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组织党建调查思考
时间:2022-09-19 03:20:00
导语:两新组织党建调查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达地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市始终敏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大胆探索并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加快发展(简称“两新组织”)。“两新组织”的大量出现,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党建的运行机制形成挑战。近年来,**市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在指导思想上确立“融入、服务”新理念,工作上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原则,机制上实行“制度化、法制化”方向,推进党建工作“全覆盖、凝聚力、组织化”进程,形成了具有**特点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模式。
一、**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
20多年来,**市外资企业从最初的几十家增加到4700多家,私营企业也发展到1.85万家。在**,每10个合法注册企业中就有9个是“两新组织”。“两新组织”不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且是参与政治、管理社会的主体。从总体上看,**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工作环境、工作格局、工作基础和工作机制上发生了深刻变化。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1.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市以实现党建“三个全面覆盖”为目标,即组织全面覆盖、工作全面覆盖和人群全面覆盖,实施按产业、协会、区域等多种党组织设置模式。一是党组织建立在外资企业。确立“四个同步”原则,即审批外资项目与党组织设置同步提出、筹建行政领导班子与选派党支部书记同步考虑、招收外企职工与调配党员骨干同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同步开展,保证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党组织建立在非公经济集中的园区。**市委按照“党政共管、条块结合、分层领导、综合管理”的要求,以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着力点,在科技教育园区、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园区组建了企业联合支部,及时解决非公企业中的党员组织挂靠问题。对一些不支持党建工作的外资企业,提出“形外实内”的体外组建法。三是党组织建立在新**人集居中心。针对新**人相对集中的地区,由居住地所在的政府筹建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并建立社区党支部。四是党组织建立在新型农民居住区。**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多个新型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根据这一情况,**在新型农民居住小区建立了社区党总支,下设若干党支部、党小组,健全了党组织网络。到2006年底,全市百人以上的”两新组织”100%建立了党组织,中心城区商务楼宇党建工作覆盖率达到了93.5%,全市270多家经济园区基本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
2.创新党建工作手段。**市将“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党群工作一体化”建设作为整合资源的一种新模式重点推进。一是在“两新组织”中推行“支部加工会”的工作模式。提倡在条件成熟的非公企业中支部书记、工会主席一肩挑。在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动作用,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通过思想上带、组织上带、工作上带,指导和帮助“两新组织”搞好群团建设。二是“两新组织”中的党群组织紧扣生产经营这一中心。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建言献策等活动,特别是引导党员和职工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动脑筋、出主意。三是在“两新组织”党群共建工作中实施凝聚力工程。以服务实现关怀,以关怀实现凝聚,以凝聚实现和谐。在工作中,党群组织积极协调企业主与员工的关系。四是开展“两新组织”党员服务活动。**开发区内各类园区建立了“两新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为民服务,展示“两新组织”党员的风采。
3.创新党建工作机制。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建立党员各项保障和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一是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理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管理关系。通过理顺“四种管理关系”,即与在职党员建立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关系、与流动党员建立过渡管理关系、与困难企业职工中的党员建立委托管理关系、与街道社区直接管理的党员强化目标管理关系,不断增强党员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运用网络资源加强“两新组织”中党的建设。通过开设**党建工作网站,发挥网络技术在党内生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健全“两新组织”党务干部队伍保障机制。近年来,**市公开招聘102名优秀党工后备干部,选派了28名专职党务工作者进入“两新组织”工作,创新设立“外资企业党工干部保障基金”,专项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党组织书记依法开展工作时受到不公正对待或者任期内因突发因素致使生活受到影响时的经济补助。保障基金设立以来,已给予350名“两新组织”党务干部发放经济补助金超过100万元,在稳定党务干部队伍和调动其积极性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四是构建科学规范的“两新组织”党建考评体系。考核内容包括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工作机制、发展业绩、群众测评;考核项目包含领导班子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党员队伍作用发挥情况、工作制度健全情况、促进生产经营情况、维护职工正当权益情况。五是针对党员流动性大、转接组织关系不方便、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实行了IC卡管理。还通过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活动,使“口袋”党员主动与党组织联系。
4.创新党建工作制度。**市普遍建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协调机构。建立党员活动签到制度和党内活动提醒制度,确保“两新组织”党内活动正常化。建立指导员和联络员制度,实现对部分无党员或党员数量少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和领导。建立党员信息库制度,对党员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确保及时掌握党员的流动情况。建立新进党员培训制度,确保新进党员了解“两新组织”的基本情况。制定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管理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适应党员的多方位流动的态势。制定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制度及党员发展工作程序实施细则,确保“两新组织”中党员的数量扩大,质量提高。此外,还制定“两新组织”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党组织定期访问制度、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台账,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既促进了“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又实现了促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经营发展互相促进。
近年来**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一”:突出一个主题,坚持围绕促进“两新组织”和谐发展开展党建工作;夯实一个基础,大力抓好“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抓住一个关键,大力加强“两新组织”四支队伍(业主、党务干部、党员和党建工作指导员)建设;强化一项举措,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
二、当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
我们在全面了解**市党建工作情况,并向非公有制企业各类人员发放5000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深入到各类非公有制企业调研。从调查的情况看,近几年发达地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非公企业迅猛发展的形势相比,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还存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宏观层面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困扰和难题:
一是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内在规律的认识仍存在困惑。比如,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地位如何定位,认识不太统一。党章中对农村、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定位,如“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保证监督”,都有明确的表述,而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地位未作明晰规定。问卷调查显示,57.12%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是企业的政治核心,28.18%的认为是中方员工的政治核心,还有12.42%的认为不一定要明确。这些情况表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党建工作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一步加大研究探索力度。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目前,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占全部“两新组织”的28.8%,尽管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空白点仍然较多,面广量大的小企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党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架构与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仍不相适应。**市在非公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属地、属资、行业管理等多种方式,但总体上看,党组织隶属关系、管理层次不够清晰的问题仍然存在。另外,在企业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专职党务工作者人数偏少,一些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党建工作指导与管理不力的情况。
