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化发展问题思考
时间:2022-08-22 04:49:00
导语:医化发展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药和化学工业(以下简称医化工业)是我省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两大重点产业,早在“九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就将此确定为重点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九五”以来,该两大产业迅速发展,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近年来,我省医化企业发生多起爆炸事故和由环保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致使一些地方出现了“谈化色变”的苗头,或简单否定,或一概排斥,一些骨干企业因此外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医化产业的改造与发展。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科学认识医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存在问题,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化解前进中产生的新矛盾,促进我省医化产业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我省医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医化工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涉及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同时安全与环保要求也严。我省医化产业优势明显,又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一)我省医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不断整治与改造,我省医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已经成为全省工业重要的支柱力量,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主要表现:
一是在全省工业中的主导作用明显。据统计,**年,全省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74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销售额的9.4%,实现利润11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11.7%,利润总额排名居全国第6位;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97亿元,排名居全国前3位。
二是培育了一批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年医化行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28家,其中超10亿的企业有25家。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165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有18家。
三是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化学制药、氟硅化学品、染料、颜料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农药居全国第二,涂料、油墨居全国第三,化学原料药占全国出口市场的25%,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四是有力支撑了纺织、轻工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医化产业的很多产品是轻纺工业的原材料,特别是染料、助剂、颜料、树脂等产业的发展,为我省纺织、印染、塑料等加工业发展打下基础,而化学原料药工业的壮大与提高,为我省做大做强医药产业提供了保障,积累了技术与管理的经验。
五是医化产业正逐步形成集聚发展的新优势。以医化工业园区为载体,企业集聚发展,宁波化工区、浙江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浙江乍浦石化工业区、国家原料药出口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日本帝人化成株式会社10万吨/年聚碳酸酯树脂项目、台塑石化下游产品项目、烟台万华MDI工程、逸盛石化PTA项目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或已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之中。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工程即将启动建设。
(二)我省医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省医化产业安全、环保事故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影响整个医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一些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投入欠帐较多,隐患凸现。总体看,我省对医化企业的安全和环保整治工作起步早、力度大,显著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安全和环保工作的提高。但我省医化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而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少医化企业已处于居民区的包围之中,安全风险和压力日益凸现,亟待搬迁。同时,一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投入少,技术装备落后,管理不严,安全隐患不可忽视。医化企业环境污染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中小医化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同时受到资金与技术的制约,环保问题仍较突出。从最近对临海、椒江、黄岩3个医化园区调研看,尽管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进入园区,就可闻到明显的异味。据居民反映,有些时候异味非常浓,飘散的范围比较广。
二是安全、环保问题屡屡引发群体性事件。一方面,群众的安全与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要求制止污染、保障健康的呼声日益高涨。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重效益、轻环保,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安全隐患不少;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治理手段不过硬,问题久拖不决。安全与环保问题长期积压,而群众诉求长期得不到落实,遇到偶发事故,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东阳和新昌群体性事件就是因环保问题的积压而引发的。据反映,已有一些地方的村民专门赴东阳事发地学习取经,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区域和范围呈扩大之势。黄岩化工区附近的居民在当地一些人的组织下,成立“环保监察队”进行巡查,某企业因事故性排放气体,异味较大,千余名居民立即围攻工厂,并出现过激行为。宁波化工区一企业,项目建成后,由于周边1000余户村民搬迁难以落实,至今无法投料试车,园区管委会只得让该企业易地重建,损失上亿。
