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国战略思考
时间:2022-09-17 05:40:00
导语:人才强国战略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人才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证。
一、要深化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认识
人才是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认识上要从三方面来深化:一是要把人才工作放在国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把握。能否拥有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科技创新上的优势和在竞争中的主动权。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国际化的态势日趋显现,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争夺和占有国际人才资源。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对此,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有为的状态,脚踏实地的作风,立足大局,着眼当前,把人才工作放到国际大背景下去考虑、去谋划,争取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二是要把人才工作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起点上来思考和把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各个阶层、各条战线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人才,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人才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它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三是要把人才工作放在党的“三支人才队伍一起抓”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把握。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不仅要努力造就一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党政干部队伍,而且要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善于在市场竞争中办好企业的企业家队伍,还要努力造就一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专家和其他各类人才队伍。这既是党的人才政策的重要体现,又是新时期人才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内在要求,更是在现阶段形成人才工作合力的有效途径。
二、要创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机制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因此,一是要建立适应性强的人才机制。在工作方针上,要围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人才保证”这个方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工作内容上,要处理好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坚持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三支队伍一起抓。在工作布局上,要以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为途径,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抓住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环节,形成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二是要健全培养机制。要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引导社会、单位、个人共同参与人才教育培训投资,建立分层次分类培养机制,促进各类人才思想观念的更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和内在素质的开发。着眼于“靠得住、有本事”,建立以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锻炼、业务能力为框架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加大党政机关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着眼于增强把握市场经济能力,加大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力度,按照高起点、国际化的要求,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重点,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加速培养一批能取得国际通用职业资格、适应国际竞争的优秀人才;着眼于加快知识更新,培训创新能力,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三是完善吸引人才的机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快打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大范围遴选优秀人才,构建以竞争择优为主导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健全引才引智通道,满足当前需要与储备今后需求相结合,敞开大门接收高等院校毕业生,大力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加快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依托项目聚集人才,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通过人才流动实现项目合作和成果的转化,通过产业基地、技术创新基础建设,吸引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来创业。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推进企业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化、职业化进程。四是建立激励机制。要着眼于人才个体效能的充分发挥,建立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薪酬、保障制度,调动人才的创业积极性;要着眼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要重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着力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尊重的荣誉感。
三、要制定强有力的人才强国措施
一是建立人才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支持、鼓励民间资金、外资投入人才市场,整合人才信息资源,逐步建成统一、分类的人才数据库,定期客观、真实的人才供求信息,形成人才市场的供求导向机制。加强人才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健全社会保障和法律保护体系。全面落实和完善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鼓励社会各界在医疗、购房、交通、文化娱乐、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给予高层次人才优惠待遇。对承担国家重点工程、涉及国家秘密和企业核心技术或商业秘密的人才依法实行保护。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人才在科技承包、项目承包、技术服务、创业、兼职、流动等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保护法制环境。三是建立多样化人才开发投入体系。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以多种形式投资人才培养,发展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按合同约定享有相应权益。国有企业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的经费应得到保证。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科技下乡等,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劳务输出培训和农村人员培训。设立政府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加大对继续教育、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训的投入。四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形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五是建立人才流动和人才资源转化体系。大力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流动,积极推动人才“柔性”流动,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在国家没有明确限制的一切领域投资创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行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推进职称评定社会化,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种人才奖励制度,重奖优秀人才。
四、加强党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领导
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局和未来发展的大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努力用事业选拔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进一步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聚才的方法,善于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崇高的精神激励人才,用真诚的感情关心人才,用适当的待遇吸引人才。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抓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识才、用才、爱才、聚才的水平,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的机制和环境,为优秀人才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 上一篇:集团人才资源调查报告
- 下一篇:集体经济调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