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建设思考
时间:2022-09-05 06:36:00
导语:农村党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容;经济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政治民主化步伐的加快、社会矛盾的多样化、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任务;从我们党自身发展的新情况和出现的新变化看,党的地位的变化,使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后,人民群众对做好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经常性工作要求强烈,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我们必须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要创新思维方式。思维关系成败。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很多领导干部包括农村基层干部都渴望抓住历史机遇,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成就辉煌人生。事业的发展,人生的成功,取决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从主观方面看,禀赋条件、知识结构、精神状态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而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更是直接影响能力的提高、关系事业的成败。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但它引导和支配人们的行为,又反作用于实践。思维方式不同,人们所做的选择和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不对头,往往使人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尴尬境地;思维方式搞对了,则比较容易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从而形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喜局面。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所从事的工作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与之相适应,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是灵活多样、与时俱进的。总体上讲,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要培养和形成开放型思维,散发型思维,系统思维等现代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要创新工作方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就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来说,目前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多,暴露的矛盾也最集中,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创新的方面也最多。比如,面对大量出现的新经济组织,怎样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形势下,怎样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先进性如何体现时代要求;如何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村发展党员特别是发展青年党员难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加强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在“四个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有效地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出口”,保持党的纯洁性等等。类似问题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焦点。要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为此,我们应当采取“三抓”的办法寻求突破。一是抓调研。通过调研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开拓新方法。二是抓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三是抓教育。不断教育党员干部用说服教育的方法,示范引导的方法,服务的方法,法制的方法等开展工作重。
(三)要拓宽工作领域。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涌现了大量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如何按照十六大报告精神,积极开拓工作新领域,我们认为,必须抓重点,在薄弱环节上抓突破,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创新发展。新经济组织中,非公有制企业是大头,也是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抓好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就相应地扩大。为此,我们要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开拓工作新领域的突破口,力争做到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到哪里,党员队伍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从而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目前最迫切的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努力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只要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的,就要求必须建立党组织,尚未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的,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可以采取“联合、挂靠、选派、统建”等方式,也可以采取在乡镇、街道中设立非公经济党支部统管分散党员,等条件成熟后再建立党组织的方式,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
(四)要创新工作载体。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全面地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工作载体。有好的工作载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会思路清、方向明、办法多,工作就会有活力。因此,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载体,就显得特别重要。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4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二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三是进一步深化党员承诺制;四是进一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党员先锋岗等活动。
(五)要创新工作机制。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这是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对基层组织建设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认为,抓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落到实处,关键的一环就是要激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内在活力,这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作保证。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机制。目前,基层组织建设已建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责任制、目标考核制、奖惩制度等等,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何继续创新呢?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一是要创新各级领导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要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进一步落实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责任。二是要创新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真正具有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建议权、监督权,激发了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热情,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三是要创新发展党员的新路子,不断为党增添新力量。面对新形势,要拓宽发展党员的思路,及时地、源源不断地把大批优秀的农民群众吸收到我们党内来,为我省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面对我省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队伍越来越大。我们也要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以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四是要创新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建立“进口”严、“出口”畅通的更新机制。通过加大民主评议党员的力度,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五是要创新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建立新的党员管理机制,适应多种经济成分、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特点,组织生活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如可以举办沙龙、支部书记岗位培训、情景模拟党建资讯网等,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针对党员流动性比较大的特点,党员管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逐步实行党员网络化管理,使党员不管流动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找到属地设置的党组织,接受管理。
总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只有按照中央精神,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为我省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上一篇:党建综合示范村思考
- 下一篇:党农村组织自强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