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工作思考

时间:2022-08-26 12:38:00

导语:农网工作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网工作思考

**农网始建于**年3月,由市政府主办、市气象局承办、市直农口部门和县办协办的全市农村经济综合信息网站,通过加强资源整合,不断完善体系建设,现已成为全市农业龙头网站。**农网每天更新信息100多条,录入文字10至12万字,网上存有信息7万余条,目前日点击率超过400人次,总访问量已超过30万人次。两年来,**农网信息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已帮助农民实现网上交易和招商引资4.3亿元,直接受益农户占全市农户五分之一。**农网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单位、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星火计划农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工地系列宣传中,电视专题片《“网”在农家》,真实再现了**农网的信息服务工作,在全省参评的20余部专题片中荣获二等奖,先后在央视、辽宁卫视播出,得到好评。**农网的开通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当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首肯和农民群众的认同。

一、**农网的体系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指导下,在县区和市农口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网建设先后迈上了三个台阶:从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到**年第一次改版,组建了县区农网分中心和市直农口部门信息服务中心,乡镇普遍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基本形成**农网框架体系;**年起全面实施“信息入村”工程,普遍建立了村级信息服务点,延伸了网络终端;**年又以“信息入户”为主线进行第二次改版,强化信息服务手段,使全市80%以上的农户通过家庭电话或手机即可与**农网联通,有效破解了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第二次改版,使农网增添了语音声讯服务新功能,有了热线服务专号,使网络末梢延伸到农户。

目前**农网整个体系内包含有5个市直农口专业网站、7个县区信息港、42个乡镇信息站、290个村级信息服务点,以及200多个乡村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终端用户,形成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经过两次改版,目前**农网已经有了功能比较齐全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一支经过培训且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信息服务队伍。改版后的**农网设有8个一级栏目、44个二级栏目和近百个小栏目,基本涵盖了“三农”的各个方面,具有信息量大、应用方便快捷、实用性强等突出特点,得到广大农民群众与基层干部的普遍认同。

1、抓网络体制整合,在加强农网建设上形成合力。在市政府正确引导下,破除条块体制的障碍,由市气象局承办**农网,实现网络技术和人才的最佳组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形成农网系统互联互动、资源共享的有效运行机制。目前**农网整个体系内包含有5个市直农口专业网站、7个县区信息港、42个乡镇信息站、290个村级信息服务点,以及部分涉农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终端用户,形成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经过两次改版,目前**农网已经有了功能比较齐全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一支经过培训且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信息服务队伍。由于坚持体制创新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既节约了大量资金,又形成聚集优势,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

2、抓乡村信息站点建设,夯实信息服务基础工程。在乡村普建信息服务站的基础上,去年**农网系统开展了标准化建站评比活动,提出“八个一”建站标准和六项工作要求,计划用三年时间使全市乡镇信息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有29个乡镇信息站晋升为标准站,占总数的69%,其余年内全部达标升级。乡镇信息站普遍通过“信息栏”、“信息快报”、“信息赶集”等形式提供信息服务,成为网络信息传输的重要驿站。到今年年底,全市将有220个村信息点晋升为标准化信息点,占总数的76%,其余明年有望达标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乡镇信息站已下载各类信息3万多条,印发“技术手册”、“致富信息快报”3万多份。不少乡镇信息站还通过“信息赶集”、“信息入市”,现场直接为农民开展网上查询服务。有的乡镇信息站还在劳动力市场设置大型电子显示屏,为外出打工农民及时提供劳务信息。

3、多方协作,力促“信息入村”一步到位。去年以来,市农网中心与市县组织部门联手,合理配置网络资源,坚持“一机多用,多网并联”,让村级信息点迅速“搭车上路”。全市三年布点的计划一年实现。全市290个建制村全部配机建点,并有了上网专线。去年又将具备通讯条件的121个村接入宽带网,占总数的41.7%。

4、抓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农网发展增添动力。四年来,**农网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多层培训,严格考评,不断提高信息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全市乡、村两级350名信息员,平均每年轮训两次以上,使其全面掌握信息采集、整理、和微机操作技能,持证上网。多数乡镇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聘信息员,培养乡土网络技术人才。全市先后有20名信息员进入全市“十优”表彰行列,一批批优秀信息员脱颖而出,成为备受农民欢迎的“香饽饽”。如桓仁县八里甸子镇马鹿泡村信息员董高松上任一年多,就为农户促成17笔网上交易,成交额321万元。其中仅集体林地出让网上招标一项,就使村集体超收26万元。有了这样一些样板和标兵,对推进全市农业信息服务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5、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增强**农网服务功能。**农网围绕信息入乡、入村、入户这条主线,先后进行两次改版,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强信息服务手段。特别是通过第二次改版,增设语音服务平台,增加视频点播及智能专家咨询系统;开发WAP网站功能,开设“16806111”服务专线;向农户发送《信息查询指南》手册,较好地解决了多数农民既买不起电脑又不会操作的难题,使全市农村通过“电脑+电话”有效途径,将网络由“村村通”推向“户户通”,农民成为间接的“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通过自动查询和人工查询两种方式,直接从**农网索取信息。第二次改版后的**农网同时具备上网、看网、听网三种功能,供求热线专栏还具有供销衔接的自动配对功能,使农户自主选择交易对象。**农网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市场价格查询系统,每日及时更新本市60余种农副产品的批发价格,让农民及时掌握本市和外省市价格行情和发展趋向。

