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调研思考
时间:2022-09-19 05:40:00
导语:组织部门调研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调查研究是对特定事物有目的地探索和把握,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中心环节,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有效途径。调查研究,自古有之。孔子的“每事问”,王安石的“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王夫之的“察其精而尽其变”等观点,就是我国历史上关于调查研究的经典论述。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是保证科学决策、实行正确领导的基本条件,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基本途径,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同志对调查研究工作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研究,同样没有发言权”。他还曾说过,当我有困惑的时候,就去进行调查研究。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了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领导。同志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并且强调:“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同志指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办法在实践中,点子在群众中”。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调查研究工作是何等的重要。
就组织工作来说,无论是各项政策的提出还是贯彻执行,无论是决策的制定还是组织实施,无论是指导工作还是解决具体问题,都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组织部门应把调查研究作为实现正确决策的基本制度、推动工作落实的根本方法、促进组织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做好组织部门调查研究工作,应把握以下几点。
1调查前要选好题、制定好方案和提纲
选题决定成败。有一个好的选题,才有可能进行一次成功的调研。调研题目的选择,实际上是调查研究任务的界定,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调研活动的进行,而且决定着调研的价值和效用。选题总的要求是,要站在组织工作全局的高度去分析相关情况,善于抓住带方向性、超前性、倾向性和预见性的问题去调查。具体来说,应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部领导决策需要去选题,从决策实施的难点中去选题,从对整个组织工作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中去选题,从制约和影响组织工作或单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和问题中去选题,从干部群众普遍关心而又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中选题。作为承担党的建设、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时刻应以高度的责任心,特别关注组织工作中一些带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首要的应在选准题、选好题上下功夫。
调研方案的制订。这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总体策划或计划安排,包括调研目的、内容的确定,调研对象的选择,调研提纲的拟制,调研步骤、时间的安排,等等。如果把一次调研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调研方案就是一张系统工程施工图。制定调研方案,绘制好这张施工图纸,应注意把握以下五点:一要做好必要准备。即要广泛收集、阅读、消化有关调研课题的各种资料,包括中央有关文件、经典作家论著、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当前状况和背景状况的资料等。二要明确调研目的。目的性强,是调查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任何一项调研活动都是为了特定目的进行的,调研目的是调研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制定调研方案,首先就要明确目的,把制定调研方案统一到如何实现这一目的上进行思考和安排。三要圈定调研范围。包括内容范围、地域范围、单位范围和时间范围等。四要选择访谈对象。根据调研目的和内容、地域、单位、时间范围的安排,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员作为对象,尤其要注意挑选有思想、有见解、敢讲实话的同志,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五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根据调研内容的需要和调研主客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科学、便利、适用的方法,以便听到真话,了解实情。
调研提纲的拟定。这是调研方案在调研访谈这个关键环节的具体化,主要是通过把调研访谈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分列出来,以清理调研访谈的思路。调研提纲是调研中必须把握的要点,是调研成功与否的起点和基础。制定调研提纲应坚持四个“突出”:一要突出调研目的和调研主题。要以调研目的与主题为中心和主线来拟制调研提纲。二要突出调研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些问题是否在提纲中明确反映,不仅是衡量提纲是否符合要求的标准,也是判断准备工作是否扎实的标准。三要突出典型。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数字、典型语言,能鲜明地体现事物的本质,确切地反映事物的规律。了解和剖析典型是调研的重要内容,提纲中要强调对典型人、典型事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注重典型的特色性、代表性和完整性。四要突出见解。见解是核心,是灵魂。调研提纲不能满足于讲现状、摆现象、记流水账,要尽量多地涉及关于事物本质、历史、理论研究等深层次的内容,概括提炼出好观点。实践证明,没有一个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深刻见解的调研提纲,就难以进行很好的调查,也难以写出一流的调研报告。
2调查中要全、真、实、活
