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财政编制公开的经验材料

时间:2022-08-18 03:39:00

导语:推进财政编制公开的经验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财政编制公开的经验材料

推进财政编制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宜昌市委、市政府按照全省统一安排,由点到面,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6月底,我市财政政务信息、资金信息和行政机构编制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全省公开。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成“两公开”共识

推进财政和编制“两公开”,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钱”和“人”这两项核心政务向全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省委、省政府两办意见下发后,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两公开”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第一、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李佑才同志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21名市级党政领导同志分工联系13个县市区和市直8个部门的“两公开”工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市财政、编制等部门抽调30多名同志,组成了工作专班。今年4月,全市召开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现场观摩全省首批试点秭归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演示,研究部署全市“两公开”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13个县市区、30多个市直部门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要求。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在乡镇和部门确立了240多个“两公开”联系点。

第二,夯实基础。“两公开”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市财政、编制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从业务培训、信息采集、预审录入、建章立制入手,着力夯实“两公开”的各项基础工作。按照全省统一要求,财政政务公开内容包括8项财政政务信息、49项专项资金和5项转移支付资金信息所涉及的公开项目,以及部门预算和本级专项资金;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内容包括49项行政机构信息、48项事业机构信息、19项行政事业编制信息、756个行政机构和1.79万名行政机构在编人员。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6月中旬,我市全面完成了752条财政政务信息、44项财政专项资金、154家部门单位预算资金信息的审核录入工作。6月底,“两公开”内容全部上网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共公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7.95亿元,涉及148.8万户次、229.2万人次,其中市直公开财政专项资金27项,转移支付资金4项,公开资金总额1.2亿元。全市共公开部门预算单位254个,其中市直12个。新增公开财政专项资金24项,资金总额4.04亿元,其中市直新增10项、2.99亿元。全市行政机构及其人员编制信息公开面达到100%,事业机构及其人员编制信息公开面达到83%。

第三,增进共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财政编制“两公开”宣传活动。三峡日报、三峡电视台、宜昌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推出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宣传专题,介绍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报道各地“两公开”进展情况和先进经验。三峡日报通过答记者问的形式,向全体市民系统介绍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工作。通过多种行之有效途径,在全市营造了推进“两公开”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两公开”质量

财政与编制“两公开”,涉及到每一个部门和单位,工作难度大,社会关注程度高。必须强化措施,确保质量。

第一,成立专班,强化组织保证。根据工作需要,市直共抽调50多名同志直接投入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成立了财政政务、财政资金、编制政务、综合、技术5个工作小组,明确了各小组的工作职责和“两公开”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为了确保工作专班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所有专班工作人员在“两公开”工作完成之前,原则上与原单位业务工作脱钩。市直97个部门和单位按照统一要求,确定了110多名同志专门负责“两公开”信息采集工作。各县市区参照市直做法,抽调力量组建了相应的工作班子。通过狠抓专班建设,为顺利推进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二,加强督导,落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在“两公开”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实行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将“两公开”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构建了自下而上负责、自上而下问责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两公开”工作,经常深入联系点,检查督导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了解工作进展,解决有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两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市财政局和市委编办作为“两公开”工作的具体承办单位,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将省里确定的公开内容逐一细化分解,明确了“两公开”的具体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市“两公开”办公室严格按照公开内容、公开时限、公开形式等具体要求,及时组织和督促各地各部门对各项财政资金信息、机构编制信息逐一清理核对,细致审核,并以纸质公告形式在本部门、本单位张榜公布。各级各部门坚持依法行政,阳光运作,确保了应该公开的内容全部公开。

第三,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结合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实际,我们及时研究制订《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信息预审制度》、《财政与编制政务信息及时公开制度》、《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答复与处理制度》。《信息预审制度》将政务公开信息的预审分为采集、初审、审核、审批四个程序,各个程序都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责任人,对提交的信息实行流程管理、顺次传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公开制度》对信息录入、公开时限和信息刷新等作了明确规定。《网上答复与处理制度》明确要求财政和编制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答复和处理人民群众的网上咨询、建议和投诉,并制定了严格的答复和处理时限。由于制度明晰,程序清楚,相关责任人在工作上互补互动,齐抓共管,确保了全市政务公开各项信息、数据的准确无误。

第四,完善网络,方便群众查询。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们采取科学设置免费查询点、精心设计互联网网页等多种途径,不断完善“两公开”查询网络,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在网络建设上,突出宜昌特色,精心设计制作网页,合理调整栏目布局,尽最大努力方便群众点击查阅。在查询点建设上,着力推进“三个结合”。一是将免费点建设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结合,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立免费查询点,由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妥善管理。二是将免费查询点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设立免费查询点,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帮助农民了解政策、获取信息。三是将免费查询点建设与农村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建设相结合,利用农村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等网络资源设立查询点,方便群众就近查询。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了531个查询点,市直查询点已延伸到各街办和居委会,乡镇查询点达到219个。全市所有查询点都做到了使用宽带网线、专用微机,实现了有查询指南、有桌椅茶水、有文具用品、有监督电话、有意见簿。我市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工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日均点击查询量达到450人次。

三、创新思路办法,完善“两公开”机制

实行财政编制“两公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办法,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把“两公开”工作办成党委政府的“阳光工程”、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

第一,抓好“两个完善”。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网页、各项信息和数据系统,做好相关自查、整改和补充工作。进一步完善群众网上咨询、建议和投诉的答复与处理,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第二,做到“两个结合”。切实把财政编制“两公开”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通过“两公开”,了解政府,信任政府,监督政府。切实把财政编制“两公开”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结合起来,通过财政资金、人员编制阳光管理,进一步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第三,推进“两个创新”。下大力在资源共享上创新。整合党政群系统的网络资源,畅通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渠道,让人民群众在资源共享中获取更多的党务政务信息。利用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引导更多的人民群众就近查询相关党务、政务信息。下大力在管理方式上创新。切实做好财政与机构编制信息的规范性、准确性录入工作,数据审核求实,质量标准求严,工作程序求准,确保财政政务信息全部上网公开、行政事业机构及其在编在职人员全部以“实名制”方式公开。以深化、完善编制“实名制”管理为基础,统筹机构编制与人事、工资和财政预算管理,建立协调机制,实现财政预算与机构经费渠道相统一,财政供养人数与机构定编人数相统一,财政人头经费与机构人员编制卡片相统一,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节省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和人员编制的使用效益。

第四,严格“两个考核”。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严格考核各级部门督办落实“两公开”工作情况,确保市县两级领导力度不减、专班不散、工作不断。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考核验收,严格考核工作绩效,确保工作落实,推动财政编制“两公开”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