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经济联合体经验交流

时间:2022-09-05 08:10:00

导语:党群经济联合体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群经济联合体经验交流

去年下半年以来,德惠市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建设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这一现实课题,进行了充分调研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不断巩固党员合作社建设成果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党群经济联合体这一工作设想并付诸实践。

所谓党群经济联合体,就是由农村党员、乡村干部牵头,按照专业协作,经济合理的原则,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产经营项目的农户自愿联合起来,形成运用科学技术,汇集多方信息,大力开拓市场,实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一种经济联合组织。包括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合作经营、中介服务组织、劳务输出组织、跨区域的行业协会组织等多种形式,党员合作社是党群经济联合体中的一种联合方式。

一、建立党群经济联合体的初衷

一是拓展合作方式和范围,促进农村新经济组织大发展的需要。党员合作社,实质上也属于一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普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区别是,在合作社中,党组织起到了核心作用,党员起到了骨干作用。但在抓这项工作过程中,主要是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在产业特点鲜明、基础较好的地方探索组建合作社,在联合方式上,主要是农户之间的联合和“公司+农户”的形式,经营合作的范围主要是种植、养殖和加工三个产业。发展社员时也十分慎重,不追求数量,严格把握质量,尽量吸收产业规模较大,发展意识较强,有一定组织纪律观念和奉献精神的基本群众参加。这样,确保了党员合作社的质量和生命力,但在一定意义上讲,影响了党组织和党员领办的农村新经济组织数量和规模上的迅速发展,应该进一步探索一种新的载体,全面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大发展。建立党群经济联合体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拓展合作方式,党群经济联合体可以是农户和农户的联合,集体与个人的联合,集体与集体的联合,可以是企业与企业的联合,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也可以是跨地域的联合,分层次的联合。组建党群经济联合体,可以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带动,冲破农村经济结构的旧格局,形成一个公有制经济、合作经济、股份经济、个体经济并存的复合经济结构,在这种多成份、多形式、多层次的经营实体之间,有协作、有竞争,随着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不断自我完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可以拓展合作范围,发展覆盖农村经济全局,横跨第一、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各项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是扩大参与面,促进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从不同层面投身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需要。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既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环境问题,核心问题是人才匮乏,主要缺少能够组织群众、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带动型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迫切需要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一定奉献精神的人来为广大农民把舵定向。可是,在税费改革后,村级干部作为党多年培养的精英,有相当一部分人观念仍然没有更新,面对新形势内心茫然,无所适从,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建立党群经济联合体,就是要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打造一个平台,提供一个发挥作用更加广泛的空间。通过发展党群经济联合体下任务、压担子,本地有优势产业,可以建联合体,本地没有优势产业,还可以依托公司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建联合体,建不成产业联合体的,还可以建服务中介性质的联合体。总之,只要是有利于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只要是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只要有利于群众增收的都可以组建联合体。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放到农村经济主战场,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与农村经济全局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广大农村党员充分释放能量,新建一批新经济组织,新上一批产业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三是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要靠经济和项目的拉动。就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来看,项目少、资金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而言,产业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产业的发展需要注入资金,同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组建后,起步和运营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往,我们扶持合作社的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个是市乡财政投入,另一个是从银信部门协调贷款。从实践看,这种“输血”的办法,在数量少、规模小的情况下,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数量不断加,规模不断壮大,通过这两种途径,已经不再能满足工作新形势的需要。需要探索一种方式,在深挖内力上下功夫,在充分借助外力上做文章。目前,全市有大量的民间资本以储蓄的方式封存在银信部门,有大批招商引资项目在不断建设,有众多的城乡企业在不断发展,这些,都是没有充分利用的财富。通过建立多业并举、覆盖农村各产业的党群经济联合体,把群众吸引进来,资金带动出来,促使这部分资金活化。通过建立各种方式灵活、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党群经济联合体,充分借助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外力,迅速打开农村经济发展沉闷的局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党群经济联合体的组建模式