一般说来,调查分收集资料、听取汇报、开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几个步骤。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全面情况,获取真实信息。有效实施调查方案,较好完成调查任务,主要应做到全、真、实、活。
“全”就是调查对象、方法运用、听取意见要全面。调研课题确定后,要根据调研内容的需求,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法、多渠道的调查。在调查中,要本着求深、求细、求准的原则,“一竿子插到底”,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调查对象上,既调查机关,又调查基层;既调查东部,又调查中、西部;既调查领导,又调查群众。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只选、只看“闪光点”,要特别注意到条件艰苦、工作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去听意见。在调查方法上,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采用开调查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网络、问卷、抽样等各种形式获取信息、资料和相关数据。具体问题的调研,如一项工作、一个单位的调研,比较适合用常规的办法;综合性的重大课题的调研,最好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意见听取上,正面的、反面的,上面的、下面的,干部的、群众的,方方面面的意见都要认真听,防止仅以一人之言、一面之词、一孔之见、一时之论,就随意作出主观片面的结论。在一些比较特殊的调查中,不仅要听多数人的意见,还要特别注意听取少数人的意见。调研者分析问题力求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得出的结论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真”就是要善于引导访谈对象说真话。真实是调研工作的生命。调查贵在深入基层摸真情,贴近群众听真话。由于目前一些地方某些方面风气不够好,使得我们在调查中了解真实情况的难度加大。如果在调研中听不到真话,可以说整个调研活动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开展调研,一定要学会引导访谈对象说真话。在这方面,应把握四点:一要有非常诚恳的态度,使人感到想听真话。调研中,部分同志不想讲、不敢讲真话,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有的人调研时高高在上,走马观花;有的层层有人陪,级级有人跟,被一个“小圈子”所包围,接触领导干部多,接触了解情况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少。你摆出这个样子,这样去做,谁愿意跟你讲真话呢?如果轻车简从,不打招呼,不定调子,哪怕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能高兴地去听,相信群众是会跟你掏真心、讲真话、道真情的。二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求教。我们所进行的调研,大多是为了决策和解决问题而去向基层的干部群众取真经、听主意的。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调研工作的同志放下架子,谦和低调,仔细听取他们对调研问题的看法,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的建议等。三要讲究艺术,灵活引入主题。对于一些比较熟悉和爽直的同志,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一些顾虑较多的同志则要灵活一些,可根据对方的性格、年龄、职务等情况,先谈一些个人的基本情况、彼此熟悉的知识、相互了解的信息等,待气氛融洽后,再进入主题,这样效果会比较好,更容易了解到一些真实的东西。四要在座谈中善于引导。学会使用家常式、谈心式、启发式的沟通语言,平和、平易、平实,打消对方的思想顾虑。要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同时要认真做好笔记,做到有言必录,还应边记录边整理,重要内容、鲜活观点、精辟语言最好还打上记号,避免好的东西被淹没,便于事后消化材料时阅读。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干部群众就会说出真实想法,表达真实思想,提供真实情况。
“实”就是不带框框,不定调子,实实在在了解情况。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古人把“实事求是”分为“务得事实”和“每求真是”两个方面。对调查研究来说,“事”就是调查的客观情况,“是”就是我们的结论意见。只有这两个方面都是真实的,才能体现“实事求是”的要求。在这两个方面中,“务得事实”又是“每求真是”的前提。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立足现实,摸清实情,应作为我们开展调研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调查中了解实际情况,听汇报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把重点放在到基层去直接接触群众,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听取群众的意见,要力戒先入为主,坚持客观地听意见;力戒偏听偏信,坚持全面地听意见;力戒粗枝大叶,坚持细致地听意见;力戒浅尝辄止,坚持深入地听意见。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情况,列举的事实、引用的数字和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对事实的说明、分析和议论必须恰如其分,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从事调研的同志具有认真扎实、严谨细致的作风,克服浮躁心态、急躁情绪、懒惰思想和应付心理,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去调研。与此同时,对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即使领导有明显的意图,也要在注意方法的情况下,如实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
“活”就是根据调研进展,从调研内容的需求出发,灵活挑选调研信息。在调查中,常常会这样:调研所需要的情况有些方面很快就能得到全面的了解,而有些情况来得很慢,甚至很难了解。正确的做法是,调研进行一段时间后,应对调查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看哪些情况是多次重复的,哪些情况是比较缺少的,然后灵活调整调研方式,灵活地选择性地听取有关情况,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与先入为主、“编好筐子去套狼”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是在对调研主题、调研内容、调研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为提高调研质量和效率而作出的灵活选择,是符合调研规律的。