二、**农网的主要成效

几年来,**农网贴近农民,贴近政府,贴近市场,贴近实际,信息服务促进“三增”的成效日见突出,“信息即是财富,信息能转化为生产力”正在变为现实。

一是有效地帮助农民对接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现金收入。农民普遍反映,有了农网就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过去市场远在天边,现在却近在眼前。农网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了山区信息闭塞、交易成本过高、农产品卖难等问题,带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的可喜景象。据不完全统计,仅**年已实现网上交易6600多万元,使农民获利近千万元,有5000多农户通过网上交易受益。如南芬区思山岭乡在虹鳟鱼低价滞销期间,在网上供货信息后,北京、天津等地客商纷纷涌来,500吨鲜鱼销售一空,价格提高一倍。卧龙镇金坑村是全市马铃薯繁种基地,年产“早大白”等优良种薯500万公斤,销售却一度成为问题,由于镇信息服务站及时上网信息,使销路迅速打开,价格一路上扬,仅此一项使当地农民增收200万元。在桓仁县食用菌主要产地向阳乡,由于乡信息员通过网上预测分析,及时提醒农民种植杏鲍菇市场风险大,使426户菇农及时转种香菇和滑子蘑,避免经济损失20余万元。由于“**农网”的成功运作,使广大农民群众增强了信息意识和上网意识,变“要我上”为“我要上”,主动贴网、上网的迅速增多。

二是有效开展网上招商引资,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全市不少乡村以网为媒,大量招商引资信息,达成合资合作的项目日渐增多。**年以来,**农网以网为“媒”招商成功的就有100多个项目,到位资金2.8亿元,使近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网成为招商的窗口,优势产品的展台,愈来愈得到国内外客商的关注。桓仁县向阳乡招商项目共14项,其中网上招商成功的就有12项,引进资金3000多万元;二棚甸子镇二棚甸子村在网上合资合作开发硫化铁矿启示以后,很快引来广州金帝公司,注入资金380万元,合作开发建设矿山;南芬区南芬乡金坑村信息员孟宪伟连续在网上合作开发铁矿、硅石矿信息,两年来已使3个新上马的企业达产达效,到位资金1680万元。一条信息唤来一个龙头企业、招来一只“金凤凰”,正在成为事实。

三是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农网根据实际需要,设置21个农业技术栏目,录入实用技术信息2万余条,占**农网信息总量的四分之一。这些信息颇受农民欢迎,**农网还通过智能专家咨询系统和网上在线专家服务系统,帮助农民答疑解惑,推广实用技术。“**农网”自开通以来,农村实用科技栏目的点击率迅速增加。以“中草药材”子栏目为例,其中点击率超过100人次的就有200多条。农网正在成为农村推广先进技术的新载体、农民学会实用技术的新课堂。本次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乡镇信息服务站都能下载网上有用信息,编印“技术手册”或“致富快报”,及时发送给村干部和部分农户。明山区欢喜岭村农民郑喜宏通过网上信息资料介绍,对以色列“百利”西红柿产生浓厚兴趣,立即到镇信息服务站查询有关栽培技术和市场行情,决计搞温室栽培。当年他的一栋栽培“百利”西红柿的温室,就比其他蔬菜增收1000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又有12户栽培温室“百利”西红柿,普遍获得较高收益。

四是有效地促进领导决策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农网”创建以来,各级政府领导更多地关注网上的预测分析和政策法规,许多干部增强了信息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上,取得更多的发言权。以桓仁县拐磨子镇为例,这个镇中药材生产迅速扩大规模,得益于农网信息的引导。镇里许多农民要求搞中药材生产,但苦于缺乏准确信息,拿不准栽培哪些品种适销对路。此时镇政府领导不下硬性指标,不搞强迫命令,而是责成信息服务站上网查询,给农民交底。还主动出资,组织十余户农民代表到靠中药材发家致富的县乡学习考察,求经问策,使他们大开眼界,很快选准中药材生产品种。目前全镇中药材栽培面积已成倍增加,出现了一批超百亩的中药材生产标准示范园。

