美呀!可一旦退下来真有充足的时间了,日子一长,又觉得无所事事、寂寞难耐,度日如年。经过忙与闲的辩证思考以后,才真正领悟到人老退下来,壮志未酬,事业未竟,心愿未了,余热待发,奉献社会,大有可为。于是很多老同志便主动跨出“家”的小天地,积极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把关爱他人,为社会做贡献,视为老有所为的最好途径。

最近胡景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耻观,全面阐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这些老同志应带头学习,做好宣传,以自己的言行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促成和谐的文明风尚,再为“十一五”做贡献。

人生难得老来忙,帮助他人益健康;勤于动手动脑,身心不易衰老,这是从人的生理角度得来的经验体会。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他们即使到了晚年,仍有动人的魅力,常做善事,喜欢助人为乐的人,他们的精神总是处于健康状态。事实上每当把温暖送给他人时,自己也觉得快乐。因此,以奉献为荣,以助人为乐,善于营造绚丽黄昏的人,他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他的精神就会得到升华。

老年朋友,我们应当珍惜这难得的人生之旅。我国著名学者、季美林教授已是年近百岁的老人了,他还在辛勤耕耘,传道授业,并总结出健康长寿的三个要素,即高龄曰“寿”,体健曰“康”,劳作曰“为”,因为而“健”,因健而“康”,因康而“寿”。他告诉我们,生命不息,就要奉献不止,有所作为就有益于身心健康。“精神不运则愚,思维不用必衰,”老年人应当有美好的憧憬,应当有执着的追求,应当有求知的乐趣。如果说青年是资本,那么老年就是财富。我们要把这财富投资到关心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中去,让我们在这宽松和谐的大环境中,坦荡作人,乐观处世,与时俱进,在比较中体味幸福。在奉献中享受快乐。

最后我们可以这样自豪地说:“回首既往,艰苦创业献青春,年华无悔;瞻望前程,今逢盛世度夕阳,再展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