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税负监管思考

时间:2022-09-05 10:27:00

导语:税源税负监管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税源税负监管思考

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年初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采取扎实措施,推进税收工作法制化、税收管理精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税收精细化管理上,从提高综合税负入手,强化税源税负监控,促进了全市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确保了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全市征管质量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上级规定的要求,准期申报率、税收入库率保持在99%以上,基本实现全年无欠税;全市综合税负6.8%,工业增值税税负在全省名列第一;增值税零负申报平均比例为10%左右。2006年1-11月份,全市共组织收入64.86亿元,同期增收13.49亿元,增长26.26%。预计全年收入突破70亿,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任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全面创建税务安全责任区,不断夯实税源税负监管基础

1、强化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我们始终坚持把优秀税收管理人员向征管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选拔熟悉税收业务、具备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知识、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税务人员担任税收管理员。要求税收管理员做到“三清”:管户情况清,税源情况清,发票情况清;“四熟”:熟练掌握责任区管理软件及其相关的税收应用软件,熟练掌握常用的税收政策及征管规定,熟悉重点企业、重大涉税情况的涉税产品(商品)、生产经营主要环节、主要耗费及相关指标及情况,熟练运用常用的税收管理与监控手段、方法与技巧,发现与解决税源管理中的疏漏问题。全面推行责任区管理软件和执法责任追究软件,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促使每一位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和每个精细化管理点达到规定的工作标准和质量要求。

2、量化税务责任区安全目标和安全指标。制定税务安全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即无漏征漏管户,应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无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无骗取出口退税,增值税专用发票、收购凭证和普通发票领、用、抵、存符合规定,准确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制定税务安全责任区指标要求,即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对责任区的登记信息准确率、登记准期率、非正常户认定准确率等18个征管指标进行量化达标。定性指标主要评定责任区征管工作的处理质量与责任区工作质量。其中责任区征管工作质量主要通过日常管理检查纪录、征管质量考核、执法检查认定、外部审计检查反馈、举报等,按责任区责任人责任大小进行量化评分;同时,按照各项指标得分和规定比例,对责任区安全等级实行星级管理。

3、实行税务责任区安全管理和绩效考评。我们开发了包含基础管理、税源管理、考核评定、信息查询、数据采集和系统维护6个主要模块的责任区安全管理软件,设置54类工作任务单,建立起“税源监控、税收预警、执法责任和税收安全标准”4个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我市税源税负监控管理的构架。在此基础上,我们全面落实责任区绩效考评办法,推行税务责任区星级达标认定,其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确定优秀的重要依据。对被认定为三星级以下的责任区一律作为日常监管的重点,不得评为先进责任区。其责任人在年度综合评比中不得评为优秀等次。连续两年被认定五星级的责任区,税收管理员在轮岗时,主岗人员可优先择岗。对当年被认定为三星级以下的责任区人员,不得聘任为主岗。在星级评定的基础上,全市开展了“十佳责任区”的评选。

二、突出“集中会审”和“分类管理”,不断创新税源税负监管手段

1、集中会审。我们对纳税人定期采取分局、科(所)和责任区三级集中会审,深度监控。首先是落实“四定”措施。“四定”即“定线、定位、定向、定量”,“定线”是指以责任区为单位确定征管工作“起步线”,主要包括:综合税负率、重点行业税负率、企业税负达标率、低税负户面、零负申报户面、亏损企业户面等;“定位”是指通过对责任区的征管工作“起步线”进行排序,找准自己所处的位次,形成自我加压的态势;“定向”是指通过常规值和参照值,确定税源监管的重点和方向;“定量”是指确定全年税源监管的主要任务,依据“起步线”,量化细化全年攀升值。其次是形成会审意见。要求每位参审人员在汇报总体税源税负情况、税源监管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和近期打算的基础上分户过堂,在接受提问和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形成集中会审意见。最后是落实善后措施。以责任区为单位,每过堂一次,形成一份会审交办纪要,按照交办事项的轻重缓急分级抓落实,对可能存在的重大执法偏差和管理隐患由县(市)局组织力量进行评估检查。

2、分类管理。在大企业管理上,我们充分体现管理与服务的融合,坚持为年度“两税”收入超千万元的重点企业提供上门服务,积极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权益服务、筹划服务、办税服务、咨询服务、财务服务、决策服务等八大服务。在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上,我们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建立了税负分析、数据监控、纳税评估、税收检查四环节环环紧扣的联动式税源管理机制,重点强化行业版块评估。在个体双定业户及集贸专业市场税负管理上,突出重点环节,抓住征免临界点的管理;突出重点户,对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工商户大户进行动态了解和重点监控;对不足起征点业户,将临界起征点的业户作为重点监控对象;突出重点市场,对全市纳税前十名集贸专业市场实施有效监控。在项目管理上,市局重点抓住零售药店、电动车销售、农产品加工业、机械零部件加工及设备修理、房地产业所得税管理等五个特色项目,全市以各县(市)局、市直分局为单位建立了重点(特色)行业不少于五类、基层分局不少于三类的行业分类管理模型,有效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律和涉税信息变动规律;并在全系统开展税源精细化管理优秀项目竞赛活动,不断拓展税源管理的深度。

三、建立健全税负预警通报制度和税负管理考核机制,不断完善税源税负监管体系

1、建立税负预警通报制度。一是建立责任区日常管理通报制度。按月从征管软件中切换出纳税人的申报收入、税款情况,筛选出税负较低及纳税异常户进行责任区税情监控通报,提醒各责任区管理员,指出其进行巡查及纳税评估的方向和重点。二是建立责任区跟踪管理通报制度。要求各责任区每月反馈《责任区月度分析报告》,汇报责任区管户变动情况,以及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性建议;对税收管理员一时无法核实清楚的且又有重大偷税嫌疑的,严格实行移送制度,分别向评估部门和稽查局移送;三是建立税负定期分析通报制度,按季召开责任区管理分析会,通报当期异常税负情况,并听取上期异常税负情况的检查结果及巡查情况。

2、建立税负管理考核机制。一是强化对税负数据的监控分析。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税收分析员队伍,加强税负信息的分析处理。每月选取一至两项指标进行解剖分析,找出征管中的薄弱环节,拿出处理意见,以此确定和下达税负管理指导性任务。二是强化对税负的分级监控管理。全局实行三级税负监控。市局对年纳税500万元以上,县(市)局对100万元以上,基层分局对5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建立市、县(市)、分局三级重点税负监控体系。三是强化对税负的严格考核。积极试行绩效考评办法,建立税负精细管理考核制度。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统一考核标准,明确考核依据,突出考核重点,简化考核程序,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过程控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