五是应用“**农网”,积极开展气象为农业服务工作。通过农网及时最新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并在网上提供气象卫星云图、遥感资料、雨情、墒情和自动气象站等实时资料,也为各级政府趋利避害、防汛抗旱和指导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农网建设的几点启示

“**农网”尽管创建时间不长,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是方向对头,方法得当,成效显著。农民夸其功德无量,有识之士称其前程无量。“**农网”的开通和运行,使我们有了深刻的启迪。

1、端正服务方向是办好农网的重要前提。农业信息网络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创建农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迫切需求,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的迫切需求,是农民增收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发展气象事业、拓展服务领域的迫切需求。**市气象局依托本部门的网络技术和人才优势,找准新的结合点,着力创建“**农网”,开辟了信息服务新天地。“**农网”创建三年来,不仅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且扩展了气象服务空间,对气象系统加强内部建设、提高员工素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农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网”属于公益性网站。公益性网站建设,特别在起步阶段,离不开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必要扶持。“**农网”创建初始,就主动将整个网络体系建设纳入市政府的领导和管理框架,实现领导重视到位、体制整合到位、督促检查到位、资金扶持到位。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对农网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还连续二年拨付专款,对购置上网微机的乡镇给予50%补贴,维持农网的正常运行;市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对农网建设及时进行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市政府还将农网工作的评优活动纳入全市四个“十优”竞赛范畴,对于创优者给予重奖。**农网建设之所以能够出现可喜进展,是与市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倾力扶持分不开的,这是**农网做大做强的重要保证。

3、兴农网建设是做好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手段。当前农业技术发展很快,新品种、新技术、新的栽培方式日新月异,农产品的交易手段逐步走向现代化。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需求,对市场信息的需求,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农民渴望自己生产的产品能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能在市场流通中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渴望与城市的经销企业建立有序的销售关系,渴望能有一个简便快捷的方式,及时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个工作目标,建设兴农网是一个重要手段。**兴农网作为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的一种方式使广大农民受益,被喻为“不打烊的市场,不下班的政府,不停课的教室,不关门的展厅,不收费的信使”。可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劳动力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兴农网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必然具有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4、搞好网络整合是农网建设的正确路径选择。“**农网”迅速做大做强,得益于体制整合,聚集合力,形成共扶农网的良好氛围。农网改版以来,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搞好整合,健全网络体系:一是加强组织体制整合,使市农网中心、县区农网分中心和市直农口信息服务中心相互联结,职责分工明确,实现互联互动,形成三位一体的农业信息网络。二是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同建立大型数据库,实行共建共享,提高农网的实用价值。三是搞好基层站点的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在市县组织部门为村一层配置上网微机,架设“基层党建网”基础上,农网与组织部门紧密配合,“搭车上路”,延伸农网终端,做到“一机多用,多网并存”,加快了“信息入村”进程,使农网和党建网相得益彰,发挥出“1+1>2”的网络优势。

5、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农网良性运行的重要举措。“**农网”的良性运作,离不开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运行机制。市农网中心相继下发了《加强**农网建设工作方案》等11个文件,使农网系统建立了一整套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办法,制定出数据录入、信息采集录入、档案管理、网络安全维护和考核评比等多项制度,引导农网系统工作人员规范行为,苦练内功,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整个农网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运行轨迹。市农网中心提出乡镇信息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标准和工作要求,在县区进行村级信息点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由点到面,梯次推进,使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更加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求。

6、拓展农网功能,扩大农网发展的目标。为了顺应发展**市现代中药产业的需要,**农网积极创建了“辽药信息网”。为**及周边地区中药制药企业、经销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种药农户开辟网上交易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咨询平台,通过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密切**中药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联系,全面展示**中药产业资源和经济优势,推进**中药产业信息化建设,推动**现代中药产业加快发展。

今年我们还编印了《信息查询指南》第二册发给农户,在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化经营上继续发挥信息导向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竞争力增强做出贡献。

**农网创办至今,初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取得明显成效,被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誉为连接市场的桥梁,名优产品展示的橱窗,增收致富的帮手,学习新技术的课堂。

**农网已完成由单纯提供生产信息向提供产、销、科技等全方位信息服务的转变;已成为政府了解农村社情民意、把握农业发展动态、掌握农民现实要求的渠道;已建设成广大农民获取政府最新政策、农业市场信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窗口;完成了农网建设的探索过程。**农网建设以“集中、统一、规范、效能”为原则,规划起点高,方法新,特色强,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完善的信息员队伍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网的成功是各级政府树立新的农业信息观、在思想上重视农业信息化,在措施上支持农业信息化,在工作上关心农业信息化成效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