三是简单否定或一概排斥医化产业。迫于安全环保事故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强大压力,一些地方“谈化色变”,采取不恰当的限制政策,对医化企业一概排斥。如不敢规划建设医化园区,已启动的园区缩小规模,提高入园门槛,滞缓建设速度,致使国家批准的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建设进展迟缓;一些企业搬迁进园无法实施,陷入原地发展已无可能,搬迁用地又无法落实的尴尬境地。
同时医化项目审批特别是环保审批周期大大延长,医化产业提升和发展受到制约。浙江东港工贸有限公司和海正药业的新医药项目分别已有4年和2年未获批准;巨化集团的许多发展项目,也因此或无法开工建设,或大大推迟了进度。我省医化企业发展遭遇的这些“红灯”,引发企业外迁。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的化工区内,40%以上的企业来自我省,其中东港工贸、新东海等近10家企业在当地的征地均达数百亩,投资均在5000万元以上。坚持在家乡创业的海正药业董事长白骅,也不得已选择了去外省发展,现已在南京工业园一次性购地300多亩,建设新的医化基地。调查表明,外迁企业转移的并不仅仅是污染较重的项目,而是整个生产基地,如果任其发展,今后3--5年我省医化产业必将萎缩。
二、重新认识医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对发展医化产业,一些地方从过去一哄而上,到目前的“谈化色变”,走的仍然是重审批、轻监管,重堵口、轻进步的老路。因此,有必要对医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重新认识。
(一)医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作用勿容置疑。就化学工业而言,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各个产业都离不开化学工业的基础性支持。美国化学权威人士分析表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化学工业每增长1.2%,GDP则增长1%。同时,化学工业又是一个技术密集性的行业,技术集聚与技术扩散效应非常突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许多技术难题的解决,有赖于化学工业的技术突破和支持。化学工业、尤其是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化学工业体系。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石油化工为我国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之一,更加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年,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3300亿元,占全国工业销售收入总额的14.6%;实现利税2889亿元,占全国工业利税总额的24.6%;实现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421亿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6%,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医药工业则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年国际医药市场的规模为5300亿美元,其中前10位制药企业销售额就达2700亿美元,为全球药品市场的50%。
我国许多省区把优先发展医化工业作为产业调整的优选战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原本医化工业比较薄弱的江西等省区,组织专门招商机构,以土地和税收等优惠政策,重点吸引我省医化企业前去投资建厂。一些资源产地也把发展化学工业作为产业调整的重点。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河北的榆林煤矿等都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入近百亿巨资,发展化肥、甲醇、氯碱、聚氯乙烯等。
由此可见,医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作用是勿容置疑的,国家和兄弟省区都十分重视医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以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促进整个产业的进步,从而带动各相关产业的提高和发展,为整个工业的协调、高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医化产业是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目前,是否应将石油化工和医药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我省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我省发展医化工业的自然禀赋条件并不优越,而且不利于浙江“生态省”和“绿色浙江”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所需的化工产品可以从国际和国内其它省区获得。
事实上,我省医化工业已经在社会生产分工中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并有力支撑了轻纺、电子等相关优势产业的发展。失去医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没有高度发达的化学原料药工业,我省建设医药强省就无从谈起。
并且,我省具备发展医化产业良好的基础。我省海岸线绵长,港口资源丰富,集聚基础原材料能力强,而且环保自净能力强,具备医化工业发展条件;与其它省区比较,我省医化产业技术装备优势比较明显,实施改造提升的基础条件好,当前存在的安全环保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把化工和医药工业作为我省工业经济重要支柱加以发展,定位正确,不应动摇。简单否定我省医化产业,或消极向外省转移都不可取。
(三)医化产业是能够与环境相容的。为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环境保护,甚至牺牲环境的做法是十分不利的;同样,简单否定或一概排斥医化产业,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医化产业的发展对立起来,也是十分不利的。以科学的态度和眼光审视医化产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与问题,以建设“生态省”和“绿色浙江”与打造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契机,加快技术进步,增强执法力度,切实落实安全环保责任,着力监管,标本兼治,是能够推进医化产业与环境相容共生、协调发展的,这点在一些工业化国家已经得到验证。许多发达国家的医化生产企业就毗邻居民区,企业与周围居民长期相安无事。瑞士是一个景色秀丽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精细化工王国;日本帝人化纤在松山用光气生产聚碳酸酯的工厂距离松山机场候机楼仅200米;拜耳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锐劲特农药的工厂至今未出现过任何问题。当前我省医化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监管不力造成的。决不能因此以恐慌恐惧的心态看待化学工业,限制医化工业在本地区的发展。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会错失医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应该看到,我省一批医化骨干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安全环境的协调并进。巨化集团公司推行清洁生产,上下游产品连接成链、资源封闭循环,排放量大幅削减;浙江新安化工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回收氯甲烷,生产有机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华海药业等企业重视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企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总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发展医化产业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正确看到我省医化产业的发展成就,也要清醒看到安全环保等方面仍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医化工业的发展。
