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经验交流

时间:2022-08-22 04:40:00

导语:精细化工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精细化工经验交流

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是指那些加工深度高、质量要求高、产量又较少的化工产品。各国对精细化工的分类各不相同,我国现仍然沿用原国家化工部《精细化工产品分类暂行规定》(1986年3月6日颁发)的十一类分法。目前精细化工一般分为传统精细化工(染料、颜料、助剂、涂料、农药等)和新领域精细化工(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工业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皮革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胶粘剂、电子化学品、生物化工等)。精细化工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化学工业的战略重点,也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激烈竞争的焦点,其发展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甚至是其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全世界精细化工产品达10万多种,产值在4000亿美元以上。浙江精细化工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精细化工产值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部分产品在国内外已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但在产品种类和质量,企业的装备水平、技术开发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精细化工市场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将处于上升阶段,发展潜力巨大。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调整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结构,把我省的精细化工产业培育成全国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基地已是当务之急。

一、我省精细化工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优势。一是我省精细化工产品品种多,市场占有率高。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在生物化工、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工业表面活性剂、粘合剂、农药、染料、涂料、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等方面均有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染料、农药、含氟精细化学品和有机硅精细化学品等领域涌现了巨化集团、龙盛化工、升华集团、蓝天环保和新安化工等一批骨干企业。二是作为衡量精细化工发展水平的精细化工率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年全省精细化工产值约393亿元,居国内领先地位,精细化工率已达到5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年全省精细化工销售收入已达600亿元左右。三是一批区域性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逐步形成。在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形成了以染料、医药中间体为主的年产值约100亿元的规模;在台州原料药出口基地形成了以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染料为主的年产值约100亿元的规模;在湖州形成了以生物化工为主体的年产值约30亿元的规模;在温州形成了以农药为主体的年产值约50亿元的规模。

(二)技术发展优势。一是从现有技术水平看,我省部分科研院所的精细化工技术研发水平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浙江大学的有机合成技术、生物化工技术、催化技术,浙江工业大学的液相加氢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省化工研究院的氟化工和农药研发技术,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的造纸化学品开发技术等均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二是从技术研发机构的建设水平看,已为精细化工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拥有国家级中心5个,分别为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国家ODS替代品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全国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杭州华大基因研究发展中心;另有浙江省基因组信息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多相催化实验室、浙江省氟化工技术中心、浙江省有机硅研究开发中心等一批省级实验室、试验基地或研究开发中心。与此同时,一大批精细化工企业纷纷投资建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其中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巨化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升华拜克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已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我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仅有13家)。许多精细化工生产企业还与国内一些著名的研究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三是从技术人才保障能力来看,浙江大学的化学工程、催化反应学科,浙江工业大学的精细化工、催化加氢学科,浙江工商大学的食品添加剂学科,杭州师范学院的有机硅下游产品开发学科,浙江科技学院的皮革助剂学科等众多学科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较好地保证了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三)市场先占优势。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较早,利用精细化工产品专用性的特点而先于其他省份占据市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市场先占优势。我省3家染料生产企业(浙江龙盛、浙江闰土、杭州吉华)的分散染料产品占全国产量的60%左右;在食品添加剂方面,嘉兴中华化工的香兰素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宁波王龙集团的山梨酸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二。在率先开发成功投放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市场先占优势,使企业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市场对企业的相对依赖度都不断得到提高。

(四)人力资源优势。经过生产一线的摸爬滚打和市场的洗礼,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支熟悉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管理及市场特点的企业家和管理者队伍。

二、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一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机制和体制不完善,企业缺乏创新的活力和能力。二是企业的R&D投入远远不足,许多产品的生产水平与现代要求相去甚远。国外化工企业每年投入科技开发的经费一般为公司销售额的5-10%,美国一般大型精细化工企业科技开发经费为销售额的8?10%,生物化工和制药企业一般为10?15%。我省精细化工企业R&D投入绝大部分低于3%,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这一费用预算。而且由于精细化工生产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研发费用提取总额不高。在全省精细化工企业中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少之又少。

(二)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环保问题突出。安全、环境保护问题与产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对安全、环保的关注程度已经超过对精细化工本身发展的关注。省政府确定的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中有7个直接涉及到精细化工产业。据资料表明,部分地区对当地环境的透支已经到了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的地步。企业根本没有足够的E&S(环保和安全费用)有效投入,部分企业从中获得的效益无法弥补为此消耗的较高社会成本。