今年全市组建党群经济联合体71个,涉及20个产业,7个行业。共有44个基层党组织,28家企业,7900户农户参加到党群经济联合体中来。加上原有党员合作社,党群经济联合体总量已经达到141个。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专业协会+农户”模式。共有10个。是按照自愿联合、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组织。与合作社相比,属于松散型的联合,管理不够严格,利益机制也不够明晰,是具有了一定合作经济组织特征的初级合作经济组织,属于一种过渡性的合作经济组织,其发展方向是党员合作社或经济联合体。

二是“党员合作社+农户”模式。共有85个。是按照自愿联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精诚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以党员为核心,以产业为依托组建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统一领导、相互扶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党员合作社是联合最为紧密,运作最为有序,管理最为规范,利益机制最为鲜明的组织形式。

三是“经济实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共有46个。是指经济组织与群众以及经济组织之间联合组成的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雏形中的企业联合体,在相互联合的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具备了独立的法人资格后,必将向企业联合体过渡。

三、党经济联合体呈现了勃勃生机

组建党群经济联合体,确实起到了使群众得实惠,使农村党员干部受锻炼,使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效果。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一是唤醒了农民合作进入市场的意识。改变了农民在市场经营中的弱势,得到了平等甚至是优势的竞争地位。目前,全市已有30个党群经济联合体进行了注册,有了法人资格。二是拉动了农村项目建设。通过联合体,每个乡镇都引进了不少项目。如岔路口镇佰顺米业党群经济联合体,以优势引来外埠投资65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3公顷的稻米加工厂,今年就可创收100万元,联合体内群众平均每公顷土地增收600元,全村群众增收30万元。三是增强了产业优势。通过联合体优化整合了产业资源,做大做强了产业。如朝阳乡四个党群经济联合体覆盖了全镇1万公顷水田,带动了全镇绿色无公害稻米的发展,农户每公顷土地增收1000元左右,全镇农民增收1000万元。我们把这种以党群经济联合体覆盖带动全镇主导产业的方式称为“朝阳模式”。边岗乡旭成牧业生产服务合作社,为群众统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仅在购销方面就为群众节约成本五分之一左右。

从党的建设角度看:一是把党组织和党员推到了产业一线,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在经济建设中的功能。今年成立的党群经济联合体,具备条件的,都同步组建了党组织。目前,全市已有300多名乡村党员干部带头领办、创办党群经济联合体,绝大多数党员进入了领导层,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培养锻炼了基层党员干部,有效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党群经济联合体成立后,都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要,开展了大规模培训,广泛涉及到社内外党员群众,实用技能得到了很快的提高,集体思想、市场观念、现代意识逐步得到了加强,有一些普通的群众已经成了党员和村级干部。三是成为优化党组织设置的有效平台。党群经济联合体把党员推到了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集合了党员产业力量,成了按产业划分党组织的重要基础和来源,全市大部分产业党支部都是在党员合作社和党群经济联合体基础上组建的。四是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源头活力。在党群经济联合体中大力培养经济能人入党,采取“捆绑”式教育,落实包保培养任务,使具有一定素质的青年人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得到跟踪培养,迅速成长,很多地方出现了年轻人一手拿入党申请书,一手拿加入合作社、联合体申请书的现象,为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几点思考

党群经济联合体的组建,要切实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着眼于促进发展。组建党群经济联合体,根本动因源自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要调整和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努力寻求组织设置方式、活动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佳结合点,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要着力于强化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级组织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党群经济联合体的组建,是为了加强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所以要以便于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的领导为着力点,根据党员的从业结构、流动状况、村情民意的要求来进行,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三是要立足于带动群众。村级党组织处在农村最基层,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群经济联合体的组建,要以有利于加强党同农民群众联系为立足点,立足于发展产业,服务群众,带动群众发展经济,发挥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