3调查后要消化材料、写好报告
通常讲的调研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都要求一个“深”字。调查要求深入下去取得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把情况吃透,把问题找准;研究要求深入到得来的情况和资料内层中去分析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提出可行的对策。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对调查的进一步深化。调研过程中,既要认真调查,更要下功夫研究;既要调查清楚,又要研究明白,把调研报告写好。研究时一定要在调查情况的基础上做好认真梳理、消化材料的工作,为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打好基础。
消化材料的过程实际上是思考研究、加工提炼的过程。分析、思考、研究是调查研究的根本要求,必须贯穿整个过程的始终。调查之前要思考怎么办,调查之中要思考怎么听,调查之后要思考怎么写。三者比较起来,分析研究的重点更应该放在消化材料上。有经验的同志说,收集材料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选择材料要精益求精,以一当十。这个意思是,占有材料要博,使用材料要精。搞调查,消化材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调查中获得的大量纷繁芜杂的材料进行梳理、筛选,经过反复比较、鉴别、提炼,把调查中得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小中见大,实中见虚,微观中见宏观,个别中见一般。在消化调查材料时,应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对调查得来的材料和情况,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决不可带着成见和偏见去看问题,不可从固有的思维模式出发看问题,也不可对领导的意见简单盲从。二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对调查得来的方方面面的情况,要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缺点和不足;既要看到现在工作的成绩,又要看到将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尤其要善于在比较中见好坏、知长短、晓优劣,得出正确的认识和结论。三要坚持在领会上情与吃透下情的结合上看问题。要注意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领导的主张、意图,与我们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调研的成果特别是提出的对策建议,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地方的实际,具有决策的参考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四要坚持从全局和发展角度看问题。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目光要高远,视野要开阔,要有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善于从全局和发展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事组织工作调研,不能局限于就组织工作谈组织工作,而应该放眼于整个党的建设,放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看问题。组织部门承担的许多工作,包括党的建设、干部工作、人才工作中许多问题都应从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大气和全面。
调研报告是调研者将调查到的情况加以系统、深入的整理和研究得出的书面成果。起草调研报告,除了认真消化材料,掌握写作规范,包括确定主题、安排结构、理顺逻辑、画龙点睛等技术层面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三点:
一要注意调研报告的思想性。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一定要有独到的见解。在起草调研报告时,既要在主题、结构、文字上下功夫,更要在思想观点上反复琢磨。写出一篇思想性强、有很深见解的调研报告,除了组织者和起草者的理论素养、认识水平、工作经历、务实作风和感悟能力外,在具体写作上,首先要注入情感。只有先感动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注入笔端,才有可能写出感动别人的调研报告。其次要考虑好角度。选择角度总的原则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些课题,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从一点突破,就能获得较为宏观的效果。要善于大题化小,小题深作,决不可大题浅作。对一些重大课题可根据其特点把大题目分解成若干有内在联系的小题目,最后把若干小题目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再次要有新的概括。在观点正确、思想清晰、文字准确的情况下,用朴实而富有个性的语言进行新的概括,把别人“意中有、话中无”的模糊感受用鲜活的语言概括出来,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在起草调研报告时,一定要在出观点、出思想、出见解上下功夫,力求分析得透彻一些,提炼得精粹一些,阐述得深刻一些。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在起草调研报告时一定要注重思想性,注意改进文风。
二要虚心听取意见。调研报告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组合,而是见识见解的逻辑展现,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同志对同一问题的见解不一样,起草调研报告时一定要多听意见。听取意见中既要善于吸取有价值的内容,又要仔细分析不够成熟意见的缘由。
三要下功夫反复修改。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志指出:“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也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的著名诗句。不少同志都有切身体会,重要的调研报告都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有的经几次甚至十几次修改。调查报告初稿形成后,一定要下苦功夫、深功夫、细功夫修改。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把问题和对策把握得更准,调研报告也会更完善。
- 上一篇:干部人事改革实践思考
- 下一篇:作风建设年检疫局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