(三)传统精细化工产业面临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而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仍未形成气候。传统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涉及物料多、反应过程复杂、生产工艺落后、装备水平简陋、控制手段落后的问题在我省精细化工生产企业中相当突出。一些企业的装备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自动化控制手段基本没有。以有机颜料的生产为例,虽然隔膜式压滤机、带式烘干设备和密闭式制造桶技术已非常成熟,但绝大部分企业仍采用的是箱式板框压滤机、箱式干燥设备和敞开式制造桶,环保问题极为突出。由于生产工艺装备水平落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我省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的品种和规模水平虽然在国内领先,但尚未真正形成气候。如有机硅下游产品,我省生产规模居国内首位,但品种不足1000种,而且多以初级产品为主,而国际上有机硅下游品种已达近万种。

(四)企业规模偏小,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在行业内尚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难以引领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的升级。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但总体应用水平不高,特别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制约企业发展水平。

三、现阶段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发展重点

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应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高起点、可持续、有速度的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实施传统精细化工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大力发展绿色精细化工产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精细化工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和合理化方向升级和优化,走出一条精细化工绿色创新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传统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产业的集聚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注重产业技术升级,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落后的生产技术条件;充分运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和条件,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加强新产品开发研究;注重产品应用开发研究,既要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也要实现使用过程绿色化。传统精细化工领域的涂料、染料、颜料、油墨、农药和中间体产品,我省生产规模居全国前列,生产企业众多,要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下决心淘汰不能与环境相协调的企业和产品,在规模上继续保持我省在上述领域的领先地位,实现从传统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大省向强省的转变。

(二)新领域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要把加快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作为促进我省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点来抓。进一步做精做专做细精细化工产品,真正体现精细化工作为“工业味精”的作用。充分发挥浙江精细化工已有的产业基础优势条件,积极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代表精细化工发展高端水平的产品。充分发挥浙江发展氟硅化学品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和业已具有的产业基础,积极开发含氟、含硅精细化学品。新领域精细化工发展重点领域包括生物精细化工、电子化学品、氟硅精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纺织皮革助剂等。

四、加快推进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一)积极构建新型精细化工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当前精细化工技术创新活动主要由企业利用自身的力量进行开发和委托科研单位开发完成。为充分挖掘我省在精细化工产品技术开发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潜力,应积极推动构建一个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全省精细化工技术创新体系,这个技术创新体系主要由全省性精细化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精细化工行业性技术创新中心、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技术中心三部分构成。

1、全省性精细化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由政府主管部门会同行业协会进行推动,以市场化运作的手段,根据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的特点,选择若干家在相关领域有较强优势的研究机构,组建精细化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以提高平台组建单位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使该平台成为国内装备水平最高、技术力量最强、运作机制最灵活的研究平台。平台以全省精细化工企业为服务对象,在产品开发及工艺研究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企业完成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及时了解和掌握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各类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的动态信息;积极开展技术储备,及时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开展行业性技术培训工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

2、精细化工行业性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应积极发挥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尽可能以现有研究单位或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扶持其发展成为开放型的行业性技术创新中心,为所在行业的企业提供专业性服务工作。

3、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应量力而行,根据企业研发工作的强度确定技术中心的人员和装备的配备水平。要善于发挥社会各类研究机构的作用,用较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成果。

(二)着力提高精细化工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应该走出以精细化工产值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地区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误区,根据我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化工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明确我省传统精细化工生产企业的装备要求,促使一批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做到生产与环境相容。对于企业规模偏小、装备水平简陋,缺乏改造能力的企业,必须坚决关闭淘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转产新领域精细化学品。建议学习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由政府设立“绿色化学挑战奖”,对研究单位和企业在发展绿色化学方面的产品开发、设计成果予以资助和奖励。

(三)加强行业规划引导和专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善于把握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定位,构筑竞争优势。要抓好精细化工专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引导精细化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努力形成生产集中度高、产业关联性强的精细化工产业群,从而进一步推进精细化工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精细化工行业内部交流。定期举办全省性的精细化工产品、技术交流活动,积极参与或承办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精细化工行业会展,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企业准确把握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捕捉有效的信息和商机,促进我省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