从微观层面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现实的制约因素:
其一,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程度不同,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党建工作的不平衡。问卷调查显示,对“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必要性的认识,选择“可有可无”或“没有必要”的,在113名外商中占22.1%,在413名非党员业主中占14.3%,在396名党员业主中占3.3%。这表明,进一步引导和凝聚业主的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因素,减少和化解不利因素,仍是今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需要继续努力的重要方面。
其二,“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选配难,党务工作者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问卷调查显示,要求“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由企业内部民主选举产生的占53.76%。但是大部分企业党员少,选择政治强、党务熟、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难度比较大。问卷调查还显示,对当前“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选择“行政兼职多,党建工作精力不够”的占61.06%,选择“从事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不高”的占29.24%,选择“能力水平低,对党建工作不够熟悉”的占19.88%。这表明,当前“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不少难点。
其三,“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强,党员教育管理难度较大。问卷调查显示,对“两新组织”流动党员不愿亮明身份的主要原因,选择“党员意识薄弱,对自己的党员身份抱无所谓的态度”的占到58.14%,选择“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手续比较繁”的占到20.94%。这表明,亟待探索与党员流动性相适应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
其四,一些“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不够正常,作用发挥还不够到位。问卷调查显示,56.96%的调查对象认为,“两新组织”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先进性作用不明显”,41.26%的调查对象认为党员发挥作用一般,1.94%的调查对象认为党员发挥作用差,还有21.7%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在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一般、差和说不清楚。
三、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思考新对策
1.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应当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党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到50%;“五好”企业党组织创建深入开展,基本形成与企业生产经营相融合的党建工作机制,为企业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努力实现“组织建设明显加强、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党建功能不断强化、企业得到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
2.准确把握两个趋向。一要把握“两新组织”将长期快速发展的趋向。二要把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将长期存在的趋向。“两新组织”产生于市场、生存于竞争、发展于效益,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其固有的逐利性、变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将给党建工作带来长期的挑战。
3.鲜明突出三个更加注重。一是在抓组建党组织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既要推动党组织“量”的进一步扩张,更要实现党组织“质”的提升,以党组织的“有为”实现在“两新组织”的“有位”。二是在整体推进的同时,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既要把握“两新组织”的共性特征,坚持整体推进,更要根据原生态民营企业、改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特点,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效益状况,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情况,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在实践探索的同时,更加注重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党建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用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党建制度去拓展新的成果。
4.认真落实四项措施。一要以壮大党员队伍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建议在各地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设立专门服务窗口,为党员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探索建立为“两新组织”输送党员员工的长效机制。加大“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把重点放在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一线职工身上,尤其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层和决策层中党员的比例。二要以整合资源为重点,探索“两新组织”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比如在“两新组织”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企业重大事项通报会、董事会或经营层定期向党员大会通报工作等制度,探索建立党组织班子与经营管理层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和例会等制度,为党组织参与和影响企业重大决策提供制度保障。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以企业管理和生产流程为依托,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开展党的活动,把党的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三要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加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应当推行“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任职资格制度,建立“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人才库,为高标准选配“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创造条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配置法则相结合,通过内选、委派、外聘等多种方式,把一批党性观念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并实行职业化管理。四要以健全领导机构为重点,不断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省、市、县(市、区)成立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协调和指导本地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努力形成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关系顺畅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宣传、统战、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工商联、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有关单位参加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5.充分发挥五大功能。科学地确定两新组织中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不能仅考虑它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还应根据客观条件考虑它实际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从而把必要性和可行性统一起来,把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统一起来。对“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的定位,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出“核心”之争、地位之争的桎梏,把落脚点放到明晰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上,以“有为”争“有位”。探索“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的具体职能定位,应当遵循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和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扬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组织工作之长,补企业刚性管理有余、柔性管理不足之短,为此,一要发挥政治导向功能,二要发挥促进发展功能,三要发挥利益协调功能,四要发挥团结凝聚功能,五要发挥文化建设功能。
- 上一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改革措施
- 下一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