三、我省医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提高我省医化产业的层次,促进安全环保与生产经营的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与企业共同努力,通力协作,多管齐下,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坚持整治、提高、发展的原则。从根本上解决医化行业存在的历史问题、特别是安全环保问题,决不能一堵了之,既要态度坚决,又要行动科学,必须坚持“整治、提高、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在整治中提高,在整治中发展。整治,是通过实施“811工程”,以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企业为突破口,以限期达标排放为阶段目标,使安全环保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以处于居民区的企业搬迁为重点,及早实现医化生产区与居民生活区相对分离,缓解比较突出的企业与社区之间的矛盾。提高,是以提升医化行业层次为目标,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环保投入,极大提高企业安全环保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发展,是追求本质安全和绿色化工为目标,通过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同时鼓励企业发展高新医化项目,要求新建、扩建的医化项目必须具有可靠的安全环保技术和管理措施,杜绝产生新的安全环保问题。
(二)切实搞好医化工业的区域布局规划,加快医化工业园区建设。政府主导,加强医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有利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延伸产业链,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制订实施医化工业布局规划中,一要坚持集中性,即医化工业区必须相对集中,这是医化企业集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工业园区功能完善和经济运行,也有利于加强和提升园区的管理水平。二要坚持协同性,即医化工业区的发展规划必须成为各地城市化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必须与城市化发展相协同,保持应有合理的空间距离,防止相互扩散,避免新城市包围工业园区,导致工业园区再度被迫搬迁的矛盾产生。三要坚持长期性。医化工业园区的选择,必须符合城市长期发展的要求,必须满足地方医化工业长期发展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为医化工业园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以防止规划上的短视行为。对不具备条件的医化园区必须坚决撤消,确定保留的医化园区,必须要有清晰的园区定位。要严格园区准入机制,严把入园企业的技术和工艺关。
(三)增强企业安全环保意识,促进企业自律。加强对医化企业的引导,让企业经营者深刻认识到安全环保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做好安全环保工作,既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生命线和竞争力所在。企业要自觉推进安全环保工作,实现生产的安全,构建和谐的企业发展社区环境。要重视医化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企业自律。建议由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牵头,会同环保、安全等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重视先进技术装备应用与开发、积极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综合考核,在此基础上,认定一批医化行业安全环保先进示范企业,并对这些企业在土地征用、重点项目安排、贴息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
(四)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推进技术进步,建设绿色化工。提升医化产业安全环保水平,归根到底在于技术进步,积极提升我省医化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是解决生产安全环保问题、实现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严格按照《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2005-2007年)》,引导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实现产品与产业的升级换代,大力建设绿色化工,发展循环经济。在此基础上,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具体工艺技术与装备技术导向目录,限期淘汰落后工艺与装备,限期达到规划所要求的工艺与装备水平。建议在医化行业实施技术装备改造提升工程,省政府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选择优势产品和产业,组织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按照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集中力量攻克和推广一批安全可靠性强、环境相容性好的先进工艺与装备技术。支持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我省医化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安全环保状况根本性改善。
(五)加大依法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管理工作责任制,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提高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水平。要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制和安全环境评价制度,凡是无法满足安全环保生产条件的生产装置一律不准新建和扩建。对技术装备落后,安全环保生产条件无法满足的企业,必须限期整改。对于整改无望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对于那些严重违规生产,并经多次教育处罚仍不改的,坚决予以关停。通过有效的监管措施,使企业养成自觉遵守国家安全环保法规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